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調養,中醫補腎需陰陽相宜1(2 / 3)

食療方劑二:芝麻粥

黑芝麻50克,粳米100克,蜂蜜50克。將粳米與芝麻分別洗淨。放入鍋內,加清水、用小火熬成粥,調入蜂蜜拌勻即成,每日一次。本品可以補肝腎、潤五髒、益氣力,適用於肝腎陰虛、須發早白、身體虛弱、頭暈目眩、貧血、腰膝酸軟、四肢麻木等。

食療方劑三:枸杞蒸雞

枸杞15克,仔母雞1隻,蔥、生薑、清湯、鹽、料酒、胡椒麵、味精各適量。將仔母雞洗淨,入鍋,用沸水氽透,撈出衝洗幹淨,瀝盡水。將枸杞裝入雞腹內,再將雞腹朝上,放入盆裏,加入蔥薑鹽、清湯、料酒、胡椒麵,將盆蓋好,上籠蒸2小時,揀去薑、蔥,放味精即成。本品可以滋補肝腎,適用於男女腎陰虛。

食療方劑四:蔥燒海參

水發海參1000克,清湯250克,油菜心2棵,料酒9克,濕玉米粉9克,熟豬油45克,蔥120克,油、味精、食鹽各適量。將水發海參洗淨,用開水氽一下,用熟豬油將蔥段炸黃,製成蔥油海參下鍋,加入清湯100克和醬油、味精、食鹽、料酒,用微火燉爛。將海參撈出,放入大盤內,原湯不用。將菜心放在海參上。鍋內放清湯150克,再加入醬油、味精、食鹽、料酒等調料,用濕玉米粉勾芡,澆在海參、菜心上,淋上蔥油60克即成。本品可以滋肺補腎、益精壯陽,適用於腎陰虛的陽痿、遺精。

當然除了飲食的調節,我們還可以從生活方式上進行改善。腎陰虛者由於身體燥熱的原因,多是冬天易過,夏季難捱,所以在夏天要嚴防暑熱傷津,夏季多汗,汗多則消耗津液,所以要盡量避免強力勞作和高溫下作業,避免大汗淋漓,讓本來少之又少的體液無端的消耗。食物最好以清涼食物為主,以防暑降溫。冬天的時候要保護陰精,腎陰是一身陰氣之本,腎陰虛者冬天更應該節製房事,保精以惜陰。此外,我們在前麵提到過養腎要睡午覺,我建議腎陰虛的人更應該在中午的時候休息,以使得陽氣平靜下來。大地一片繁榮,是因為有了雨水的滋潤,人體健康,也別忘記保護腎陰!

第二節 氣血虧損,養腎補益有方

氣血循環的好與壞,實際上關係著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我們人體的內部如果氣血循環不良,便使得許多的區域氣血沒辦法到達,組織細胞運作所需要的營養也就無法送達,這些區域新陳代謝後的廢物更加沒有辦法清理,那麼這些區域的生態環境必然會起變化。持續變化的結果就是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那麼氣血虛與氣血瘀的朋友們該怎麼樣養腎呢?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黃帝內經》這樣說道:“諸血者,皆屬於心。”意思是,血的直接領導是心,心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以營養全身的功能。脈是血液運行的通路,血液所以能運行於脈管之中,主要是靠心氣的推動作用。心氣旺盛,血液運行不息,血中的營養物質才能供應全身組織器官的需要。故心氣強,則全身營血充沛、血脈充盈、脈搏有力、麵色紅潤。這樣看起來貌似和腎沒有什麼關係,但《黃帝內經》又說:“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意思就是說在內的心髒,在外與它配合的是血脈,血脈的精華表現於麵色,但是製約它的是心髒。說的通俗點就是,腎管著心,腎為董事長,心為總經理,心又管著血脈,心為總經理,血脈就是總經理下麵的員工。看起來員工和董事長好像沒有什麼關係,但實際上呢?員工努力工作,集團就發展壯大;董事長想要實施某項決策,還需要依賴員工的辛勤勞動。事實上腎這個董事長也不是吃閑飯的,它會派“眼線”“監視”員工,“引導”員工,這個“眼線”就是氣。

我們在前麵已經講過腎與氣的關係,那麼氣與血是什麼關係呢?

中醫有句俗語叫“氣為血之帥”。為什麼這麼說?“氣為血之帥”說明了氣對於血的統帥、駕馭作用,因為氣屬陽,血屬陰,血液的化生離不開氣作為動力,營氣、津液和腎精化生血液的每個環節都依靠氣的推動和激發,再者血液的運行離不開氣的推動作用和固攝作用,而二者之間的協調配合更是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的保證,所以氣與血的關係簡稱為氣能生血、氣能行血和氣能攝血三方麵,統稱為“氣為血之帥”。下麵我們來具體介紹一下氣與血的親密關係。

第一,氣能生血

營氣、津液和腎精的生成以及轉化為血液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氣的推動和激發作用,這是血液生成的動力。氣能生血還包含了營氣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營氣與津液入脈化血,使血量充足。因此,氣的充盛則化生血液的功能增強,血液充足;氣的虛虧則化生血液的功能減弱,易於導致血虛的病變。

第二,氣能攝血

氣充足,發揮統攝作用使血行脈中而不致逸出脈外,從而保證了血液的正常運行及其濡養功能的發揮。如若氣虛弱,失去統攝,往往導致各種出血病變,臨床上稱為“氣不攝血”。

第三,氣能行血

《血證論·陰陽水火氣血論》說:“運血者,即是氣。”因此,氣的充盛,氣機調暢,氣行則血行,血液的正常運行得以保證。反之,氣的虧少則無力推動血行,或氣機鬱滯不通則不能推動血行,都能夠產生血瘀的病變。再者,氣的運行發生逆亂,升降出入失常,也會影響血液的正常運行,出現血液妄行的病變,如氣逆者血隨氣升,氣陷者血隨氣下等等。

其實這樣說下來,我們的身體似乎在暗示我們一個道理,各個部門之間要協調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全軍覆滅,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打斷骨頭連著筋!”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中醫學認為“腎”與肺及血循環係統有密切聯係,如《靈樞·經脈篇》說:“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咽喉、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這說明腎經同主氣的肺和主血脈的心是聯貫在一起的。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和“血”是緊密相關的。腎則統一“氣、血”而主納氣。清代林佩琴在《類證治裁》中更是直接提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

正常的呼吸運動是肺腎之間相互協調的結果。所以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腎主納氣,對人體的呼吸運動具有重要意義。隻有腎氣充沛、攝納正常,才能使肺的呼吸均勻、氣道通暢。如果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吸入之氣不能歸納於腎,就會出現呼多吸少、吸氣困難、動則喘甚等腎不納氣的病理變化。所以,咳喘之病,“在肺為實,在腎為虛”,初病治肺,久病治腎。腎主納氣,是腎的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體現。故曰化精,為封藏之本”。隻有腎氣充沛,攝納正常,才能使肺的呼吸均勻,氣道通暢。如果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吸入之氣不能歸納於腎,就會出現呼多吸少、吸氣困難、動則喘甚等腎不納氣的病理變化。所以,咳喘之病“在肺為實,在腎為虛”,初病治肺,久病治腎。

“腎主納氣”,納為固攝、受納的意思。腎主納氣,是指腎有攝納肺吸入之氣而調節呼吸的作用。人體的呼吸運動,雖為肺所主,但吸入之氣,必須下歸於腎,由腎氣為之攝納,呼吸才能通暢、調勻,“氣根於腎,亦歸於腎,故曰腎納氣,其息深深”。所以習武之人講究氣歸丹田,就是要把吸入的空氣引到腎中。丹田二字,籠統地說是指從臍下到恥骨這一範圍,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腎髒亦在其附近,它們統統包括於中醫所說的“腎”這一概念之內。人的生長、發育、壯大、衰老等過程,是和腎息息相關的,即是和生殖、泌尿、內分泌的功能緊密相關的。通過腹式呼吸、膈肌上下運動和提肛縮腎的練習,可明顯增強這部分髒器的功能,延遲衰老,也就補充了我們腎的能力。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功能增強後,人就可能變得精力充沛,抵抗外來風寒濕熱的能力增強。丹田是生氣之源,先從丹田結成氣丘,然後即沿經絡運行,形成人體經絡場。所以練丹田者,可起“補腎”之功,腎氣足而後身體健康。氣沉丹田時的腹式呼吸,使膈肌與腹肌力量增強,加大腹壓變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環,減少體內瘀血,可大大改善心髒的工作。練武之人身體之所以強健,和氣歸丹田有很大的關係。

呼吸是人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同時又是重要的養生之道。人的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承載著巨大的能量。但是看看我們現代人的呼吸吧,很多人呼吸太短促,往往沒有達到真正的氣歸丹田,新鮮的空氣甚至還沒有到達肺葉的下端,就被匆匆地呼氣了,這樣等於沒有吸收到新鮮空氣中的有益成分!所以我建議大家多多使用腹式呼吸,使氣歸丹田。

通經穴,頤養氣血的根本出路

太陽係那麼多美麗的星球,為什麼偏偏地球能孕育生命?一天我偶爾從電視上得到了答案,裏麵說:人類生存的地球離太陽的距離不遠不近,有著常年平均17℃的溫度,給萬物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生長條件。而離太陽近的水星、金星,因為溫度高達400℃以上,水都蒸發了,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等,因溫度在零下100℃,全都是冰。彗星也是由一大團冰凍的氣體夾雜冰粒和塵埃物質組成,土星雖有著美麗的光環,也是由冰塊和砂礫組成。所以這些星球上都沒有什麼動植物生長。看到這裏我茅塞頓開,怪不得小時候自然課上的老師告訴我們:“溫度是萬物生存的必然條件!”當時還將信將疑呢。現在看來溫度使地球上的冰塊融化成充滿活力、滋養著萬物的水;又使水變成了蒸氣,使空氣更加清新、滋潤,孕育著生命。

水在我們人體的表現形式就是血液,它滋養著我們全身,當溫度降低時,血液流速減慢,就出現滯澀、瘀堵,當溫度進一步降低,血液就會凝固,人就麵臨死亡。使血液能流動起來的動力是溫度,它使血液在我們全身循環不息,維持著各髒器的生理活動,讓生命獲得保障。那麼溫度是什麼呢?是氣。中醫認為氣是由先天之精氣、水穀之精氣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氣所組成。

通過上麵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氣血對我們的重要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氣血循環關係著一個人的健康情形。好比一條通暢的小河,河水清澈見底,裏麵的魚蝦自在地遊來遊去。但是很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由於河道的某些地方有了阻塞,水流沒法暢通,新鮮的河水無法補充進來,舊的汙物無法排出去,魚蝦死了,河水兩邊的植物也枯萎了,這裏逐漸形成一灘死水,任由細菌滋生。因為環境改變了,水質變酸、變臭,無法再孕育出原來美麗舒適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