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路就在腳下的大地上
在人們仰天長歎這個土地貧脊、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的邊遠小縣的出路何在時,新來的縣長王雪峰卻凝神盯住腳下的大地,尋找著振興經濟的出路。
經過一番調研,王雪峰組織秀才們起草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工業立縣”的思想,其實這早已被許多地方的實踐證明,“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那些最先富起來的農村,無一不是招商引資,大力興辦企業而發展起來的。青岡的農業是有基礎的,農民都有生產的經驗。年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是把種管收的老一套說一遍。這次王雪峰想突出強調一下工業和招商引資,但有的人提出異議,認為不實際。
“我們青岡就是農業縣,不強調農業怎麼行!”
“招商引資,大辦工業才是出路!”
“我們一個三等小縣,窮得底朝上,要啥都沒有。誰來呀?”
1991年從黑龍江大學經濟數學專業畢業的縣工信局局長石範革回憶說,當年大學畢業,因照顧年老體弱的老父親,回到家鄉,也想為改變家鄉的貧困麵貌做點事。無論在縣工業局、縣經委、縣委辦和工信局工作時,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他說,其實當時,全國貧困縣脫貧致富的思路,我也清楚,畢竟我是學經濟的嘛,但不敢說,怕和領導的思路對不上拍。
“記得那年夏天,我陪王雪峰縣長到廣東揭陽,參觀考察一個乳業公司,早上和雪峰在江邊散步,那天正下著小雨。王縣長問我,你認為咱們青岡的經濟發展如何定位?
我說,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看,任何國家的發展都經曆過工業化的過程,其實一個地方也是這樣。
王雪峰說,你說的正是我想的思路。我們這個小縣缺少資源,又沒有區位優勢,如果沒有工業產業的牽引和支撐,經濟很難走出困境。
他說,我們縣土地有三分之一不適合耕種,但這些廢棄地和鹽堿地,可以招商辦企業,咱們可以把劣勢變優勢嘛!
王雪峰這一番話真讓我思路大開。
我說,“咱們就按你的思路幹!”
石範革這樣回憶和王雪峰的一次重要的談話。
他說,那天江上的雨並不大,但下透了。我們心情特別的好。
其實2006年王雪峰縣長就提出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當時他組織政府部門經過調研提出七大產業,21個項目的招商方案,但在上層沒有形成共識。其實大家不是不想招商上項目,而是縣裏條件太差,招商是“瞎子點燈多費蠟”。還是種好大包米更有把握。這是多數人的意見。
縣招商局局長楊玉峰當時在一次會議上說,招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結果成了許多人的笑柄。
爭論是激烈的。王雪峰是個有主意的人,他不喜歡爭論,先幹起來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嘛!他更相信那句話,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他說,咱們還是幹起來再說吧!我請求大家,你們給我點時間,等我把這件事幹完了,你們再評價行不行?
他心裏明白,中國改革是從對外開放、招商引資開始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世界的版圖上中國就像現在的青岡,也就是個“貧困縣”。依靠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資金,改變自己的落後的經濟,應該是一種多快好省的辦法。
“先築巢後引鳳,最要緊的是必須把開發區先建起來!”這是王雪峰的主意。在哪建呢?他看中了城南的那片種啥也不長的被廢棄的鹽堿地。那片夏天被水淹、冬天大雪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讓他當成了寶地。當時他說,咱們在好地上種莊稼,在鹽堿地上“種工廠”。
王雪峰不能忘記,那些最早進入這片“是非之地”耕耘的幹部,交通局薑文明組織人員在那裏踏查修路,水務局李純誌領導著工人實施園區排水建設,林業局宋國忠招商引進木材加工企業……沒想到經過三年的努力,他們在這片土地建成18.6平方公裏的開發區,後來,又擴建了二塊廢棄地,現在整個開發區已經增加到了33.5平方公裏,核心區已經達到了“六通一平”,已經規劃出物流工貿、畜產品加工、玉米、輕工、化工五個專區。基礎設施投資3.4億元,已入駐企業78戶。青岡經濟開發區自2007年5月開始規劃建設,2010年11月29日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工業示範基地,經過幾年的發展於2014年5月16日正式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4年,經濟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實現44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3257萬美元;財政收入實現8699萬元。
那是青岡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在2011年在縣委換屆時,王雪峰高票當選當縣委書記。本來市委有意讓王雪峰到大縣去挑重擔,他說,在青岡還有很多沒幹完的事,能幹事大縣小縣一個樣。讓他高興的是市委派來的換屆考察小組的組長楊勇留下當了縣長。這一對被全縣人民看好的“黃金搭檔”能不能帶領這個貧困縣走向脫貧致富的新時代?
讓我們看一看這個1974年出生的年青人並不年青的經曆吧。楊勇從綏化一中畢業後,考上了牡丹江師範學院,在校期間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曾擔任學院的學生會主席。大學畢業那一年,省委組織部在省屬高校挑選100個優秀大學生下派到基層,牡丹江師範學院有五人入選,楊勇就是其中之一。他被派到綏化市四方台鎮當鎮長助理,這個踏實肯幹,又有思想的年青人受到百姓的歡迎。1997年,工作出色的他,被選為綏化團市委副書記,兩年的青年工作經驗,讓他學到了社會工作的能力。黨組織看好這個青年幹部的潛質,又把他派到綏化市大有街道辦事處當主任,在城市最基層的工作崗位上,他知道了普通老百姓的願望和需求。2000年12月,經過基層曆練的楊勇又回到綏化團市委擔任了書記。他的成熟穩重,讓大家看好,一年後,他又被派到海倫市當副市長。
在海倫的六年工作中,他學到了一個基層幹部應該具有的能力,也積累了豐富的處理複雜問題的本事。這期間,他曾被派到新加坡和加拿大培訓,西方現代的城市管理知識讓他眼界開闊,也堅定了他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獻身的決心。2011年這個難忘的春天裏,他作為市委換屆考察組長進入青岡時,他下決心要盡職盡責,為這個在貧困中掙紮的百姓,選配一個帶領他們走向光明的好班子。
這個還有點靦腆的年青人對我說,而當市委決定讓我留下作為這個縣的縣長候選人時,我腦袋有一點發木,因為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在海倫工作了多年,那裏環境好,人頭熟,已經習慣了。當時我一點兒也沒看好青岡這個風沙漫天、垃圾滿街,人人開口就說髒話的地方。但還是服從了組織的安排,重要原因是雖然我沒看好青岡縣,確看好了王雪峰,在考察中我發現他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對經濟工作特別熟悉,思想解放,破解難題的能力強,有事業激情,又有獻身精神,真是難得的好班長,能和他一起搭班子,是我的幸運。在雪峰擔任縣長的幾年裏,已經為青岡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他的工作思路,與我不謀而合,和他共事,我對青岡的前途充滿信心。
更讓我佩服的是這個滿票當選的新縣長,躊躇滿誌又頭腦清醒。他說,自己要在青岡有所作為,關鍵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在縣委書記來說,在縣裏有黨政兩個一把手;在縣長看來,自己是縣委副書記,縣裏隻有黨委書記一個一把手。
也許,這個年青縣長這樣的認識,為這個縣班子的團結埋下了幸福和諧的種子,而縣委書記對這個年青縣長的尊重欣賞和依重,為他們事業的成功築起了無堅不摧的長城。
就這樣,兩個有高度政治責任感又肯為這個貧困縣人民的福祉獻身的共產黨員的手握在了一起,心想在了一起。
古人雲,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曆朝曆代,無數賢能,都從縣一級起步的。從縣裏培養幹部,是一條經過檢驗的有效之路。我對王雪峰和楊勇的政治前程看好。
青岡晴空萬裏,春光無限。
縣交通局局長鄒達勇說,青岡縣迅速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黨政一把手,思路一致,他們化劣為優,充分利用廢棄地和鹽堿地招商引資。因為有了地,我們才能招來入住企業,因為出租了土地,我們才有了財政的收入。種地不打糧的廢地,現在每一平米的價格達到985元,甚至比綏化市的土地價格都要高。過去我們縣的土地租金一年才收入2000多萬,現在翻了十倍,一年收入二個多億。這對我們這樣窮縣來說,是很大一筆錢!有了錢,民生的許多事都可辦了。
雖然青岡有土地資源的優勢,但真正要把別人請進來,也是相當不容易。說起最初走出青岡招商的日子,縣招商局長楊玉峰感慨唏噓。他說,雪峰書記的工作作風像戰場上的指揮員,“同誌們跟我上!”而不是“同誌們上!”他領著我們一家家的企業跑,從省內到省外,登門拜訪,說條件講優勢,擺優惠政策,讓企業動心。我們那裏老百姓的日子還艱難啊,急需你們的企業去拉我們一把!說到動情時,不禁熱淚盈眶。和雪峰比,年青的楊勇深沉,內斂。但他的真誠、縝密,特別讓被招的企業信任。他和王書記一剛一柔的配合,創造了許多成功的招商案例。
楊玉峰說,要知道,我們招商的對象都是資金雄厚的商界精英,說服他們到一個偏遠的窮縣投資真是比登天還難。可雪峰知難而進,從來沒有退卻過。為此他真是差點兒把命都搭上了。我曾經看到三次雪峰因為過度勞累昏倒,一次是在向政協會做政府工作報告時,講到一半時,身體虛脫,滿臉冷汗,隻好請另一位副縣長把報告讀完。
還有一次到南京的紫燕公司談肉鵝加工項目,因為連續七天沒有休息好,下了飛機就到企業商談,然後又要坐飛機去山東,到機場就不行了,他躺在候機大廳的長椅上,臉色煞白,大汗淋漓。我們要把他送到醫院,他說什麼也不肯。他說山東諸城龍鳳廠的老板還等著咱們呢!是我們扶著他上的飛機。
還有一次,到深圳去談引進泊海公司紡織項目,因為氣溫高達40度,又加之路上太累,他中暑了,倒在賓館起不來了。他讓我們扶著他到一家小藥店買了霍香正氣水喝下,又在街上就著小鹹菜喝了一碗粥才緩過來。當晚我們又坐飛機,趕到下一個企業去談新項目。
“看著王雪峰病成這個樣子,我們心裏很難受!他在外麵拚死拚活地為青岡爭投資引項目,後麵還有人給他下絆子,黑狀告到了北京,說他建開發區占用了耕地。結果國土土地稽查沈陽局派人來調查,認為用廢棄地建開發區是功不是過!這些年王雪峰一手拿劍,劈荊斬棘,開拓進取;一手拿著盾,還要防著別人的明槍暗劍,真是不容易呀!”副縣長劉煥友說起這些往事,很動情。
我問過王雪峰:“你躺在機場的長椅時,想些什麼,有委屈嗎,有傷感嘛?”
他笑了。“我可沒你們文人那麼多愁善感!這些年都習慣了,要幹事嘛,就要有承受能力。多一些監督,也不是壞事。當時,我想的是,下個項目怎麼談。幾十年了,我還沒為自己的工作傷過心、後過悔。我知道自己幹的都是老百姓需要的正事。”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無論多少人反對,在招商引資發展產業方麵,王雪峰是從來沒有動搖的。
楊棟副縣長對我說,一般人看來出去招商是多麼風光的事,可很少有人知道,我們跟著雪峰和楊勇招商,是吃苦挨累的活兒,每次出去都是住小店,吃快餐,買打折多的機票,白天跑企業,夜間行車,每次都累得夠嗆。最快的時候,到山東談項目,當天打來回。人家說,別人來談,起碼要玩一個星期。記得在一次跟著雪峰上廣州,一家願意和我們合作的企業特別熱情,給我們安排了五星級賓館,雪峰說五星級的服務項目太多,別惹麻煩。咱們還是老規距,住小店吧。晚上人家安排我們到大酒樓吃海鮮,雪峰問服務員有十斤的大龍蝦嗎?人家瞪大眼睛說沒有。他就笑著領著我們上大排檔,自己推著車子選小海鮮,選了十多樣,才花二百多元。屋裏沒地方了,我們就在院子裏的大樹下擺上桌子,人家還以為我們是農民工呢。我說,王書記你這是何苦呢,又不是咱們花錢!他說,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省點是點吧!
“你們的故事能編小品了!”
楊棟說,雪峰的故事多了。
故事之一:亞麻奇跡
我還想找進駐的企業負責人談談,還好和青楓亞麻公司的劉學副總經理一見如故,他說是我的“粉絲”,讀過我的作品。這樣就無話不談了。我說青岡又不是亞麻產地,你們怎麼跑到這麼個窮地方辦這麼大的廠子?
劉學說,青岡的確是個“四無”的地方,無特殊的資源,無水源(地下打100米都不出水),無靠山(沒有在上麵當大官的青岡人),無鐵路。可他們的優勢是“四有”,有真誠,有親情,有服務,有信譽。我們就是被他們的“四有”而引來的。過去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說,還要有一個好帶頭人才能養好這一方人。他們的這屆班子的王雪峰和楊勇就是這樣的人。
原來青楓公司是在雙城辦起來的。公司的老板王熙剛是靠經營煤炭起家的,因為雙城欠了煤款還不上,給了他一個經營不下去的亞麻廠,他把它救活了,還嚐到了發展亞麻產業的甜頭,就轉向了這個新產業,把一個小亞麻廠辦大了。可因為雙城企業太多,招工困難,企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這個情況被信息靈通的王雪峰知道了,他連續盯了四年,不知跑了多少回,苦口婆心地說他們青岡有自己的開發區,用地方便,還有當地富餘勞動力多,用工便宜。他信誓旦旦,你們發展的什麼條件,我們都能滿足。其實當時王熙剛可選擇的地方,還有好幾個縣,離哈爾濱近,都比青岡條件好。可誰也沒有青岡真誠,王熙剛被青岡的王雪峰和副縣長楊棟一次又一次來廠說服,真有點“抹不開”了。盡管廠子領導班子的多數人反對到貧困縣辦廠,王熙剛還是在2010年4月移師青岡了。他對大家說,人家青岡把咱們當成“寶”,當成“眼珠子”,我們不能不識抬舉!
青岡縣委和政府言而有信,兌現了所有承諾,青楓廠6月9日就拿到了執照,在開發區這片廣闊天地裏,他們投資兩個億,建起了三萬平米的廠房。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他們達到二萬錠的生產能力,年產亞麻紗三千噸。這個兩頭在外的企業,原料來自法國、比利時,產品銷售意大利、法國、葡萄牙等歐洲各國。他們創造了年銷售額一億八萬元,利稅三千萬元的好業績。當然青岡每年得到近千萬的稅收和700個本地人的就業。王雪峰的苦心有了回報。
青岡引進企業的原則是,先讓人家發財,然後才能自己發財,坑朋友的事一件也不幹。我在網上看到有些到貧困地區投資的企業抱怨:“地方政府像笑麵虎一樣把你引進,然後把你像綿羊一樣一點點吃掉,連骨頭渣都不剩。”這樣的事例,在青岡一件也沒有。楊玉峰說,曾有家大企業要來青岡建設玉米秸杆發電廠,要投資5個億。王雪峰書記說,臨縣望奎已經建了這樣的企業,再建一個掙不著錢。這個企業的巨大投資讓他謝絕了。
不該來的一個不請,而該來的一個不落。讓人高興的是青楓的王熙剛以自己的成功,又引來了他們的行業夥伴——杭州的普洛普公司的麻棉紡織和深圳的泊海公司的亞麻紡織加工,現在這三家亞麻紡織企業的生產能力已達到8萬錠,占全國的百分之八到十。(被聘任為青岡開發區副主任的王熙剛引進的還有北大荒玉豐糧油收儲、大連良旺糧食收儲等9 個項目。“以商引商”,這也是王雪峰的一招。)
這三家亞麻企業的出口產品上都印上了“中國青岡”的字樣,青岡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亞麻紡織城”。
你能說一棵亞麻也不種的窮縣變成全國第三、東北最大的亞麻加工基地不是個奇跡嗎!
故事之二:“亞洲最大”
奇跡不斷發生,當年朱胤書記從山東諸城引進龍鳳玉米加工廠,廠區占地麵積154萬平方米,擁有資產22.4億元。公司剛成立後年加工玉米澱粉能力為10萬噸,目前公司年加工玉米能力已達到120萬噸,玉米澱粉生產能力80萬噸,玉米澱粉深加工轉化能力30萬噸。玉米收購半徑輻射周邊市縣,玉米澱粉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省首位。這家亞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業,年產值28億元,利潤5000萬元,交稅4400萬元。這個大型糧食加工企業生產的玉米澱粉、玉米蛋白粉、玉米油等24種產品都是暢銷國內外的優質產品。平時有1300個青岡人在這裏工作,生產旺季還要雇400多個臨時工。
為了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企業正在上馬葡萄糖酸鈉、賴氨酸和熱電聯產三個項目,項目總投資11.29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0.9億元,占地麵積20.6萬平方米,建築麵積7.4萬平方米,項目全部達產後,年可生產葡萄糖酸鈉1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利潤3600萬元,上繳稅金800萬元,新增就業人員200人。
回憶走過來的路,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鄭建波感慨很多,他說,1999年,青岡縣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到咱們諸城去,找到我們老板,一共去了6次吧,六顧茅廬,找到我們老板之後,經過一番商談,這個項目就落戶到青岡了。當時主要還是讓他們這種真情、真誠感動了。後來我們也來青岡這個地方考察過,看看這個地方有一塊資源,主要還是依托於咱們玉米的產業帶,所以說當時就決定落戶青岡了。現在看來,這個決策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