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慎法(2 / 3)

④奚:什麼。謂:叫做。

⑤舉:提拔,任用。

⑥所治:治理的方法。

⑦治:政治。所以亂:混亂的原因。

⑧世:世俗。

⑨言正:言論公正,指世俗所謂的賢者而言。

⑩所以為善正:造成他們善良公正的辦法。

黨:同黨。這兩句是說:世俗所謂的賢者之所以顯得善良公正,實際上是靠了同黨的吹捧。

則:就。能:賢能。

貴:使動用法,使……高貴,重用。待:等。

誅:懲處。

勢:形勢,情形。資:資本,憑借。成其奸險:幹成他們邪惡陰險的勾當。

小人:道德敗壞的人。施:施展。巧:機巧。詐:詭詐。

初:當初,開始,開頭。假:借,借給,“吏民”與“奸詐之本”是“假”的兩個賓語。吏:官吏。奸:奸邪。詐:詭詐。本:樹根,比喻基礎。

求:要求。愨(què):厚道,樸實。末:樹梢,比喻末端,最後階段。以上兩句的字麵意義是:開始就借給吏民奸詐的樹根,卻要求他們的樹梢端正誠實。其喻意是:一開頭就給官吏和民眾提供了奸邪詭詐的基礎,卻要求他們最後能端正誠實。

禹:傳說中夏朝的帝王,姒姓,也稱大禹、伯禹、夏禹、戎禹,名文命,鯀之子。傳說他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采取疏通河道的辦法,開掘了濟水、漯(tà)水、汝水、漢水、淮河、泗水等,導其水流入江、海,獲得成功,因此被舜選為繼承人。舜死後他稱帝天下,建立了夏王朝,以夏後為號,都陽翟(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其在位時代約在前22世紀末。一說他奪了帝位,把舜流放到蒼梧。後來他東巡死於會稽。以:用。“以”字下省去了賓語“之”,這省去的“之”指代“初假吏民奸詐之本而求端愨其末”的辦法。下句的“以”與此同。使:使喚。十人之眾:十個人的群體。

庸:平庸。安:哪。禦:駕禦,引申指統治。

彼:那些。黨:結夥,結黨。與:結交,結黨。黨與人:和別人結黨。

待:依靠。我:我們,指執政者。成事:辦成事情。

上:君主。舉:提拔,任用。與民:結黨的人。

民:民眾。倍:通“背”,背對著,不顧。主位:君主的權位。向:傾向。私交:和權貴私門結交。

侵於諸侯:被諸侯所侵犯。

劫於百姓:被百姓所劫持。

彼:他們。勢:謀略。言說之勢:巧言辯說的謀略。

愚:愚昧的人。智:聰明的人。同:共同,都。之:指代“言說之勢”。

士:士人,品德好、有學識、有技藝的人。學於言說之人:向巧言辯說的人學習。

釋:拋棄,拋開。實事:具有實際效益的工作,指農戰。誦:念誦。虛詞:空話,不切實際的空洞言論,指儒家的空洞說教。

力:實力。非:非議。

君人者:統治人民的君主。察:明察,知曉。

以:用。“以”下省略了賓語“之”,這“之”指代“釋實事而誦虛詞”之“民”。以戰:用這樣的臣民去打仗。損:損失,喪失。

產:生。散:當為“欲”字之訛。領:統領,治理。

須臾:片刻。

破:破除。勝:勝過,克服。黨:結黨,拉黨結派。任:擔保,包庇。

節:節製,製止。去:消除。言談:談論,指空談。

任:使用。治:治理得好,社會太平。

守:保持,保住。非法無以守:除了法律以外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保住自己。商鞅提出這樣的措施,是為了迫使官吏謹慎守法。

雖:即使。巧:靈巧,聰明,指巧詐。為奸:為非作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