第5招 自我經穴按摩能防治脂肪肝(3 / 3)

中脘穴按揉的方法是手掌按壓在中脘穴上,手指按壓在建裏與下脘穴上,吸氣時,兩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氣時,兩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為一圈,即為一次,可連續做8~64次,然後,再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與次數同上。最後,做3次壓放吸呼動作,方法同上。

肝俞

背俞穴是針灸學十四經中特定穴的一種。最早見於《靈樞·背腧》篇,其曰:“肺腧在三焦之間,心腧在五焦之間……肝腧在九焦之間,脾腧在十一焦之間,腎腧在十四焦之間。皆挾背相去三寸所,則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現在針灸學所說的背俞穴,是以髒腑命名的十二個,即肺俞、厥陰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中醫理論認為髒腑有病時其相應背俞穴往往出現異常反應,如敏感、壓痛等;而刺灸這些穴位,又能治療其相應髒腑的病變。肝俞穴是肝髒在背部的反應點。刺激此穴有利於脂肪肝的防治。肝俞穴定位時常采用正坐或俯臥的取穴姿勢,肝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脊椎旁,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或第9胸椎凸骨下,左、右旁開1.5寸)。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胃腸病、胸痛腹痛、肝病、老年斑、皮膚粗糙、失眠等。

湧泉

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我國中醫認為: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髒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發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具體方法是這樣:每晚睡前,盤腿而坐,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湧泉穴,力量以該穴位達到酸脹感覺為宜,每次50~100下。若能長年堅持,自然會增強腎髒功能。

我們已經知道穴位位於“經絡”——能量的通路上。而人體中,五髒六腑“正經”的經絡有12條(實際上,左右對稱共有24條)。另外,身體正麵中央有“任脈”,身體背麵中央有“督脈”,各有一條特殊經絡,縱貫全身。這14條經絡上所排列著的人體穴位,稱為“正穴”,全部共有365處。僅僅如此,便是個相當可觀的數目了,更何況其他的地方也有穴位。經絡以外的人體穴位,稱為“正穴”,後來又陸續發現了“新穴”,這些穴位若全包括,人體穴位的總數遠超過1000個。無論多麼專業的人也無法全部熟記這許多穴位的名稱,更不要說運用自如了。不過,治療常見病不需要這麼多的穴位。脂肪肝的防治也不需要這麼多的穴位,事實上,隻要熟知與其相關的人體的穴位,便可充分地進行穴位醫療了。重要的是,不是大量熟記穴位,而是充分找到有效的人體穴位,並純熟地運用。而上麵所述的脂肪肝常用穴位就正是經過總結後最常用的指壓穴位。

脂肪肝經穴治療前請勿吸煙

脂肪肝患者在進行經穴按摩前請勿吸煙。因為香煙被現代人公認為是一種足以致人死命的“毒素”。

一般認為香煙中所含致癌的種類可達40~200種以上,尤其所含的尼古丁更是劇毒物質。事實上,60克尼古丁就可以輕易殺死一個成年人。與吸煙有關的疾病很多。有癌症、肺氣腫、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心髒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甚至有因吸煙而導致視力衰弱的“香煙弱視症”。這些與吸煙息息相關的疾病,甚至被命名為“香煙病”。甚至有一種說法是:每抽一支煙,壽命就縮短5分30秒,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死於吸煙有關疾病的人高達400萬,平均每秒鍾就有一個人死於吸煙有關疾病。如果不加控製,到2030年,每年死於吸煙有關疾病的人數將達到1000萬人,而我國將占200萬人。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1997—2001年美國平均有25萬名男性和18萬女性因為吸煙或被動吸煙而死亡,據估計吸煙使美國成年人的壽命平均減少14年。在因吸煙而死亡的成年人中39.8%的人死於癌症,34.7%的人死於血管性疾病,25.5%的人死於呼吸道疾病。據英國皇家癌症研究基金會對34400名英國男性吸煙者追蹤40年的資料分析,吸煙造成的致命性疾病約有40多種,其中僅癌症一類疾病就有多種,如口腔癌、食管癌、喉癌、肺癌、胰腺癌、膽囊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等。吸煙已成為嚴重危害健康、危害人類生存環境、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縮短人類壽命的緊迫問題。為此聯合國確定每年5月31日為全球戒煙日,世界衛生組織把吸煙看成20世紀的瘟疫。對於進行經穴按摩的脂肪肝患者而言,尤其是要注意的是進行穴位治療前,請勿吸煙。

循經全身按摩對脂肪肝患者大有益處

按摩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組成部分,不僅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對弘揚民族文化,推動人類醫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按摩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調理髒腑,活血祛瘀,舒筋活絡,解除拘急,消腫止痛,扶正祛邪,延緩衰老的功能。當人體患病時,它能調動機體抗病能力,抵禦病邪,使正盛邪退,陰平陽秘,解除疾苦,恢複健康;在人體無器質性損壞時,它能使機體內部正氣旺盛,增強抵抗力,起到預防、強身、保健作用。醫學工作者發現,如果按摩方法得當,肝病對症,一般每日或隔日按摩一次,經過1個療程(15次)的治療,再加上藥物治療,一般患者的症狀會明顯改善;3~4個療程之後,症狀大多消失,肝功能可恢複或接近正常,其效果明顯高於單純用藥物治療者。所以說按摩療法,不失為輔助治療慢性脂肪肝的一條新途徑。治療脂肪肝的按摩可隨時隨地來做,老少皆宜。按摩方法簡單,種類較多,好學易記,療效顯著,無病可以健身,有病可以治病。日常學習一些肝病按摩法,對於養生保健,減輕脂肪肝症狀大有益處。那麼,脂肪肝患者如何進行全身按摩呢?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循經按摩,隻有這樣才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人把此種方法稱著拍打經絡。具體方法是在肝膽二經的經循行路線上反複輕鬆拍打。

肝區揉按法有益於脂肪肝康複

肝髒位於腹腔右上部並占據上腹的一部分,小部分位於左上腹。臥位時,肝髒的上界在右側鎖骨中線第5肋間,通過叩診便可發現其上界。一般情況下在上腹部觸摸不到肝髒下緣,但有一少部分人肝髒位置下垂,則可於肋緣下觸及肝下緣。在兒童期,肝髒位置較成人略低,肝下緣在肋下1~2厘米處;少年期後,在肋下不易觸及。肝髒的位置可隨體位及呼吸變化有一定的改變,站位和吸氣時肝髒下移1~2厘米,而仰臥位和呼氣時則有所上升。準確了解肝髒的位置,對於科學按揉肝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按揉方法為:

方法一:仰臥位,用右手掌在右下胸至右上腹部來回擦摩,動作較快,右手做累後用左手做,可擦摩100~200次,依個人情況而不同(一上一下算1次),每天做1~2遍(最好在早起或臨睡之前各做一遍)。這種手法對促進肝區血液循環有一定的幫助。

方法二:仰臥位,兩手重疊,方法與上式相同。手掌按壓在肝區上,吸氣時,兩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氣時,兩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為1圈,即為1次,少則8次,多則64次。然後,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與次數同上。最後,做3次壓放呼吸動作,方法同上。

脂肪肝患者按摩治療注意事項

醫生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熱水洗手,同時,將有礙操作的物品預先摘掉。醫生態度要和藹,嚴肅細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詢問病情,爭取患者合作。患者與醫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適,特別是患者坐臥等姿勢,要舒適而又便於操作。按摩手法要輕重適宜,並隨時觀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按摩時間每次以20~30分鍾為宜,按摩次數以15次為1個療程。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要立即按摩。飽食之後,不要急於按摩,一般應在飯後2小時左右為宜。

按摩時,有些患者容易入睡,應取毛巾蓋好,以防著涼,注意室溫。當風之處,不要按摩。其次,忌在長有癰癤、腫瘤的部位按摩。這些部位多有相應的毛細血管與病變組織相連,體表按摩使得毛細血管擴張,導致病變的擴散而加重病情。另外,脂肪肝患者在同時患有傳染性疾病的病期內不能按摩,以免造成疾病傳播。

脂肪肝患者搓足底能降脂嗎

中醫學認為,腳心是腎經湧泉穴的部位,經常用手掌摩擦腳心,有健腎、理氣、益智、交通心腎,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對脂肪肝患者恢複有重要的作用。因為足部與全身髒腑經絡關係密切,故有人稱足是人類的“第二心髒”。刺激足穴可以調整人體全身功能,治療髒腑病變。人體解剖學也表明腳上的血管和神經多,許多神經末梢與頭、手、身體內部各組織器官有著特殊的聯係。所以,單純對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療許多疾病,對脂肪肝也不例外。

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當肝髒功能減弱時,在右腳腳底的肝髒反射區會出現小疙瘩,按壓時感到劇痛。每天用示指或拇指耐心地揉按肝髒反射區,直到疙瘩和疼痛減弱為止,對減輕肝病症狀頗為有益。此外還要刺激胃反射區,主要是為了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可向肝髒輸送更多的養分。

有按摩經驗的醫學專家證實,按摩足底肝腎反射區、交感神經反射區與甲狀腺反射區,療程一般為3個月,肝功能就可望恢複正常。所以說慢性脂肪肝患者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不妨采用足底按摩治療法,以促進疾病的康複。脂肪肝患者在接受腳底按摩治療時,反射區經過刺激,使得反射區及血液內所集結之代謝廢棄物、毒素等等,經過腎髒、輸尿管、膀胱等排泄器官排出體外。因此,每次的腳底按摩後,脂肪肝患者都必須喝300~500毫升的水,以便將體內的毒素及沉澱物排出體外。若是沒有喝水,效果可能降低許多。另外,還要注意腳底按摩的時間。平常按摩1次需要花30~40分鍾;若是身體較虛弱者或是較不能忍受疼痛者,就應該減少按摩時間;如果是嚴重的心髒病或是腎髒病患者,按摩至該器官反射區時,最好按摩3~5分鍾。此外,為脂肪肝伴嚴重心髒病按摩時,要控製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