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尋路(3 / 3)

在北城新建的活動中心的閱覽室,我看到了載有《青岡之路》的《北方文學》擺在顯眼處。上次在縣裏采訪認識的朋友告訴我,你寫的這篇文章,真有點洛陽紙貴了,老百姓爭相閱讀!說實在的,寫了半輩子報告文學,這一篇在當地的老百姓中認知程序最高。一般紀實文學作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往往你寫有人物名聲在外,可在本地的認可程度並不高。這次王雪峰一班人被本地人認可,我很欣慰。

朋友把我叫到一邊神秘地說:“你可能惹事了,惹大事了!”

我十分緊張地問:“怎麼了?”

他說:“是好事!你寫的王雪峰調到安達當市委書記了。縣長楊勇接他的班,要當青岡縣委書記了!”

我來青岡的那一天,省委書記王憲魁正在縣裏視察,還在這裏召開綏化市所屬各縣的書記座談會。全縣的幹部又興奮又繁忙。第二天,王書記走後,雪峰才來看我。

“祝賀你從‘青海’調到‘上海’當書記了!”

我對他說。這是當地幹部說的,青岡縣相當綏化市的“青海”,而全市第二大城市的安達,就相當於“上海”了。

“還不是你給俺們吹的!”

“作家可沒那麼大的本事,還是你們幹得好!”

我們倆像老朋友那樣開著玩笑。接著說到了正題。

“我們縣委宣傳部再次請你老來青岡,是想請你再為青岡寫一本書,還叫‘青岡之路’。一是因為,這條青岡之路,不是我王雪峰一個人走出來的,是縣委、縣政府一班子人走出來了,是全縣人民走出來的。我一個人走,隻是一行腳印,大家一起走,才能形成一條路。上次的文章寫得挺好,但還沒寫夠。另外,你也知道了,楊勇接我當縣委書記,這回是兩任縣委書記接力走這條致富路了,你的文章更有可寫的了。”

接著,王雪峰如數家珍地給我點了二十多個人物,可寫在書中,有縣級幹部、各科局領導,還有鄉鎮黨委書記,引進企業的老板,本地的模範人物,還有文化名人。

“當然,青岡地靈人傑,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不少。你要能寫一寫更好!”

雪峰又和我說了好幾位在青岡曆史上有影響的人物。

最後他又說,對於我,你這次寫書就不要再費筆墨了。

我說,你現在也是曆史人物了,寫多少,我聽老百姓的。

青岡五月的風,吹熱了我的心。

一場透雨後,青岡這片大地升騰著熱浪。

寫一篇文章對我來說並不難,但我深知青岡人民的信任和委托是一付很重的擔子。從世界的大勢來看,中國已經成了經濟和政治的大國,但是一個曾積貧積弱的第三世界大國,真正成為強國,我們還要走很多的路。脫貧致富,仍然是中華民族複興的首要任務。在全國2800多個縣中,青岡並不顯赫,但這個縣的共產黨人正領著全縣的50萬人走著全中國的昌盛之路。

我將與他們同行,一起探索著一條貧困縣致富之路,也是中國人民的致富之路。盡管,我隻是個曆史的記錄員。

於是,我第四次走進青岡,這一次要從走進曆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