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製劑:如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或雙氯芬酸鈉等對症治療。適用於病變輕微、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患者,若患者症狀和體征加劇時,應改用其他治療方法。

(3)中藥治療:中藥主要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導致的痛經進行辨證治療,主要分氣滯、血淤、寒凝三證論治。

[128.什麼是假絕經療法?

]

假絕經療法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模擬絕經期生理變化導致閉經。適用於輕度或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但痛經明顯或要求生育的患者。如達那唑、內美通等藥物。此法較假孕療法見效快,停藥後恢複也快,治療後可提高受孕率。缺點是對肝功能有影響,常引起轉氨酶過度升高而中途停藥,或出現輕微男性化和絕經期症狀如體重增加、乳房縮小、痤瘡、皮脂增加、多毛、聲音改變、頭痛、潮熱、性欲減退、肌痛性痙攣等,但其發生率低,症狀多不嚴重,患者一般能耐受。

[129.什麼是藥物性卵巢切除?

]

藥物性卵巢切除,是用藥物導致卵巢分泌的激素顯著下降到絕經後的水平,達到相當於卵巢切除的效果,使患者出現暫時性絕經,以獲得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滿意療效。所用的藥物為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主要有亮丙瑞林緩釋劑或戈舍瑞林緩釋劑等。如抑那通3.75毫克,每月皮下注射一次;或諾雷德3.5毫克,每月皮下注射一次;或達必佳3.75毫克,每月深部肌內注射一次。其療效與達那唑療效相近,均可緩解痛經症狀和提高受孕率。此藥的副反應主要為雌激素過低所引起的潮熱、陰道幹燥、性欲減退及骨質丟失等絕經症狀,但無達那唑所引起的體重增加、痤瘡、轉氨酶升高等副反應。一般認為骨質丟失可在停藥後逐漸恢複正常。

[130.哪一類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需施行手術治療?

]

對於藥物治療後症狀不緩解,局部病變加劇或生育功能仍未恢複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或卵巢巧克力囊腫直徑大於5~6厘米,特別是迫切希望生育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必須行手術治療。

根據手術範圍的不同,可分為保留生育功能、保留卵巢功能和根治性手術3類。

(1)保留生育功能手術:適用於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特別是采用藥物治療無效者。手術範圍為盡量切淨或灼除內膜異位灶,但保留子宮和雙側、一側或至少部分卵巢。手術方式可分為①腹腔鏡手術。在腹腔鏡下既可確診內膜異位症,亦可進行多種手術,包括病灶清除、粘連分離、卵巢巧克力囊腫穿刺抽液後注入無水乙醇、卵巢囊腫剔除和卵巢成形術以及卵巢切除術等。一般術後妊娠率可達50%~70%以上,但仍有複發可能。②剖腹手術。適用於粘連廣泛,病灶巨大,特別是巨大的卵巢巧克力囊腫患者。

(2)保留卵巢功能手術:將盆腔內病灶及子宮予以切除,以杜絕子宮內膜再經輸卵管逆流種植和蔓延的可能性,並解除痛經症狀。但要保留至少一側卵巢或部分卵巢以維持患者卵巢功能。此手術適用於年齡在45歲以下,且無生育要求的重症患者。但少數患者在術後仍有複發。

(3)根治性手術:即將子宮、雙側附件及盆腔內所有內膜異位病灶予以切除,適用於45歲以上近絕經期的重症患者。當卵巢切除後,即使體內殘留部分異位內膜灶,亦將逐漸自行萎縮退化以至消失。

[131.什麼是子宮腺肌病?

]

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所引起的疾病,亦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多發生於30~50歲經產婦,約有半數患者同時合並子宮肌瘤,約30%的患者無任何臨床症狀。其症狀有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以及逐年加劇的進行性痛經,不孕等。婦科檢查時子宮呈均勻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結節隆起,質硬而有壓痛,經期壓痛尤為顯著。B型超聲檢查可在肌層中見到種植內膜所引起的不規則回聲增強。

[132.如何治療子宮腺肌病?

]

子宮腺肌病的治療應視患者症狀、年齡和對治療效果的期望而定。僅有痛經症狀且較輕者,首先考慮藥物治療,如給予吲哚美辛、萘普生或布洛芬對症治療。若在給藥後症狀可緩解,或患者已近絕經期時,可采用保守治療。若患者長期有劇烈痛經則應行全子宮切除術,卵巢是否保留取決於患者年齡和卵巢有無病變。高效孕激素和假孕療法對此病無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治療期間可緩解症狀,並使子宮明顯縮小,但停藥後易複發,且費用高,應用較少。

[133.子宮腺肌病患者還有妊娠的可能嗎?

]

以往子宮腺肌病多發生於40~50歲的經產婦。隨著人工流產的增多,年輕婦女患子宮腺肌病的越來越多,其中有不少是未產婦,由此帶來的後果是有不少的不孕患者同時患有子宮腺肌病。那麼,子宮腺肌病患者還有妊娠的可能嗎?過去認為不孕的子宮腺肌病患者再孕機會極少。對這類患者的妊娠,醫生與患者本人均缺乏信心。近年隨著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的應用,情況有所改觀。研究發現,經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治療後,患者能恢複自然受孕的能力。一般選用長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每月一次、用藥4~6次,停藥後觀察3個月或人工授精,根據具體情況,也可在月經恢複後立即開始體外授精和胚胎移植。

[134.子宮肌瘤會導致不孕嗎?

]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約占全部女性生殖器官腫瘤的80%。它的發病因素至今尚不明確,但臨床資料表明,子宮肌瘤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婦女,以40~50歲最多見,20歲以下少見。生育年齡的婦女患了子宮肌瘤,肌瘤可繼續生長和發展,絕經後則停止生長,以致萎縮。提示子宮肌瘤的生長和發展與雌激素有關。一般地講子宮肌瘤並不影響卵巢功能,卵巢照樣能排卵與分泌性激素。然而,據統計,子宮肌瘤患者中有25%~40%伴有不孕。

很多子宮肌瘤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其症狀的出現與肌瘤的生長部位、生長速度及肌瘤的變性關係密切,與肌瘤的大小、數目多少關係不大。其症狀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周期縮短、不規則陰道流血等月經異常;若黏膜下肌瘤發生感染可引起白帶增多;若肌瘤發生變性,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會有急腹痛、腰酸;肌瘤壓迫膀胱、直腸會有尿頻、便秘;長期月經過多導致繼發性貧血。

[135.子宮肌瘤為何有月經紊亂?

]

雖然子宮肌瘤多無明顯症狀,但對有症狀者來說,月經改變無疑為最常見症狀。大的肌壁間肌瘤使宮腔及內膜麵積增大,宮縮不良或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等,致使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黏膜下肌瘤常表現為月經過多,隨肌瘤漸大,經期也延長。一旦黏膜下肌瘤發生壞死、潰瘍、感染時,則有持續性或不規則陰道流血或膿血性排液等。漿膜下肌瘤及肌壁間小肌瘤常無明顯月經改變。

[136.子宮肌瘤患者為何會不孕?

]

子宮肌瘤患者的25%~40%可伴有不孕。子宮肌瘤影響生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