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家庭教育篇 第8章 如何實施鼓勵教育
學習民族英雄,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國曆史上出現過無數民族英雄,像文天祥、林則徐、鄧世昌、楊靖宇等,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對待敵人或入侵者麵前,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充滿自信,勇於鬥爭,敢於勝利,沒有絲毫的怯懦和奴顏婢膝,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堅決不吃嗟來之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氣節和鬥爭精神。
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及周恩來、陳毅、鄧小平等革命家在我國經濟建設還很落後、國力還不強大的時代,一個個堂堂正正,不卑不亢,表現出一個大國領袖的風範。在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就提出了“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統統都是紙老虎”的英明論斷;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在出訪前蘇聯時堅持原則,敢於和比我們強大得多的反華勢力作鬥爭;陳毅元帥在答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敢拍桌子,敢摔帽子,贏得了各國領導人和人民群眾的敬佩;鄧小平在香港回歸祖國問題上,說出了主權問題不能談判的錚錚話語。不僅國家領導人如此,當記者問及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教授對中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他很精辟地回答:“幫助中國人改變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這一切的基礎來源於自信。
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沒有自信,就談不上勇於拚搏,敢於勝利。
我們西部地區的父母尤應注意,要教育孩子不要懼怕大地方的人,老認為外麵的“和尚”會念經,從而妄自菲薄,小瞧自己,其實西部不發達地區也有很多“和尚”經也念得很好,我們也應有信心,也有能力和發達地區的“和尚”比試一下。就拿甘肅來說,也出了不少人才,僅中央電視台就有我們甘肅的水均益、朱軍、李修平等等,辦出了像《讀者》這樣有影響的期刊,創作出了《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這樣的藝術精品,我們也應直起腰杆地問一聲,誰說我們不如人。
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
我們有一種弱點,對別人的缺點一眼就能看見,而對人家的優點好象總感到不多;而對自己,往往一丁點優點也能找出來,缺點呢,有時就看不清。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呢,就要學會找孩子的優點,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並在優點和長處上做做文章,使其成為孩子向上的動力。
我一個同事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太好,經常挨罵。一次我們去他家玩,他的孩子給我們放VCD,幾張VCD碟片哪首歌接下來是什麼歌,歌名和演唱者記得一清二楚,我感到這孩子記憶力不錯,學習不好,是沒有調動起他學習的積極性,讓他把記VCD歌曲的精力放在學習上,他的成績也不會老落在後麵。可惜做父母的對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往往熟視無睹,隻看見孩子的缺點,卻看不到孩子記憶力好的優點,這就不利於孩子優點的發揚光大,可惜了孩子的好記性。
每一位父母都應學會大聲說:“孩子,你能行!”
每個人都有希望得到別人承認和肯定的心理,幾乎都有一種心理需求:“讓我感到自己很重要”。特別是孩子,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態度,喜歡別人尊重他們,認可他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人是需要鼓勵的。連咱們大人都愛聽好的,受到上級表揚,不僅心裏舒服,還能煥發幹勁,那孩子稚嫩的心理更需要鼓勵了。當孩子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時,哪怕他搖搖晃晃;當孩子第一次說話,叫出爸爸、媽媽時,哪怕含糊不清,做父母的是多麼激動啊。在孩子摔倒的時候,父母總是說,寶寶,勇敢些,自己爬起來;聽著孩子咿咿呀呀的學話聲,父母就好象是在聽美妙的音樂,總是在耐心地糾正,一遍遍教孩子發音,說話;這是用欣賞的眼光看著孩子成長,用最美好的語言讚美著孩子。但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是否還像對待孩子學走路、學說話時的那種心情來欣賞孩子?好像不是的,我們懶惰了,我們覺得小孩子的那點長進太小兒科了,不值得一提了。
其實孩子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他獨立完成了某項任務或解決了某個問題,別人對其做出較高的評價時,他就會為取得的成績高興,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增強了信心。父母的鼓勵,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激勵孩子努力上進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所以聰明的父母始終要以欣賞的眼光看著孩子,大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