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健脾益氣,消食和胃。
【主治】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缺乏,脘脹嘔惡,腹痛便溏,小兒疳積。
【用法】 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小兒酌減。
【劑型規格】 蜜丸:每丸重6克。
【注意事項】 忌油膩生冷。
生脈飲
【組成】 人參、麥冬、五味子。
【功效】 益氣複脈,養陰生津。
【主治】 用於氣陰兩虛、心悸氣短、脈微自汗。用於治療休克、心髒病、肺炎等。
【用法】
肌內注射:每次4毫升;靜脈點滴一般為20~30毫升。口服膠囊,每次3~4粒,每日2~3次。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衝劑,每次1袋,每日2~3次。
【劑型規格】 注射劑:每支2毫升。口服液:每支10毫升;衝劑:每袋18克。
補中益氣丸
【組成】 黃芪(蜜炙)、黨參、甘草(蜜炙)、白術(炒)等。
【功效】 健脾益胃,補氣養血。
【主治】 氣血虛弱、中氣不足引起的氣短煩悶、咳嗽喘息、畏風自汗、頭暈耳鳴、脾虛之瀉、脫肛、婦女子宮下垂等。
【用法】 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劑型規格】 水丸:每50粒重3克,每瓶分為60克、120克兩種包裝。
【注意事項】 忌食生冷。腎虛者不宜服用。
參苓白術丸
【組成】 人參、茯苓、白術、山藥、白扁豆等。
【功效】 補氣健脾,調中止瀉。
【主治】 由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缺乏、脘腹脹滿、大便溏瀉、身體消瘦、四肢無力、精神疲倦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劑型規格】 水丸:每袋包裝分9克、18克兩種。
【注意事項】 孕婦不宜服用,忌食生冷物品。
香砂六君丸
【組成】 木香、砂仁、陳皮、製半夏、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
【功效】 補脾胃。
【主治】 脾胃虛弱,而兼痰濕。
【用法】
口服:水丸,成人每次服6~9克,每日服2~3次;片劑,成人每次服4~6片,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合劑,成人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3次。用前搖勻。
【劑型規格】 水丸劑:每50粒重3克;片劑:每片重0.46克,每瓶包裝分80片、100片兩種;合劑:每瓶裝500毫升。
【注意事項】 感冒忌服、孕婦忌服。忌食生冷及不易消化食物。密閉貯藏,置室內陰涼處。
黃芪健中丸
【組成】 黃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等。
【功效】 健中益氣。
【主治】 虛勞裏急諸不足。
【用法】 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3次。7歲以上兒童服成人1/2量;3~7歲之間服成人1/3量。
【劑型規格】 蜜丸:每丸重9克。
【注意事項】 忌氣惱寒涼。密閉貯藏,防潮,置室內陰涼處。
十全大補丸
【組成】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當歸等。
【功效】 益氣養血,溫中補陽,通利血脈,健脾補腎。
【主治】 凡屬氣血兩虛引起的病證均可使用此藥。
(1)貧血: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症見麵色蒼白、氣短乏力、頭暈心悸。
(2)月經失調:氣血兩虛引起的月經期提前或延後,量多或量少、色淡質稀、行經時腹部隱痛。
(3)瘡瘍癰疽:氣血虧虛引起癰疽久不收口或瘡瘍不能透發及潰破後膿液清稀日久不愈。
(4)自汗:經常自汗出伴畏風寒,易傷風感冒。用此藥以扶正祛邪、固表止汗。
【用法】 口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1丸。
【劑型規格】 蜜丸:每丸重10克。
【注意事項】 內有實熱者不宜服用。本藥不良反應很小,一般臨床未見不良反應。本藥宜陰涼、幹燥處貯藏。
八珍益母丸
【組成】 益母草、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等。
【功效】 補氣血,調月經。
【主治】 用於婦女氣血兩虛、體弱無力、月經不調;又治療經腹痛、白帶過多、腰酸倦怠、不思飲食。
【用法】 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密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均每日2次,溫開水服用。
【劑型規格】 大蜜丸:每丸重10克;另還有小蜜丸、水蜜丸。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月經頻和月經量多者忌服。個別人服後出現大小不一的紅色皮疹者,停藥後即可迅速消失。
烏雞白鳳丸
【組成】 烏雞(去毛爪腸)、鹿角膠、人參、鱉甲(製)、牡蠣(煆)等。
【功效】 補氣養血,調經止帶。
【主治】 氣血兩虛所致病證。
【用法】 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劑型規格】 蜜丸:每丸重9克。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濕熱內盛者慎用。忌生冷辛辣油膩莧菜之物。貯藏宜置陰涼幹燥處。
六味地黃丸
【組成】 熟地黃、山茱萸(製)、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功效】 滋陰補腎,兼益肝脾。
【主治】
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聾耳鳴、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口幹口渴、失眠健忘、小便頻數、經少經閉、舌紅少苔、脈虛細數;或見小兒五遲五軟、囟開不合等症。
【用法】 口服:成人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或溫淡鹽水送下;小兒每次1.5~3克,每日2~3次。口服液每次1~2支,每日2~3次。
【劑型規格】 片劑:每袋或瓶分120克、250克兩種。蜜丸:分每丸重6克、9克兩種。口服液:每支10毫升。
【注意事項】 忌辛辣油膩之品,可長期服用。但遇急性病證宜停服。密封貯藏,置陰涼幹燥處。
六味地黃丸最早源自“醫聖”張仲景。人們習慣在秋冬服用六味地黃丸等品,以順應“秋收冬藏”的養生規律。但是,春夏兩季尤其是夏季作為“生”、“長”的季節,更要注意加強對身體基礎物質的補充。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許多人在炎熱的夏季常常出現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容易出汗、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等症狀,甚至被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所困擾。從養生角度來講,堅持服用藥性平和的六味地黃丸是沒有季節性之分的。長期服用能明顯改善人體體質,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右歸丸
【組成】 熟地黃、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藥、菟絲子等。
【功效】 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主治】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症見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下肢浮腫等。
【用法】 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劑型規格】 蜜丸:每丸重9克。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忌用;忌生冷油膩食物。
龜鹿補腎丸
【組成】 龜甲膠、鹿角膠、菟絲子、仙靈脾、續斷、鎖陽、狗脊等。
【功效】 溫腎益精,補氣養血,固澀止遺。
【主治】 肝腎不足、精液不固之遺精滑泄、婦女帶下、崩漏之病症。可見頭暈耳鳴、四肢發軟、腰膝酸疼、夜尿多等。
【用法】 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飯後溫水送服。
【劑型規格】 蜜丸劑:每丸重9克,每盒裝10丸。
【注意事項】 服藥期間禁房事。小兒忌服。陰涼幹燥處貯藏。
補腎固齒丸
【組成】 地黃、丹參等。
【功效】 補腎填髓,益精固齒。
【主治】 因腎氣虛損所致牙齦萎縮、牙齒鬆動、風涼寒氣刺激疼痛等。
【用法】 口服:每次4克,每日2次,溫開水或淡鹽水送下。
【劑型規格】 水丸:每瓶80克。
【注意事項】 屬實熱證和有表邪未解者禁用,服藥期間少食辛燥之物,注意節製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