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心境:拋卻心中的“私心雜念”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裏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欣喜地說道:“你每天都這麼虔誠地來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地回答道:“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是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喧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你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於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裏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像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地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信徒聽後,歡喜作禮感謝道:“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鍾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鍾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說“熱鬧場中做道場”,隻要自己息下妄緣,拋開雜念,哪裏不可寧靜呢?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樣無法修持。
每個人都想求內心的澄澈,然而,其中的含義有幾個人真正地知道?是問心無愧,晚上不做噩夢,還是一生一世對別人的歉疚?
國王提出一大筆賞金,看誰畫得出最能代表平靜祥和的意象。很多畫家將自己的作品送到皇宮,有的畫了黃昏森林,有的畫了寧靜的河流、小孩在沙地上玩耍、彩虹高掛天上、沾了幾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國王親自看過每件作品,最後隻選出兩件。
第一幅作品畫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藍天倒映在湖麵上,天空點綴了幾抹白雲。仔細看的話,還可以看到湖的左邊角落有座小屋,打開一扇窗戶,煙囪有炊煙嫋嫋升起,表示有人在準備晚餐,菜色簡單卻美味可口。
第二幅作品畫了幾座山,山形陰暗嶙峋,山峰尖銳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閃電從烏雲中落下,降下了冰雹和暴雨。
這幅畫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過如果仔細地看,可以看到險峻的岩石堆中有個小縫,裏麵有個鳥窩。盡管身旁風狂雨暴,小燕子還是蹲在窩裏,悠然自得。
國王將朝臣召喚過來,將首獎頒發給第二幅畫,他的解釋是:“即使身處逆境也能維持心中一片清澄,是人生的真諦。”
在做人做事上,要達到理想的境界,應使自己心地澄清。無論怎麼忙,每天最好能安排出片刻的獨處,在這寧靜的氛圍中,人的思想會寧靜而清晰,情緒也最容易歸於平和。
把握尺度:適可而止才不會走火入魔
老王對購買彩票甚是癡迷,三天兩頭地去購買,每次都買二三十元的,結果工資花去了大半,那大獎仍與他無緣,使得家中的日子頓顯尷尬。其實,購買社會福利彩票,隻是向社會公益事業獻愛心的一點表示,若家中財力允許可多購買些,若家中財力一般或根本無財力購買就要“點到為止”,購買幾張表示一下愛心即可。大家不妨算一下,獎金設得越高,人們獲獎的機會就會越少,一個百萬元大獎,能中的概率實際是幾十萬分之一。傾其所有購買彩票,一旦中不上大獎造成家庭經濟困難不說,還會引發家庭矛盾,給和諧的家庭生活平添不少煩惱。
談及購買彩票,老王深有感觸地說:“購彩票要適可而止,不可不顧及家中財力而盲目購買。”所幸他及早醒悟,否則,家中的日子會更加窘迫不已。
凡事講究適可而止,是一種人生經驗。
有這樣一則美國人喝咖啡的趣事:艾森豪威爾總統有一次訪問麥斯威爾咖啡工廠,廠主請他品嚐咖啡,他一口氣就喝完,讚賞地說:“喝到最後一滴都是香的。”說完還舉起杯子倒給在場的人看,果然一滴不剩。總統的這一舉動啟示了廠主的廣告創意,此後打出了“喝到最後一滴都是香的”的廣告詞,而且在包裝上也繪有一隻倒空最後一滴的咖啡杯。
試想,假如覺得好喝,接連來它幾杯,那就未必有那麼香醇的感覺了。要是懷著不喝白不喝的心態過多地飲用,那隻會腹脹難受,絕不是一種享受。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越來越感到動用一些適度技巧可以贏得他人的好感,使交往雙方事情好辦多了,也能使友誼天長地久。但有些人不是這樣,而是過於講究,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造成的負麵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有的人因為過度地裝腔作勢、矯揉造作而令人作嘔,極容易造成諸多個人信息的失真、誤解,因而“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說話方麵也要有度,在人際交往中應有利有節,即便給對方麵子也不要明顯地刻意奉承,更不能過於誇張。
花錢方麵也是如此,在個人消費中不應貪得無厭,不應為了炫耀自己而打腫麵孔充胖子。在許多場合,要做到麵子光彩,更需要有內在氣質,真正體現適可而止的尺度。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欲望的口袋。這個口袋是用來恰到好處地懷著感激的心,撿拾生活中的美好呢,還是無休止地往裏麵裝滿種種想要的東西呢?現實生活告訴我們,“適可而止”四字十分關鍵。膨脹過度就會撐破口袋,也會壓垮身體,而裝不滿又會心有不甘。隻有裝到正好,不輕不重,不貪心,也不遺憾,才是最美好的。
生活的真諦:簡單是一種高層次的活法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們感到實在活得太累了。一道道人生難題擺在我們的麵前,需要我們去破譯,去求證,去解答,去掙紮。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畢竟是有限的,麵對一張張生活的大網和一團團亂麻的人生,我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甚至有一種貧血的感覺。
其實,人生本來有很多種選擇,也有很多種活法,但我們往往過於追求完美,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情搞得複雜化,因而常常被弄得很苦很累很浮躁。比如說,同是生命的個體,本是相互平等,卻非要仰人鼻息,察人臉色,揣人心事,日子過得誠惶誠恐、沒滋沒味。本來是很容易處理的一件事,卻總是謹慎有餘,小心翼翼,生怕因此觸動了那張敏感的關係網。一次又一次,麵臨人生途中的一些選擇,我們本不需要動太多腦筋,卻非得瞻前顧後,左顧右盼一番不可,結果喪失了最佳時機,到頭來後悔不迭……
活得簡單些,是人生的最深內涵。
對待得失,我們不妨簡單一些。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與失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隻要擁有一顆平常心,去善待生活中的不平事,與世無爭,知足常樂,少一分嫉妒,多留一些時間和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命運的光環自然會降落在你的頭上。即使命不由人,也不必斤斤計較,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你有你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眼睛裏何必揉進一顆難受的沙子。拋去名利,放開權欲,用簡單的心走過自己輕鬆而快樂的人生。若幹年後,當我們回味起來,就不會感到寂寞,不會牢騷滿腹、怨天尤人。
在是非麵前,我們也不妨簡單一些。社會是一盤雜菜,什麼貨色都有,個中是非眾人自有公論,道德自有評價。對此,我們不必去理會誰在背後說人,誰在人前被人說,也不必理會誰投來的一抹輕蔑,誰射過來的一瞥白眼。對那些微妙的人際關係,不妨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排除一切有形或者無形的幹擾,不必計較自己是吃了虧還是占了便宜。隻要擁有一顆正直的心,憂國之所憂,想己之所想,不損國家,不謀私利,把家與國統一起來,我們心中的陰霾就會一掃而空,心境也會因此變得日益明朗和愉快起來。
在待人處世方麵,我們也不妨簡單一些。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每天都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對家人,對同事,對鄰居,對朋友,其交往的程度還是平淡一點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何必糾纏於那些不勝其煩的繁文縟節之上。隻有脫去一切偽裝,善於真誠待人,相互寬容,相互幫助,心靈不設防,不耍兩重人格,有快樂共同分享,有困難共同分擔,人與人之間就會架起一座理解與信任的橋梁,人間的真情就會開出絢麗的花朵。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如晴空,如白雲,如彩虹,如霞光,隻要我們以簡單之心去麵對複雜的世界,生活的瓊漿便汩汩而出,釀造出最甜最美的生活之汁。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每個個體生命都要經曆一定的人和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正常的心態和駕馭生活的能力。其實,這個世界並不複雜,複雜的是人本身,隻要我們心想得簡單一些,生活的天空便一片明媚。
我本平凡:保持一顆平常心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傅:“師傅,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我們都不想幹了。”師傅閉著眼睛,隔了半天,吐出三個字:“平常心。”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下去。回到公司,一個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靜下心來埋頭工作。轉眼間10年過去了,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成了經理。有一天,兩個人向師傅彙報自己的成就,師傅仍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三個字:“平常心。”
饑來則食,困來即眠。既平常又不平常,同平常,仍與常人一樣,餓了就吃,困了就睡,高興就笑,傷心就悲;不同平常,使生命更加真誠、清澈,了無心機,隨緣而往,不矯揉造作,不怨天尤人。其行為心境平常又不平常,不平常又平常。
常聽人說一夜無眠,其實,隻因想得太多,不肯入睡罷了。
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有滋有味,才多姿多彩。順境時,我們懂得享受生活,知道這是生活賦予我們的財富;逆境時,我們往往驚慌失措,像一葉迷航的孤舟,靠不了岸。其實,一時處在順境之中,不意味著永遠一帆風順;一時處在逆境之中,也不意味著永遠沒有出頭之日,關鍵看你怎樣麵對。
人都是從吃母乳開始接觸人生,生老病死是誰也不能避免的自然現象,遇著了,幹著急並不能使病情有所好轉,越是想好得快一些,越是顯得糟糕,“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除了盡力配合好醫生的治療外,靜心頤養,對治療是有好處的,這時就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麵對失敗和挫折,平常心是一種樂觀、自信,重振旗鼓,這是一種勇氣;麵對誤解和仇恨,平常心是一種坦然、寬容,然後保持本色,這是一種達觀;麵對讚揚和激勵,平常心是一種謙虛、清醒,然後不斷進取,這是一種力量;麵對煩惱和憂愁,平常心是一種平和、釋然,然後努力化解,這是一種境界。麵對這種種經曆,隻要你勇於微笑,達觀待之,不耽於夢想,不被它左右,隻要你擁有一份平常的心態,生活將是一帆風順!
不要因為今天的痛苦就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為微小的成功而迷失了方向,不要因為眼前的風雨而否定明天的陽光。也不要因為錯過了星星而哭泣,否則我們會接著錯過美麗的月亮!
對那些視金錢如糞土的專心於社會建設的人來講,平常心更能使他們排除雜念,做好自己的事業;對那些有著強烈的實現自己遠大抱負的人來講,平常心使他們擁有更多的時間來潛心研究自己的學問,至臻至善;對那些已經回首往事不再後悔的過來人,平常心可以使他們問心無愧心情輕鬆地享受晚年。
從前,在迪河河畔住著一個磨坊主,他是英格蘭最快活的人。他從早到晚總是忙忙碌碌,同時像雲雀一樣快活地歌唱。他是那樣的樂觀,以致使其他人都樂觀起來。這一帶的人都喜歡談論他愉快的生活方式。終於,國王聽說了他。
“我要去找這個奇怪的磨坊主談談。”他說,“也許他會告訴我怎樣才能快樂。”
他一邁進磨坊,就聽到磨坊主在唱:“我不羨慕任何人,不,不羨慕,因為我要多快活就有多快活。”
“我的朋友,”國王說,“我羨慕你,隻要我能像你那樣無憂無慮,我願意和你換個位置。”
磨坊主笑了,給國王鞠了一躬。
“我肯定不和您調換位置,國王陛下。”他說。
“那麼,告訴我,”國王說,“什麼使你在這個滿是灰塵的磨坊裏如此高興、快活呢?而我身為國王,每天都憂心忡忡,煩悶苦惱。”
磨坊主又笑了,說道:“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憂鬱,但是我能簡單地告訴你,我為什麼高興。我自食其力,我愛我的妻子和孩子,我愛我的朋友們,他們也愛我。我不欠任何人的錢。我為什麼不應當快活呢?這裏有條迪河,每天它使我的磨坊運轉,磨坊把穀物磨成麵,養育我的妻子、孩子和我。”
“不要再說了,”國王說,“我羨慕你,你這頂落滿灰塵的帽子比我這頂金冠更值錢。你的磨坊給你帶來的要比我的王國給我帶來的還多。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你這樣,這個世界該是多麼美好啊!”
人需要的是一顆平常心。一個人無論聰明愚笨,都會有得失成敗,誰都不可能隻享受成功的喜悅,而不遭受失敗的痛苦。隻有在得失成敗之間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會擺脫得意時的狂妄自大和失意時的萎靡不振。
既然一切都必須麵對,我們為什麼不用平常心來麵對呢?用平常心麵對,做事情才會坦然、輕鬆,生活才能寧靜祥和。正如佛語雲:“平常心是中庸的處世心態,既不清心寡欲,也不聲色犬馬;既不自命清高,也不妄自菲薄;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委曲求全。”可以說,一個人能夠保持平常心,便達到了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
平常心是一種最了不起的心態。把自己置於百姓們平淡如水的衣、食、住、行中,才會在司空見慣的日子裏享受著人間的真情;在默默付出的同時,獲得精神的滿足和幸福;在成敗之間,找到屬於自己成功的位置,以及汲取前進的動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