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有毒因素可積蓄在母乳中,給新生兒造成難以預料的危險。世界衛生組織與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都已承認,世界上隻有少數婦女的乳汁中不含工業汙染物質。因為母乳喂養對嬰兒仍是最有益的食品,人自行哺乳可能是最好的喂養方法,所以婦女盡量避免接觸高危食品,如不吃有嚴重汙染的湖水中的魚等,這樣就能減少對嬰兒的危害。

地球隻有一個,人類如不能有效地保護地球,遏製環境汙染,那麼必將嚴重影響人類的優生優育。為了能生個健康、聰明的孩子,孕婦和未婚男女都要遠離有各種汙染因素的環境。

[169.睾丸有哪些生理功能?

]

睾丸是男性生殖係統最重要的器官,相當於女性的卵巢。睾丸呈卵圓形,位於陰囊內左右兩側。成人兩睾丸分別重為20~ 30克。睾丸有兩大生理功能,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1)產生精子:精子產生於睾丸的曲細精管,然後在附睾中發育成熟,再在女性生殖道中獲能,最後成為具有受精能力的生殖細胞。由原始生殖細胞分化來的精原細胞,在腦垂體激素的刺激下,經過多次分裂,最後形成蝌蚪狀的精子。從精原細胞繁殖增生到形成精子,在人類約需 60天時間。精子的產生是在神經和內分泌的精密調節與控製下進行的,其中下丘腦、腦垂體、睾丸任何一個環節受到幹擾,都會影響精子的形成。睾丸裏精子在形態結構及遺傳物質分配上已經完成,但精子的運動能力很弱,必須在附睾中再經過一段時間(大約30天)的發育,才能達到功能上的成熟。精子的成熟和生存受雄性激素控製。成熟的精子最後經過附睾、輸精管、射精管、尿道排出體外的。

(2)內分泌功能:睾丸的間質細胞是分泌男性性激素——雄性激素睾丸酮(簡稱睾酮)的地方,位於睾丸間質內,以成群或單個存在。胚胎期,間質細胞發育始於第8周,6個月時達到高峰,以後即下降。出生後睾丸間質內幾乎無間質細胞,主要為成纖維細胞。自青春期開始,成纖維細胞逐漸演化成間質細胞。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睾丸內間質細胞的數目逐漸下降。20歲時,雙側睾丸約有7億個間質細胞,以後每年減少800萬。但血漿內睾酮的濃度到40~50歲時尚無改變。男性之所以形成雄性特征是因為睾酮起著主要的作用,就像雌激素對於女性的重要性一樣。

[170.睾酮有哪些生理作用?

]

睾丸每日向人體供應7毫克睾酮。睾酮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對生理係統的影響:陰莖、附睾、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的生長和功能有賴於睾酮,睾酮還能促使陰囊生長和陰囊皮膚色素沉著,增加精液內的果糖、枸櫞酸和酸性磷酸酶,促使睾丸本身曲細精管發育和精子發生,維持性欲和性功能的健全。

(2)維持第二性征:睾酮可增厚皮膚和增加色素沉著,促使陰毛生長,促使男性第二性征發育,如胡須、喉結發育、聲調低沉、骨骼肌肉發達等。

(3)影響新陳代謝:增加蛋白質合成、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濃度、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等。

[171.生育輔助技術主要包括哪幾項?

]

近50年來,人類生育能力急劇下降,不育症患者已占全部育齡人口的1/7。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不孕夫婦約占10%。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孕夫婦的心理壓力很大。即使夫妻感情尚好,但長期來自家族、親友以及社會的壓力,也往往會導致一個家庭的解體。而且不育夫婦在長期求醫的艱難道路上,忍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巨大的精神壓力、生理痛苦和經濟負擔。所以不育症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生育問題,它直接涉及到家庭、社會穩定和個人幸福。因此,設法攻克這樣的難題既是患者的要求,也是醫生最大的心願。

生育輔助技術的開展,解決了部分夫婦無後代的痛苦,避免了不少家庭的解體,促進了家庭幸福,同時也避免或減少了有遺傳缺陷或遺傳病嬰兒的出生,有利於優生。

生育輔助技術(ART)亦稱為醫學助孕,此名詞來自西方國家,它指的是采用醫療手段使不育夫婦達到生育的目的各種方法,是生育調節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生殖技術的發展。生殖方式不再全是自然的了,特別是對那些不孕不育症的某些疑難問題,更適用生育輔助技術去解決。

目前國內外采用的生育輔助技術,包括人工授精(AI),試管嬰兒(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IVF-ET),禮物嬰兒(配子輸卵管移植,GIFT),顯微注射授精技術(ICSI),冷凍技術以及在這基礎上演進的各種新技術。

當然,不論何種生育輔助受孕技術,都必須慎重而穩妥地開展,要在具備條件的有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單位進行,要進一步健全這方麵的技術法規,以免出現社會、道德、法律、倫理諸方麵的問題。

[172.人工授精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人工授精是指運用輔助生殖技術以非性生活的方法,將精子直接置入女性生殖道內,使精子與卵子結合,達到妊娠目的的方法。通俗地說,就是將男子的精液采用人工注射的方法,注入女方生殖道內,以取代性交途徑,使女方受孕的一種方法。這種非性生活方式孕育的胎兒,就是人工授精兒。

人工授精術是人類在生殖工程領域中實施較早的技術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早在1790年就已經有人成功地將一例患尿道下裂的不育男子的精液送入其妻子的陰道內授精,從而解決了他們的生育問題,這是人類首次成功地進行人工授精。迄今,世界上人工授精嬰兒已超過10萬名。近10多年來人們對生育概念的轉變,不育夫婦領養孩子減少,而要求人工授精的越來越多。

人工授精可以使用丈夫精子( AIH),或使用供精者精子人工授精(AID或DI),或將其他供精者的精液與自己丈夫的精液混合後進行人工授精的混精人工授精(AIM)。除用新鮮精液外,還可用冷凍的精液。可以將取出之精液直接進行授精,也可將精液經過一係列洗滌處理後再進行授精。

人工授精在操作方法上有放陰道內(IVI)、宮頸周圍或宮頸管內(ICI)、子宮帽、宮腔內(IUI)等不同方法。在授精的周期,可給予促排卵藥誘發超排卵,以提高成功率。

人工授精術的最佳時間應選擇在排卵期,可以通過基礎體溫、宮頸黏液評分觀察激素水平,還可以通過以放免測定血清激素預測排卵及B超監測排卵和子宮內膜厚度等。人工授精如果第1個月未成功,可在下月再重複,但一般不超過3~6次。

由於各地研究方法不同,具體病人的選擇、診斷的標準、精液的處理、授精的時間均存在差異,因此難以相互比較。根據報道,人工授精的成功率為15%~80%不等。采用新鮮精液比用冷凍精液的妊娠率高;精子質量差或因宮頸因素行AIH者妊娠率偏低;精液經過洗滌處理的比不處理的妊娠率高。研究結果表明,人工授精的自然流產率與正常妊娠一樣,甚至還低一些。所生育的孩子發生先天性缺陷者,也比自然性交生育的孩子要少。

[173.哪些人適宜人工授精?

]

人工授精的應用比較廣泛,適應證也比較多。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女方必須身體健康,沒有明顯的不孕因素存在,排卵黃體功能基本正常,輸卵管通暢,沒有子宮畸形,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沒有因腹膜粘連引起的卵子攝取和運送障礙等情況存在。人工授精的具體適應證有以下幾種。

(1)精子質量問題:①嚴重的精液量減,不足1毫升以致精液不能接觸宮頸口與宮頸黏液。②低精子計數,在不少於兩次連續檢查的精子計數少於 20×106每毫升。③精子活動力低下,活動精子少於 50%。④精液液化時間長或不液化,通常可用洗精或用18號針頭反複吸吹幫助液化後行AIH。

(2)阻礙正常性交時精子進入陰道的因素:①解剖異常如嚴重尿道下裂、逆行射精、陰道與宮頸狹窄、子宮高度移位。②精神神經因素如陽痿、早泄、不射精、陰道痙攣。

(3)精子在女性生殖道運行障礙:①宮頸因素。在不育婦女中占5%~10%,排卵前宮頸黏液最有利於精子穿透,宮頸黏液一方麵可以儲存精子,緩慢釋放至宮腔,另一方麵還對質量不良的精子起過濾作用。此外,宮頸黏液還有助於精子獲能。臨近排卵期宮頸黏液增多,稀薄而有彈性,有利於精子穿透。排卵後,宮頸黏液黏稠量少,不利於精子穿透。當宮頸錐形切除、物理治療、宮頸息肉或肌瘤、宮頸糜爛時可致不孕。②女性免疫性不孕。③男性免疫性不育。如感染、創傷等誘發自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