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類似科學驗證的可證性、類似宗教福音的執著性,你已經替幸福找到了最好的心靈驅動力。人們多半沒有注意到,當我們想要幸福、想要過更好的生活的時候,已經替自己的未來做了“預言”。預言是帶領身心前行的通關語言,而隻有行動能讓預言成真。在推動電器革命時,電力是相當昂貴的,愛迪生的心願是讓電力變得便宜,他還幽默地說:“有錢人才會用得起蠟燭。”這不啻為一句預言式的調侃,但他讓這句話變成了推行電器革命的力量。
事後證明愛迪生說對了,一百年後,以單位價錢來計算,電力很便宜,反而是蠟燭因為用途減少而相對昂貴。
有了念頭,接下來就是展開行動。你必須將幸福當做是預言,相信自己、激勵自己一定要做到,讓預言成真,幸福必將來臨。
幸福生活的亮度
“先不說我要做什麼,等我做到了再說吧!” “不告訴你,萬一我沒做到那不是很丟臉。”不少人總是這麼想,怕被嘲笑、怕被輕視,所以把很多的想法藏在心裏。
不少父母也都要求子女做到再說,以免被人認為浮誇,隻會做夢。實際上,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方麵,先說出想法是給自己目標,我們會因為害怕被嘲笑而奮力實現目標;另一方麵,當說出目標的時候,知情的朋友也會看機會給予適時的幫助。將目標說出來,會有助於行動力的發揮。
有一次我到一家以創新菜品聞名的餐廳用餐。餐廳牆上貼著一句標語:“如果什麼都不改,就什麼也改不了。”這句激勵語言真是太好了!這家餐廳的菜品以及服務的內涵經常創新,因此生意相當不錯。這句話對我們每個人也是一種啟示,但可以修改一下:“如果什麼都不做,那就什麼也做不了。”關於幸福,太多的人隻是心裏想想,看著別人的幸福快樂,覺得它距離自己很遙遠,與自己無關。而事實是,必須采取行動才能接近幸福。隻有想法,欠缺行動,你就犯了世界第八大錯誤,當然,與你犯下同樣錯誤的人比其他七類的犯錯者還多得多。
想法與願望能否實現的關鍵,就在於為了這些想法和願望,你願意付出多少努力。“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起蠟燭。”這是我母親最喜歡引述的諺語,從小她就對我說,“多跟抱怨說再見,快樂一定會加倍。”一直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的有效作為。任何談到願望力量的書籍,都不是讓大家消極地等待成功。願望,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但是隻許下願望就幻想幸福與成功,那反而是失敗的征兆。許多人抱著心想事成的觀念,不停地購買彩票,自認為隻要堅持,就會換來幸運的眷顧。錯了,有這樣想法的人即便是中了大獎,也是偶然的。隻是不停地做夢,而沒有付出努力,這不是成就幸福的真諦。
雖然成功的意念很重要,但是實現生命中的每一個願望都必須經過一定程度的努力,才有可能收獲成果。“上帝不會幫助隻會在家裏念‘阿門’禱告卻毫不作為的信徒。”葛恩牧師說得對。就如在停電的黑夜,不肯起身點燃蠟燭,光明就永遠不會到來。
生命的光彩程度,不是來自於生命的長度,而是來自於幸福實踐的亮度。用行動實現了心中的多少幸福,生命也就會燃放出多耀眼的亮度!
感謝你分享了“生命的覺知課”係列的第二冊,在下一冊的內容裏麵,你將會讀到“什麼是奇跡”、“如何找到心理平衡的智慧”、“如何仿效上帝,寫出生命的豐富劇本”、“單身與婚姻的幸福意義”等人人關切的生活主題。期待與你繼續分享幸福的深度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