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20世紀60年代初,陪同束埔寨國王西哈努克到廣西民族學院參觀訪問的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元帥,漫步在風景如畫的相思湖畔時,曾感慨地說道:這樣優美的環境,應該多出作家、詩人!這位元帥詩人的藝術直覺是敏銳而靈驗的,他的預言已被活生生的現實所印證―幾十年來,從鍾靈毓秀的相思湖走出了大批作家、詩人和評論家,並形成了一個令文壇矚目的“相思湖作家群”。這個作家群體的悄然崛起, 已成為南國文學天空的一道美麗彩虹,成為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和探討的文學現象,其影響也從南國邊睡逐漸漫向黃河以北。《文藝報》《文學報》《中國教育報》等全臥性報紙都曾對相思湖作家群作過報道,區內報道或介紹過相思湖作家群的新聞媒體有30多家。正如普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青年作家東西所說的:“我覺得相思湖畔的作家群不僅是相思湖畔的,應是廣西作家群,也是全國的作家群。”

作為長期駐守在相思湖畔的學人,我們覺得有責任和義務為相思湖作家群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於是,編一本既集中展示相思湖作家群創作實力和藝術風采,又全麵探討相思湖作家群成長的背景、原因和特點的研究專集,便成為我們多年來孜孜以求的一樁心願。

早在10年前,我們幾個年輕人就和草伊平教授策劃出一本評論集,並由草伊平教授負責具體組織和操持。約稿信發出之後,得到了文學界許多專家和校友的響應和支持,僅半年多時間,就陸續收到了30多篇評論文章。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文稿沒能出版成書,隻是零零散散的在報刊上發表了一部分,久而久之, 出書的事也就擱置了下來。誰知這一耽擱就將近10年!隨著時光的流逝, 當時的中老年作家,又向世人奉獻出了一部部新的作品; 當時剛嶄露頭角的青年作者,現在已是馳譽文壇的生力軍;一批其時正在學校就讀的年輕大學生,也已成長為相思湖作家群的後起之秀……而草伊平教授則帶著一樁未了的心願退下了工作崗位,我也由一個30出頭的年輕人步入了中年的行列。

懷著遺憾、焦急和無奈的心情等待了將近10年之後,機會終於降臨了。一是2000年6月8日“相思湖作家群現象”研討會的成功舉行,又產生了一批研究相思湖作家群的新的成果,尤其是宏觀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無疑為我們所要編選的評論集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分量。二是2002年5月18日將迎來廣西民族學院建校50周年華誕,學院決定資助一批有價值的學術著作出版,作為向50周年校慶獻禮的項目。

我們不能再錯過這個良好的機遇!

為使評論集能盡快麵世,經協商,決定由我接手完成評論集的編選和聯係出版工作。我首先對原有文稿進行審閱、篩選和重新編排,把部分內容已顯陳舊的文章撤換下來,換上新的文章,增加了綜合性研究的內容和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評論,全書的篇幅也由原來的十幾萬字增加到30多萬字。其次是根據學院出版資助計劃,積極按程序和要求申請出版基金的資助。經學院學術委員會嚴格評審並經學院黨政領導辦公會議審定,終於獲得出版資助經費,解決了出版的一大難題。最後是聯係出版事宜,得到了廣西民族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徐傑舜教授是“相思湖作家群”這一品牌的積極倡導者和宣傳者之一。近年來他主持的《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學術品位和編樣水平不斷提高,先後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報刊索引核心期刊”和“中國百強社科學報”,並首批入選“中國期刊方陣”。正是這份在學術界有影響的刊物在研究和推介相思湖作家群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相思湖作家群現象”研討會的召開到本書的後期編選,徐傑舜教授也做了許多具體的策劃、聯絡和推動工作。

林建華、楊長勳、黃神彪、黃佩華等老師和校友曾先後參與本書的策劃;草瓊送則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便利與支持,在此一並致謝!

最後有兩點需要特別說明。第一,相思湖作家群人數眾多,許多人又散居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不少人無法聯係或來不及聯係, 因此收入本評論集的隻是部分作家和評論家,遠非全部,特別是一些有成就的作家和評論家(如“綜論”部分提到的許多人)未能專文介紹,甚感遺憾,也深表歉意!第二,是否收入本書,不是衡童作家成就大小的標準,作家的成就,不由我們幾個人來認定,而是由廣大讀者和專家評說,由時間和曆史來檢驗。本書所要反映的,隻是相思湖作家群的整體概貌,是為了更好地樹立和宣傳相思湖作家群的整體形象和品牌,而不是為了突出個人,這也是我們編選這本集子的初衷。

《悄然崛起的相思湖作家群》終於出版了,我們為遂了一樁多年的夙願而感到欣慰!

在新的世紀裏,我們祈願相思湖作家群不斷走向新的輝幢!

容本鎮

2002年3月15日於相思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