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本知識 第4章 艾滋病對健康的危害(1 / 3)

上篇 基本知識 第4章 艾滋病對健康的危害

一、艾滋病與寄生蟲感染

(一)卡氏肺囊蟲

卡氏肺囊蟲是一種原蟲類寄生蟲,它不僅感染肺部,而且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感染全身器官,導致艾滋病病人死亡。

艾滋病病人多患有卡氏肺囊蟲肺炎,其症狀為發熱、幹咳、有白色黏痰、呼吸困難、全身無力等。通過X線檢查能發現肺部紋理粗,兩個肺葉有網狀、絮狀、索條狀陰影,過一段時間在肺部能發現模糊陰影或類結節樣陰影,通常從肺門沿著支氣管向外發展。

一般采用收集痰樣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塗片檢查、肺組織檢查,還可以采用單克隆抗體檢測PC抗原和聚合酶鏈反應技術進行確認。有卡氏肺囊蟲肺炎症狀的艾滋病病人一般都服用複方磺胺甲唑、克林黴素和噴他脒藥物治療。治療效果較佳,但是很難治愈,而且容易反複發作。

(二)弓形體

弓形體一般寄生在動物血液和組織中,主要分布在哺乳類動物和鳥類中。感染弓形蟲的艾滋病病人多患有弓形體腦炎,開始時可能發熱和淋巴結腫大。當嚴重時會表現為頭痛劇烈、記憶力減退、精神委靡、昏迷和癲發作。並且其他器官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臨床多采用血清或腦脊液循環抗原檢測、聚合酶鏈反應技術來診斷艾滋病病人患有弓形體腦膜炎。一般多給病人服用乙胺嘧啶、克林黴素和螺旋黴素來治療。

(三)隱孢子蟲

隱孢子蟲呈球形,它通過被卵囊汙染的食物或水來傳播疾病。患有隱孢子蟲病的艾滋病患者一般有典型的症狀表現:惡心、嘔吐、低熱和腹瀉。腹瀉嚴重者每天可有數十次,患者大量失水。

臨床多依靠糞便檢查卵囊來確定患者患有隱孢子蟲病。用抗生素及抗原蟲藥品對這種疾病多無明顯效果,多采用補液、維持電解質平衡及補充營養等方法。

(四)微孢子蟲

微孢子蟲細小,不容易檢查出,主要在節肢動物和魚類身上,可通過糞便和尿液這些媒介傳染到人身上。患有微孢子蟲病的艾滋病病人一般都有惡心、食欲不振、腹痛和低熱等症狀,同時還可以引發角膜炎、肝炎等。

現在一般都采用電鏡檢查活檢標本的病原體來確定艾滋病患者患有微孢子蟲病。目前還沒有什麼滿意的藥物來治療此病。

(五)賈第蟲

賈第蟲全名是藍氏賈第鞭毛蟲,一般通過糞便汙染傳播。食物、餐具、玩具和手均可以被汙染。患有此病的患者,一般會腹瀉和吸收不良,並且不容易自愈。

臨床多采用糞便檢查,並結合特異性抗體檢查來確定是否患有賈第蟲病。治療有效的藥品為:呋喃唑酮、甲硝咪唑和甲硝唑。

(六)其他寄生蟲

糞類圓線蟲、內髒利什曼等寄生蟲,同樣會使艾滋病患者病情加重,加速艾滋病病人的死亡。

二、艾滋病與真菌感染

(一)念珠菌

艾滋病感染者很容易受念珠菌感染,患上口腔念珠菌病、食管念珠菌病和全身性念珠菌病。95%的艾滋病感染者都曾經患有口腔念珠菌病,口腔一般有乳白色白斑或紅斑,可從表麵刮起。10%左右的艾滋病病人曾患有食管念珠菌病,表現為吞咽困難、惡心等。靜脈注射毒品者一般容易患有全身性念珠菌病。

臨床多依靠口腔檢查時的典型表現和塗片檢查來確定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口腔念珠菌病,用食管鏡檢查來診斷是否患有食管念珠菌病。可用製黴菌素和酮康唑來治療念珠菌引起的病症。

(二)隱球菌

隱球菌經常侵害病人的腦膜和腦,也攻擊皮膚、肺等其他部位。艾滋病病人很容易受到新型隱球菌感染,美國有1/10的艾滋病病人感染了隱球菌;非洲則更高,有3/10~4/10的概率。艾滋病病人晚期一般有4/5的人患有隱球菌性腦膜炎,一般有發熱、頭痛、精神發生改變,還會產生腦膜刺激。

臨床一般采用血清隱球菌抗原試驗來診斷發熱的艾滋病病人是否受到隱球菌的感染,如果是陽性,就可以腰穿來確定是否患有腦膜炎。感染隱球菌的艾滋病病人都服用兩性黴素和氟康唑進行治療。

(三)曲黴菌

一般在艾滋病晚期,病人易患曲黴菌病,主要症狀為發熱、幹咳、氣喘,有時皮膚和腎也會出現異常。

臨床多采用內鏡檢查和組織學檢查,再采用肺活檢進一步確診。一般患有曲黴菌病的艾滋病病人多服用兩性黴素和伊曲康唑。

(四)莢膜組織胞漿菌

在嚴重流行地區,有近一半的艾滋病病人患有莢膜組織胞漿菌病。感染莢膜組織胞漿菌的艾滋病病人主要有發熱、呼吸道發炎、肺部有間質性陰影和肝、脾、肺及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嚴重時全血細胞減少,肺部發生病變。還有一些人伴隨有皮疹,如毛囊炎或軟疣等。

臨床多用伊曲康唑和兩性黴素治療,病情經常複發,要長期服用伊曲康唑作預防。

(五)球孢子菌

艾滋病病人在免疫力較強時,3/5的患者即使感染了球孢子菌,也沒有任何症狀表現。有症狀的艾滋病病人會有發熱、頭痛、咳嗽、口幹、咽喉疼痛等症狀,有的伴有呼吸道症狀,還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有胸部不適的感覺。到了艾滋病晚期時,經常會發生肺部病變,出現彌散狀和網狀結節樣。

感染球孢子菌的艾滋病病人可服用兩性黴素和氟康唑來治療。

(六)青黴菌

泰國感染該真菌的人較多。當艾滋病病人感染了青黴菌,會表現出發熱、淋巴結腫大、肝及脾腫大、貧血、體重下降、皮膚出現炎症等症狀。

臨床多采用皮膚活檢、骨髓、血液來確認真菌的存在,並采用兩性黴素和伊曲康唑來治療。

三、艾滋病與病毒感染

(一)巨細胞病毒

在艾滋病晚期,巨細胞病毒很容易感染患者,最後導致艾滋病病人死亡。一般巨細胞病毒可以從艾滋病病人的肺、血液、尿和精液中分離,並且可以引起不同的臨床綜合征,如皮疹、視網膜炎、間質性肺炎、腦膜炎等。巨細胞病毒還可以引起患者的免疫抑製,從而促使艾滋病病人產生其他機會性感染。巨細胞病毒在男同性戀者中有較高的感染率,還可以感染胎兒,造成先天性感染。

巨細胞病毒會引起病人患視網膜炎,一般有浮動、暗點和閃亮的感覺,並且會發現有黃白色奶酪狀渾濁,並且會慢慢擴大到眼底的周圍部位;巨細胞病毒引起的食管炎一般有吞咽困難、疼痛的症狀;結腸炎有腹瀉和腹痛症狀,而常常找不到原因;腦炎慢慢會由急性精神錯亂到逐漸癡呆。

可以根據血液、尿培養來確定是否感染了巨細胞病毒。感染了巨細胞病毒的病人可服用更昔洛韋、膦甲酸等藥品;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可采用玻璃體內注射治療的方法,並服用更昔洛韋進行預防。

(二)單純皰疹

艾滋病病人大多數都感染單純皰疹,在初期會感染口腔和食管,產生病變。對艾滋病病人最致命的是患有壞死性肛門周圍皰疹,其發病快,並且一般治療不起作用,且常常反複發作。

治療單純皰疹引起的疾病,臨床多用阿昔洛韋(無環鳥苷)等藥品。

(三)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感染機體後,先在脊髓後根神經節潛伏,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開始暴發。一般在胸部的一側出現沿肋間神經走向的帶狀皮損,米粒大丘皰疹,伴有明顯的疼痛。嚴重的時候皮膚會壞死,有的艾滋病病人還會患上單純皰疹性肺炎、腦炎和腦膜炎。

臨床多用阿昔洛韋(無環鳥苷)來治療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

(四)乳多空病毒

乳多空病毒是乳頭瘤病毒、多瘤病毒及空泡病毒這三種病毒的總稱。乳多空病毒感染病人後,會引起運動障礙、視力障礙和智力缺陷。它還會使病人發生多發性疣,引起嚴重的進行性白質腦病。臨床一般用CT掃描來進行診斷。

四、艾滋病與細菌感染

艾滋病晚期,由於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如果還有靜脈注射毒品、吸煙和患有皮膚疾病的話,那麼各種細菌很容易感染機體,感染的部位遍及人體全身,如呼吸道、神經係統、泌尿係統、心血管係統等。

(一)呼吸道感染

1.病原體感染呼吸道的細菌一般環境下主要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黃色葡萄菌等。醫院內感染細菌有軍團杆菌、假單胞菌等。

2.診斷艾滋病並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的主要症狀是咳嗽、胸痛、肺部有撚發音。通過X線的檢查,一半以上的病人有大葉性肺炎或是支氣管肺炎的跡象。還可以采用血液和痰培養來確診。

3.治療首先用氨苄西林、紅黴素,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使用頭孢他定、慶大黴素、紅黴素、萬古黴素等來治療。

要將有呼吸道感染症狀和體征表現的病人隔離開來,以防止傳染其他病人。

(二)神經係統感染

1.病原體病人在受到隱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革蘭陰性菌、結核分枝杆菌等感染,很容易患上腦膜炎。

2.診斷當有腦膜炎的話,病人的症狀就會出現頭痛、發熱、頸強直等現象。可采用腰穿抽取腦脊髓液的方法,檢查液體中是否存在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感染的現象,如有的話,說明患有細菌性腦膜炎。還可以做CT檢查來協助診斷。

3.治療對細菌性腦膜炎,一般采用靜脈注射頭孢菌素的方法,療程為1個星期,然後口服1個星期。

(三)泌尿係統感染

艾滋病病人泌尿係統感染後,一般沒有什麼特殊症狀,很難確診。在治療前,可以做尿液標本檢查來確認。治療泌尿道感染一般采用靜脈注射抗生素的方法,持續治療10天,如果反複發作要長期使用抗生素預防。

(四)心血管係統感染

1.細菌性心內膜炎

(1)病原體:細菌性心內膜炎一般是發生在艾滋病感染者兼有靜脈注射者身上,其病原體主要是金黃色葡萄菌、鏈球菌屬、真菌等。

(2)診斷:症狀是有血栓現象,胸痛出現。通過血培養檢查可以確診該病,應連續做3次血培養,如果有2次是陽性,那麼就可以確診了。通過超聲心動圖,也可以幫助確診。

(3)治療:應用氨苄西林、氟氯西林、慶大黴素,三者共用一起治療。

2.細菌性血管瘤病

(1)病原體:該病通常是由細菌感染血管引起的。

(2)診斷:症狀主要表現為血管有增生,有出血和壞死的現象,病人還有不明原因發熱、淋巴結腫大、肝炎等。可通過皮膚活檢來進行確診。

(3)治療:紅黴素和多西環素效果明顯,但需要長期使用,不然容易反複發作。

五、艾滋病與結核病感染

結核病是比較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大多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每年都有很多人死於此病。目前,其感染和死亡的人數仍在增加,這是由於艾滋病與結核病互相影響的結果。

(一)艾滋病與結核病的關係

1.艾滋病可導致結核病發病率增加當人體感染艾滋病後,艾滋病病毒會破壞大量的CD4細胞,使人體感染結核病的概率增加,並且結核病病人的病情發作概率也在上升。在1990年,有4%的結核病病人是由於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感染結核病。到了2000年有140萬人由於感染艾滋病而患上結核病。

2.結核病可加重艾滋病感染者的病情人體感染了結核菌後,會在肉芽腫中激活淋巴因子,從而加劇了艾滋病病毒吞噬淋巴細胞,在人體內快速繁殖。

感染艾滋病病毒後,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結核病,如果出現結核病傳播的話,會有大量的人因為結核病發病而死亡。在人體感染了結核病後,艾滋病病毒一旦侵入,結核病很容易反複發作。

(二)發病原理

結核菌的病原體有鳥型分枝杆菌、結核分枝杆菌兩種。它們通過呼吸道和胃腸道經血液傳播到全身。

結核菌在人體內沒有活化的巨噬細胞中繁殖,但是CD4細胞可以活化這些巨噬細胞,活化後的巨噬細胞會產生大量的中間產物,從而破壞結核菌,使人體對結核病有免疫力。但是如果人體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人體的免疫力會下降,CD4細胞會減少,那麼人體對結核菌的殺傷力就會減弱,結核菌就會繁殖導致人體發病。

(三)臨床症狀

1.結核病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結核病的症狀比較明顯。其主要症狀為體重減輕、皰疹、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和多發性淋巴結腫大。

2.艾滋病感染者感染結核菌主要看結核病的發生部位,有的是全身症狀;有的以中樞神經症狀為主,並且有肺部感染、發熱和盜汗、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咳嗽、多痰和呼吸困難等現象。

艾滋病並發結核病的病人要經曆感染早期、感染中期、感染晚期。主要表現為肺外結核病和播散型結核病,有較少的空洞在肺部,同時病情比較嚴重,而且治療效果不佳。

(四)診斷

1.收集痰的標本,使用支氣管肺活檢或支氣管肺灌洗收集標本,看是否有幹酪性肉芽腫。

2.做含“純蛋白衍生物”的皮膚試驗。如果反應大於5mm就可能感染了結核病。

3.作胸部X線檢查。

(五)治療

艾滋病患者感染結核病,建議繼續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同時一般采用鏈黴素治療結核病。患有結核病後感染艾滋病的,醫生建議如果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可以使用利福布汀,不然就使用利福呲辛治療肺結核病。

六、艾滋病引發的惡性腫瘤

艾滋病病人由於免疫力下降,導致艾滋病病毒可以引發各種腫瘤,臨床主要有兩種常見的腫瘤,即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一)卡波西肉瘤

隨著艾滋病而出現的卡波西肉瘤,在男同性戀者的艾滋病病人中常見,還有一部分有靜脈注射毒品的艾滋病病人也患有卡波西肉瘤。

1.發病原理卡波西肉瘤的發病原理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論斷,有的提出血管內皮細胞起源說,也有人認為是起源於淋巴管內皮細胞。但是有證據表明,艾滋病病毒起一定作用,在巨細胞病毒等輔助因子的協助下,可以使血管內皮細胞發生增殖,導致艾滋病病毒快速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