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醉酒對健康的危害
1.
酒在人體內的化學變化及醉酒與乙醇濃度的關係飲酒過量而醉,即中樞神經受侵襲麵臨酩酊狀態。作為常識,誰都知道這是酒中所含的乙醇所致。但穿腸而過的酒,在體內發生了什麼變化,恐怕知道的人並不多。飲酒後,乙醇被吸收,在體內被酶氧化為乙醛。乙醛雖具有麻醉性,但不像甲醛那樣有較強的毒性。乙醛在體內進一步被氧化而形成醋酸,並進入循環係統,最後被排出體外。這種過程不但不對人體產生損害,而且還能被利用,加上酒的有效熱能高,因而少量飲酒會產生興奮感,加快血液循環,獲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益處。但是如果飲入的酒質量差,經過一二天仍覺頭痛,出現惡心和倦怠感,這是酒中所含少量甲醇所致。因甲醇在體內會被氧化為毒性較強的蟻酸,而蟻酸是不進入人體循環係統的,故不能被排出體外,瀦留在體內,造成沉醉不醒。當然,即使是乙醇,也有人體的承受程度問題。人是否醉酒,取決於血液中乙醇的濃度。
對於乙醇的耐受能力,人與人的差異很大。這是由於胃腸吸收能力和肝髒代謝處理能力不同所致。一天中飲酒2千克而滿不在乎照常行動的大有人在,但不能不承認他們已經成為乙醇中毒者了。
酒量是可以經過鍛煉提高的。盡管如此,酒量也還是有一個界限。在英國經常舉行的“威士忌大口飲比賽”時,常常發生飲酒死亡的,當然是急性乙醇中毒。乙醇中毒,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一次飲酒過量過急的急性中毒,這種中毒危險性大;另一種是長期飲酒的慢性中毒,這種中毒短時間不易察覺。
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不是飲進的乙醇的絕對量。但乙醇中毒與飲酒的量和速度有著正比關係:即過飲、快飲,則中毒的可能性就增加;少飲、慢飲、配適當的菜肴飲、適可而止地飲,當然就不會中毒。
2.過量飲酒對肝髒的危害
許多研究表明,肝病的發生與飲酒量有密切的關係,飲酒的程度、時間與酒精性肝病的發生也有直接關係。
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肝髒損害。酒精(乙醇)克數的計算方法為:每日飲酒的量(毫升)乘以所含酒精的百分比,如每日飲50度酒250毫升(約半斤)即相當於純酒精125克。研究表明,每日飲酒含酒精80~150克,連續5年即可造成肝損害、脂肪肝。大量飲酒在20年以上,40%~50%會發生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患者易患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也可增加酒精性肝病的發生。
酒精及其在體內的轉化物乙醛對肝髒細胞有毒性,可引起脂質過氧化,產生毒性氧,並破壞氧自由基的解毒功能,導致肝細胞缺氧,使肝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引起肝髒炎症;乙醇和乙醛也會使肝髒的脂肪代謝發生紊亂,造成三酰甘油在肝內堆積,形成脂肪肝;肝髒在炎症和乙醛的反複刺激下,纖維組織會增生,並因肝纖維化而發展為肝硬化。
酗酒可引起的肝病一般有三種:一是酒精性脂肪肝,其發病隱匿,一般缺乏症狀;二是酒精性肝炎,臨床表現與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損傷相似;三是酒精性肝硬化,由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進展而來,臨床表現與肝炎後肝硬化相類似。此外,在肝癌的形成中,酒精可起促進作用。
但是,有一點要提醒大家,喝酒臉紅的人其實不容易傷肝髒,而喝酒臉白的人特別容易傷肝髒。紅臉的人大家一般少勸酒,因此喝得少,酒後發困,睡上15~30分鍾就又精神抖擻了。而白臉的則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線,在高度興奮中飲酒過量,直到爛醉。他們體內的酒精由於沒有高活性的酶處理而發生積累,導致肝髒損傷。酒精性肝損傷一般隻發生在這些人身上。紅臉的人可以連續幾餐即便喝吐了也還能喝酒,而白臉的人需要更多時間的休息,因為酒精的代謝需要一兩天的時間。
3.過量飲酒導致高血壓
研究發現,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隨著飲酒量的增多而逐步升高,血壓升高值越大,其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並發症也越多,從而影響人的壽命。大量飲酒者的血壓明顯高於不飲酒者,停止飲酒可使血壓回降,但重新飲酒血壓則回升。飲酒引起的高血壓並發症中尤以腦血管疾病最為常見,其死亡率是不常飲酒者的3倍。長期飲酒者實際上處於一種間隙性酒精戒斷狀態,停止飲酒後伴有血液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兒茶酚胺類物質的濃度升高,正是這類物質可使血壓升高。在對飲酒的和不飲酒的高血壓症患者給予同樣治療後,飲酒者的舒張壓不易控製,而不飲酒的人的高血壓症狀容易控製。因此,高血壓患者宜戒酒或適量、少量飲酒。
4.酗酒者易中風
中風,即腦溢血,中醫稱其為中風。中風常見的三種誘因為:嗜酒過度,大喜大悲,縱欲過度。而其中在大喜大悲之後再飲酒過度者更易中風。大喜大悲可使神經係統(大腦皮質)功能調節紊亂,使血壓波動,血管調節功能失常;再加酒精刺激,使大腦處於極度興奮狀態,腦內血液在短時間內急驟增加,顱內壓升高,就更容易導致血管破裂,發生中風。
飲酒引起的心房顫動和心肌病可使心髒排出的血量減少,造成附壁血栓形成,引起心源性腦栓塞。乙醇還可引起強烈的血管反應,造成血壓變化無常,酗酒引起的血管麻痹,使其舒縮功能障礙,導致血壓急劇變動;如果血壓下降過多、過快,容易造成心髒和腦部供血不足,加上酒後定向力障礙及步態蹣跚,容易暈倒造成顱外傷,使得腦血管破裂。酗酒也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可使新陳代謝增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容易引起血管破裂。酗酒後的急性酒精中毒還可使體內凝血機製激活,促進血小板聚集而使血液黏度增高,血流速度減緩,容易誘發血栓形成。如果飲酒者同時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病症以及吸煙這一危險因子存在,則中風發生率將會提高,而且發病也比不飲酒者為早。因此,嗜酒者大喜大悲之後,應切忌貪杯、酗酒。
5.酗酒可引起心髒病
研究表明,少量飲酒,能興奮心髒,改善冠狀動脈緊張狀態,軟化血管,降低血液中對心血管有害的膽固醇,增加對心血管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但大量飲酒有直接導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病,以心房顫動最為多見。
大量飲酒會減少脂肪作為熱能的消耗,使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的濃度增加,同時阻礙了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增加了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著。體內對低密度脂蛋白的處理主要依靠脂肪酶的作用,大量飲酒會使酶的活性受抑製,從而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但每日規律性地少量飲酒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有所減輕,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升高,冠心病症狀緩解。少量飲酒雖能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但不能因此而開懷痛飲。因為一次飲白酒150~200毫升,可引起嚴重的冠狀動脈痙攣所致的心絞痛。長期過量飲酒還可使血液中的脂肪物沉積在血管壁上,使管腔變小,造成心肌營養不良,心腔擴大,心肌肥厚,繼而促進心率增加,心肌收縮功能減退,從而出現心律失常。在酒精中毒性心髒病晚期還常見進行性心力衰竭,故冠心病患者飲酒的量要少飲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