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與按摩療法、保健刮痧療法相似的效應,可以改善皮膚的呼吸和營養,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對關節、肌腱可增強彈性和活動性,促進周圍血液循環;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強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縮;並可加深呼吸,增強胃腸蠕動,興奮支配腹內器官的神經,增進胃腸等髒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靜脈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外周阻力,減輕心髒負擔,調整肌肉與內髒血液流量及儲備的分布情況。緩慢而輕的手法對神經係統具有鎮靜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對神經係統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
脂肪肝的拔罐的部位與方法
火罐是用火在罐內燃燒,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上,選擇的部位主要有中脘穴,肝俞,以及在背部脊柱部位兩側脾俞、胃俞的部位進行拔罐治療。主要拔罐方法有以下幾種。
1.閃火法 用鑷子或止血鉗夾住燃燒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內繞一圈後,迅速退出,快速地將罐扣在施術部位。此法簡便安全,不受體位限製,為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
2.投火法 將紙片或酒精棉球點燃後,投入罐內,然後迅速將火罐扣於施術部位。
3.滴酒法 是用95%乙醇或白酒,滴入罐內1~3滴(切勿滴酒過多,以免拔罐時流出燒傷皮膚),沿罐內壁搖勻,用火點燃後,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
4.貼棉法 是用大小適宜的酒精棉一塊,貼在罐內壁的下1/3處,用火將酒精棉點燃後,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
5.架火法 即用不易燃燒、傳熱的物體,如瓶蓋,小酒盅等,將95%乙醇數滴或酒精棉球置其內,置於應拔部位,用火點燃,將罐迅速扣下。
6.水煮法 先將配製好的藥物放在布袋內,紮緊袋口,放進清水煮成適當的濃度,再把竹罐投入藥液內煮15分鍾左右,用鑷子取出竹罐,倒幹罐內藥液,迅速用涼毛巾緊捫罐口,立即將罐扣在應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膚上。拔罐時,一般留罐10~15分鍾,待局部皮膚瘀血時,將罐取下。取罐時,左手扶住罐身,右手按壓罐口的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火罐即可鬆脫,不可硬拉或旋動,以免損傷皮膚。若罐大而吸附力強時,可適當縮短留罐的時間,以免起皰。
脂肪肝患者拔罐時注意事項
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骼凸凹不平,毛發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麵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皰時,小的勿需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皰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甲紫(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參考資料 ]
1王強虎.中老年健康有約叢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
2王強虎.生活中的食物禁忌.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6
3王強虎.輕鬆讀懂營養素叢書.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4王強虎.大眾健康小百科叢書.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7
5王強虎.家庭日常滋補係列叢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
6梁邦禎.黃帝內經素問臨床解讀.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
7馬繼興.本草經輯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8葛洪著.肘後備急方.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9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9
10孟詵.食療本草.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11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2黃誌傑.名醫經典名著精譯叢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
13程爵棠.單方驗方治百病.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
14閃中雷.小驗方大療效.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5王維編.中國驗方全書.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6葉任高.實用民間驗方便覽.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17彭勝傑.民間驗方妙方精萃.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
18孔祥廉.脂肪肝的中醫治療.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
19李紅橋,等.脂肪肝患者的家庭養護.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
20侯天印.脂肪肝.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1楊桂寶.脂肪肝食物療法.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2肖守貴.脂肪肝四季飲食.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3王強虎.食物養生使用手冊.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