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提 要(1 / 1)

內 容 提 要

本書以“上工治未病”的理論為指導,精選中醫曆代經典著作中有關養生保健格言300餘則,每則包括條文、注釋及按語。按養生基本思想、養生原則、心理調攝、日常保健、藥療、按摩、針灸及因人、因時、因地養生等分類編排。內容經典,均為中醫先賢之論述;格言語錄式,簡短易記;輔以注釋及按語,便於理解與應用。本書為中醫養生讀本,適於熱衷養生、注重保健的人士閱讀,對醫學生和中醫藥專業人員亦有參考價值。序

中醫學是人類醫學之樹上的一朵奇葩,獨具風貌。中醫養生是指在中國古代哲學和中醫學的理論指導下,天人合一,順應四時,調攝起居、情誌、飲食,避免勞倦,結合適當的體育鍛煉,保養人生,以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境界。中醫養生學聯係著天文與地理、自然與社會、思維與人生,內容十分豐富。中醫養生的基本思想是:強調“正氣”的作用,防微杜漸“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體觀念及辯證思想;重視心理因素;把人類、社會和環境聯係起來,去理解和對待人體的健康和疾病。

當代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式演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較以往更加重視控製和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推行“三級預防”已經是目前整個衛生事業的重點。其中,“一級預防”指健康人的疾病預防,是最積極的預防,是社會預防的主幹,是預防的前沿。一些發達國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健康管理的新模式。芬蘭國家公共衛生學院實施的通過改良生活方式預防冠心病的項目取得了成功,人群的血壓、膽固醇水平和心髒病病死率均顯著下降。美國政府製定了名為“健康人民”的全國健康管理計劃,美國企業和學術界亦十分關注健康和生產效率管理,控製醫療費用,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國外健康管理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國際上這種“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新理念卻與中醫學這門古老科學的思路異曲同工,而且古代中醫養生學的深刻思想和高度成就直至今日仍令我們感到由衷欽佩。中醫倡導“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原則,與現代科學發展的思維方法不謀而合,中醫養生學的理論與方法將在今後人類健康管理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

當代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空前豐富,人類平均壽命延長,社會老齡化特點突出,人們對健康具有比以往更高的期望。但是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和人際關係壓力增加,很多人處於不良的生活工作環境中。在這種情況下,養生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多年來致力於亞健康基礎理論、預防與幹預的研究,在工作過程中,深感中醫養生學的獨特魅力,因此我們整理了中醫養生的代表性格言,加上按語,編纂成書。編寫時力求通俗易懂,切合實用,使中醫養生能夠走進千家萬戶,使更多的人能夠懂得養生、保持健康,使祖國醫學的瑰寶在當今時代重新煥發光彩。

最後,給讀者每日養生保健的建議( 1118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