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月,時近正午,整個淮京朦朧著一片熱霧。淮京乃大洛除了國都上京外最大的城市,人口幾近百萬,城牆一擴再擴,時至今日內外三道城牆駐防。
洛國尚未穩固之時,淮京還叫淮城,乃戰亂時一軍機要點,便有內城和外牆兩道城牆,由當時的定南大元帥楚昊天鎮守。
楚元帥先後救國於危難兩次,國亂安定之後,先皇有感楚元帥大功,其母為皇室公主,本身也有皇室血脈,便冊封為王,封號——臨。
淮城自然就賜予其為封地,數年改造,已成了不下上京的大城。
臨王府占地非廣,第三道城牆之內皆是臨王府領地,不是一個府,不是一個莊,而是整整能容納十餘萬人的地界。
王府內不止亭台樓閣林立,更自備山林獵場,水稻良田一處不少,不論衣食住行皆可自給自足,儼然一座城中之城。
第三道城牆大門即為王府大門,城門高約八丈,寬約十丈,八丈大門之上便是雕刻的“臨王府”三個大字。
往內,穿過大理石砌的大道,繞過林立的樓台建築,山林環繞的地方卻露出一處湖光四溢、別致雅意的小築,在這城中城裏又是一處與世隔絕的仙靈之地。
湖邊的竹台上擺放著竹桌竹椅,屋內的裝飾無一不與竹有關,細看竹身之處,還有些許青色條紋或隱或現,煞是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