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雪峰被分配到綏化公署畜牧局,可他願意下到基層,他回到了家鄉所在的民吉公社,在畜牧站當技術員。他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每天都往大隊裏跑,落實衛生防疫,研究飼料開發,幫助農民購買優良品種……他的工作熱情和技術水平,受到隊幹部和農民歡迎。他又被派到離家20多裏地外的小隊去包隊,晚上住在又冷又破的隊房子裏,白天到老鄉家吃派飯,小孩子在旁邊拉屎,他也不在乎。
當時,農村剛剛開始了家庭聯產承包,吃慣了“大鍋飯”的農民,一時間六神無主,而一涉及分家具和大牲畜,又是打亂仗,這一切都靠包隊幹部講解。20歲的雪峰,正是在這樣複雜的情況下,練就了自己群眾工作能力。1984年,王雪峰擔任了三站合一(畜牧站、獸醫站和繁育站)的畜牧站的站長。他把全站的17個人都組織起來,下到隊裏去抓強製性的防疫工作,一年裏,這個鄉沒有發生一起雞瘟和豬瘟。他們發動全鄉農民養奶牛,種苜蓿草。臘月二十九和大年初一,他還領著大家去拉飼料。
王雪峰的初露鋒芒,是在1983年的綏化市的農村工作會議上,做了七八分鍾關於大牲畜安全過冬的講話。他經過調研提出的“四到位”變成了各村的製度。參加會議的幹部說:“這個小站長真有本事!”他被選為鄉裏的後備幹部,組織要把他送到院校深造,並經過考試,高分錄取了。可王雪峰不願意脫離基層工作,自己選擇了東北農學院的函授大專班學習,邊學習邊工作。
從1985年開始王雪峰曾擔任副鄉長、黨群書記、鄉鎮長和鄉鎮黨委書記。他在綏化市最大的四方台鎮進行的機構改革,為全市的鄉鎮機構改革,提供了經驗。他在綏化市雙河鎮時創造的“村財鎮管民理”的方法,破解了村級財政混亂的難題,受到國家財政部領導的肯定,在全省推廣。他在綏化市雙河鎮開始了城鄉一體化的小城鎮建設,他當年主持建起的學校、醫院、菜市場和敬老院,還在當地發揮著作用。他在綏化市津河工作時曾帶領鄉親們三下建三江各農場,種植水稻,大獲成功。在五年的時間裏,他滾雪殼子去踏查,住窩棚看水田,吃榨菜啃饅頭,挨家挨戶傳播種植技術,大家富了,他卻吃盡了苦。上級獎勵給他一台轎車,他卻賣掉了給鎮裏的幹部發獎金。
1998年8月,王雪峰擔任了海倫市的紀委書記,他提出的“強素質、盡職責、守紀律、樹形象”加強紀檢內部建設的經驗,在全省紀檢部門推廣;他因敢於碰硬辦案有方和支持招商引資幫助企業解困的業績,2002年被評為“全國紀檢監察係統先進工作者”。在擔任綏化市委副秘書長期間,從處理重大群體上訪事件中顯示的能力,被市委肯定並決定委以重任,這樣他義無反顧地走進青岡凜冽的風雪中。
在和全縣中層幹部的見麵會上,他鄭重地和幹部們說,我從綏化市下來,不是來青岡享福的,也不是當官做老爺的,我是來和你們一起來幹事的。青岡是個窮地方,也是個好地方,青岡沒山,我們造山,建設精神高地;青岡少水,我們可以開河;青岡缺樹,我們造林嘛!毛主席早就說過,一窮二白,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嘛!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不幹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
縣委書記李德順說,雪峰的意見我完全讚同,大家一定要多支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改變青岡的貧困麵貌。
掌聲熱烈,爆棚式的熱烈掌聲,讓全縣的幹部精神大振。
會下,王雪峰對幹部們說,青岡窮得就像一盤大醬,兄弟幾個都用大蔥蘸著吃。你一口,我一口,一會就沒了。然後就互相幹仗。我們得眼睛朝外看,大家都勁往外使,好好幹活,多掙錢,我們就不吃大蔥蘸醬,吃紅燒肉了。都說,青岡的幹部好吃喝,你們吃什麼呀?不就是漬菜粉,尖椒幹豆腐,最好加上個小雞燉蘑菇。將來經濟發展了,大家都富了,你家天天下館子,吃海鮮,吃西餐,誰管你呀!那是促進消費的好事!大家齊心幹活,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房子也會有的!
大家都笑了,心頭的霧霾也散了。
王雪峰總是用最樸素的語言,說出深刻的道理。
總結近些年青岡的巨大變化,吳亮遠說,關鍵在黨,關鍵在有一個好領導班子。王雪峰到青岡當縣長,他當書記後楊勇來當縣長,都給青岡政壇帶來一股清風,他們做人正、做事正,用人正,帶出了一個好班子、好隊伍,才衝破青岡天上的陰雲,迎來了青岡大發展的豔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