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高考篇 第21章 幾點體會
給孩子當好參謀
在孩子高考中,在孩子一生的重大選擇中,父母頭腦一定要清楚,要給孩子當好參謀。對前幾年在本省的招生計劃、錄取最高、最低分數線,所報學校及專業,心裏大致要有數,對自己孩子的情況也要有個比較準確的定位和了解。高校錄取的原則是,分數是前提,誌願是依據。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孩子的定位越準,估分越接近實際情況,第一誌願錄取的把握就越大。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和國際接軌,好的大學現在培養學生本著加強基礎,淡化專業的原則,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傳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也需要複合型的人才,在畢業生分配上也采取雙向選擇,將來就業麵很寬,報北大、清華這類學校不必將專業看得太重,任何一個專業都有博士點、碩士點,所以好學生應首選學校,次選專業;中等學生應將學校和專業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後麵一點的學生應力爭能走,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有發展的專業。
在填報誌願上也需要智慧、信心和勇氣,高分高填,勇敢地報考名牌大學,這也和做股票一個道理,機遇和風險並存,有時就要有衝一下的勇氣和魄力。怎樣才叫誌願填報得合適?高於本科線的填重點,接近本科線的農、林、地、礦等院校專業總分加10分投檔。第一誌願就被錄取或是達到該校錄取的邊緣上,分數擦邊,也就是該校錄取的最後幾名之一,這就是將自己分數的作用全麵、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
隻要孩子盡力了,考上什麼大學都好,隻要所報的專業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喜歡並樂於鑽研,那就是好學校。現在高等技工人才非常緊缺,如果孩子動手能力強,能上一所好的高等技工學校,就業前景也是非常光明的。
估分要真實客觀,盡量準確
估分估出來多少就多少,不能高,也不能低,不要謙虛,也沒必要誇大。估得太高,填了相應的學校就會落空,浪費了第一誌願;估得太低,影響報自己應上的大學的決心,以致於不敢報相對好的大學,委曲了孩子。估分是一件很難的事,隻能盡量準確。一般來說,自信心強的孩子估分較接近,反之就估低了分數。2001年有些同學高分落榜的重要原因是估分不夠準確。
讓孩子報最想學的專業,最喜歡的專業
在填報誌願上,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根據孩子的愛好、成績來填報誌願。父母不要盲目追熱而強加於孩子。其實有的父母自己也弄不清有的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一聽基因、計算機、納米就讓孩子報考;有的父母將工商管理誤認為是將來在工商管理局工作的,認為生物醫學工程是學習臨床醫學的(實際是學習大型醫療器械象核磁、CT等)。有的隻是聽著名稱好聽,真進入該專業後,孩子並不喜歡,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試想一個人學著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將來從事著他不喜歡的工作,他工作的樂趣哪裏來,創造性哪裏來,那真是憋氣的事啊。國外的學生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象宗教、考古等,他們考慮的是學習知識,而我們考慮更多的是將來的就業。
要報自己能學好的專業
報誌願從某一方麵來說,就是在選擇自己將來的職業。所以填誌願一是要喜歡,從心底裏感到最想學的專業;二是要適合孩子,就是要填報又喜歡又能學好的專業。填誌願也要揚長避短,要學自己能學進去的,容易學的專業。女兒就說計算機她就學不過別人,她說她學計算機就沒有那股靈氣。如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首先孩子要喜歡,再一方麵物理要學得好;不喜歡進實驗室,生物又學得不好就不要因為是熱門而填報生命科學;肝功不合適,眼鏡度數大於600°的學生不要報醫學院校,因一進校門學校又要重新檢查身體,肝功等項不合格者一律退學,等那會兒,各學校均已招生完畢,最後連個能上的學校也沒有了。
報誌願還要考慮孩子的性格,能力,適當結合專業將來的就業前景,要綜合起來分析,最終由孩子自己敲定。我認識一個考生,父母非讓孩子學通訊,一廂情願地將孩子弄進某理工大學,自打進了學校後,心裏很不願意,硬堅持了一陣子,最後隻好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