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藥療、導引按摩、針灸與養生(2 / 3)

【條文】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①病源,知其所犯②,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食治門》)

【注釋】①洞曉:深知。

②知其所犯: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

【按語】醫者治病,應當深知引起疾病的原因,明白病邪所侵犯的髒腑經絡部位,然後寄希望於飲食調養,培補正氣。若食療不能愈病,再借助藥物治療。

【條文】凡人有虛損之病,及早為之補益,庶有延齡之望。(宋·嚴用和《濟生方·補益》)

【按語】本條文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既病早治”,凡是有虛勞耗損一類的疾病,應當早用補益的藥物,以扶助正氣。

【條文】養壽之士,先病服藥。(東漢·王符《潛夫論·思賢》)

【按語】本條文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善於養生的人,沒有疾病的時候,往往服用一些補益的藥物,培補正氣,固護肌表,以防邪入。

【條文】肺虛者補脾,土生金也。(清·程國彭《醫學心悟·醫門八法》)

【按語】五行之中,肺屬金,脾屬土,脾為肺之母,根據“虛者補其母”的治療原則,肺虛者應當補脾,以培土生金。

【條文】脾虛者補命門,火生土也。(清·程國彭《醫學心悟·醫門八法》)

【按語】五行之中,脾屬土,命門屬火,火為土之母,根據“虛者補其母”的治療原則,脾虛者應當補命門火,以益火補土。

【條文】腎虛者補肺,金生水也。(清·程國彭《醫學心悟·醫門八法》)

【按語】五行之中,腎屬水,肺屬金,肺為腎之母,根據“虛者補其母”的治療原則,腎虛者應當補肺,以金水相生。

【條文】肝虛者補腎,水生木也。(清·程國彭《醫學心悟·醫門八法》)

【按語】五行之中,肝屬木,腎屬水,腎為肝之母,根據“虛者補其母”的治療原則,肝虛者應當補腎,以滋水涵木。

【條文】心虛者補肝,木生火也。(清·程國彭《醫學心悟·醫門八法》)

【按語】五行之中,心屬火,肝屬木,肝為心之母,根據“虛者補其母”的治療原則,心虛者應當補肝,以燃木生火。

【條文】飲茶宜熱,冷則聚痰;多飲則少睡,久服則消脂。(明·黃承昊《折肱漫錄·養形》)

【按語】飲茶宜溫熱,忌寒涼,因茶本味苦,若飲冷茶,容易損傷脾胃,脾胃受傷則生痰飲;飲茶不宜過多,否則易興奮神經,導致難以入睡;飲茶不宜長久量大,否則易消減脂肪。

【條文】苦茶久食益意思。(清·曹庭棟《老老恒言·食物》引華佗《食論》)

【按語】喝茶對健康有益,尤其是清淡優質的茶,飲後頗有裨益。《神農本草經》記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茶中含有茶堿,能夠刺激神經、振奮精神。

(二)導引按摩與養生

【條文】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南朝宋·範曄《後漢書·華佗傳》)

【按語】古代善於養生的人,練習導引,常常模仿熊活動脖子的動作、鷂鷹視物的動作,彎腰曲體,活動各個關節,以求長生不老。

【條文】氣是延生藥,心為使氣神。能從調息法,便是永年人。(清·徐文弼《壽世傳真·修養宜行內功第二》)

【按語】本條文論述了“氣”的調養在養生保健中的作用,“精、氣、神”是人身三寶,其中精是基礎,氣是活力,神是主導,由氣以生精,氣至則精隨,由精以生神,精足則神旺,氣的氣化作用貫穿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過程。氣是精神相互維係的樞紐,因此氣的充養是精神充沛、身體健康的保證,而氣的充養又得依靠人的調息保養,隻有善於保氣調息的人,才可能健康長壽。

【條文】夫欲導引①行氣,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一,以還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還。全則延年,丹去屍存乃夭。所以導引者,令人肢體骨節中諸邪氣皆去,正氣存處。有能精誠勤習理行之,動作言語之間,晝夜行之,骨節堅強,以愈百病。(明·胡文煥《養生導引秘籍·太清導引養生經·慎修內法》)

【注釋】①導引:以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為特點,是主動的呼吸與軀體運動相結合的醫療體育保健法。

【按語】通過吐故納新,運動、練功等導引方法,吸收自然界的清氣、齊聚人體之精氣於丹田之中,久而久之正氣存儲,邪氣盡去,則筋骨堅強,身體康健,百病無生。

【條文】堅強①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整理本)

【注釋】①堅強:剛強,氣功學與養生學的基本原則有以柔勝剛、以弱勝強等。

【按語】元氣的堅強攻勢,預示著致人於死地;元氣的柔弱微細運行,則預兆著人的生存。修養生之道者體內元氣的動勢,就如水的動勢,可強可弱,可急可緩。修道者應將元氣的強大攻勢放棄不用,時時使元氣柔弱微細運行才是上策,這是氣功學與養生學中以柔勝剛、以弱勝強的基本原則。

【條文】人生如無根之樹,全憑氣息以為根株,一息不來,命非己有。故欲修長生者,必固其氣,氣固,則身中之元氣不能隨呼而出,天地之正氣恒隨吸而入,久之胎息①定,鄞鄂②成,而長生有路矣。有誌者毋忘。(清·程林《醫暇卮言·卷下》)

【注釋】①胎息:真氣在丹田內的呼吸。

②鄞鄂:命蒂。為身中元氣長生處,調養元神的宮室。

【按語】人的生長壯老就像無根的樹,全靠氣息的維持,若一息不來,則命非己有,故欲得長生的人,必固護其氣,氣固則身中的元氣不能隨呼氣而排出,天地之間的正氣、清氣,均隨吸氣而吸入,久而久之,真氣在丹田之中聚集,命蒂生成,從而能夠長生,因此有誌於養生的人,必須牢記氣息的保養。

【條文】春“噓”明目大挾肝,夏至“嗬”心火自闌,秋“柶”定知金肺潤,冬“吹”惟令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清·尤乘《壽世青編·卷上·四季卻病六字訣》)

【按語】善於養生的人,常常順應四時陰陽、五行更替的變化,根據五行髒腑配屬原則,“春易肝鬱、夏易心火、秋易肺燥、冬易腎寒”,故在治療養生方麵“春季應注重疏肝解鬱、夏季應注重清心瀉火、秋季應注重滋陰潤肺、冬季應注重溫補腎陽”,同時,因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故“健脾養胃”應貫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