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有亭簡介
馮有亭,男,漢族,高級工程師,現任寧夏水利廳灌溉管理局工程管理科科長。他長期從事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先後參加了“寧夏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寧夏水權轉換項目”“寧夏農業綜合開發惠農渠下段骨幹工程”“寧夏扶貧揚黃灌溉水源工程七星渠擴整工程”和“寧夏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項目”,為推動節水型灌區建設做出了貢獻。2005-2010年,先後4次榮獲事業單位年度考核優秀等次。2010年被評為全區水利行業先進工作者、寧夏水利學會先進工作者。科研成果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水利廳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2011年榮獲全國水利建設與管理先進個人。
以實現節水型灌區建設為指導,積極投身規劃研究工作
馮有亭先後組織了《青銅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固海揚水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沙坡頭南北幹渠及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寧夏大型灌溉泵站更新改造規劃》和《寧夏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十一五”規劃》編製,以及2002-2010年寧夏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年度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寧夏青銅峽灌區和固海揚水灌區續建配套項目評估報告、唐徠渠灌域水權轉換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50多項,涉及工程投資近80億元,為加快灌區節水改造進程奠定了基礎。在2005年灌區評估、“十一五”規劃工作中,他與工作組人員一起集中封閉工作,連續奮戰40多個晝夜,順利完成了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在2009年參加寧夏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安全鑒定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中,他放棄春節休息時間,積極組織、聯係武漢大學、設計單位、運行管理單位,連續工作20多天,圓滿完成了項目前期工作任務,為國家及時啟動實施寧夏近10億元投資規模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嚴格項目管理程序,順利推進工程建設管理工作
工作中,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工作實際,先後完成了注冊監理和造價工程師等專業再學習,係統掌握基本建設管理相關政策、法規和程序,牢固樹立“廉潔自律,工程優良、幹部優秀”思想,深入灌區開展節水改造工程建設管理。先後組織和參加了灌區續建配套、水權轉換、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揚黃、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多項重點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從工程設計、招投標、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工程結算到工程驗收等各個工作環節,他能夠嚴格項目管理程序,執行“四製”管理,積極構建項目法人、現場管理、設計、監理、施工單位和質量監督單位組成的“六方”監控體係,抓質量、促進度、控投資,幾乎放棄了所有休息時間,為實現“完成一項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確保灌區節水改造項目順利實施盡心盡力。多年來,組織和參與的工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15億元。由於在工程建設管理上理念先進、方法得當,得到所有施工單位的好評,多項工程被評為優良工程。
以科技支撐為目標,廣泛參與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推廣工作
他先後參加了“雙向預應力技術在大跨度渡槽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寧夏灌區渠道防滲防凍脹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大型揚水灌區良性運行機製研究”和“大噸位吊裝施工技術”等富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以及渠道垂直鋪塑、水泥基結晶防水材料、碳纖維和聚乙烯苯板保溫材料等新技術、新材料的引進、推廣和應用。雙向預應力技術的引入,使全區水工渡槽單跨首次達到25米,也創新了全區大跨度渡槽預製吊裝施工技術,集成聚丙烯晴纖維、水泥基結晶防水材料等多種砼抗裂和抗衰老新材料應用,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河西總排幹三座船閘工程是全區首次引入船閘設計和施工技術,填補了寧夏水利工程的一項技術空白;渠道防滲防凍脹技術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於灌區節水改造工程。
第一章 辛勤耕耘在職教 桃李花開別樣紅——記『十一五』水利職工教育先進個人陳建國
陳建國簡介
陳建國,男,漢族。1986年7月畢業於陝西機械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工學學士學位,現任寧夏水利電力工程學校副校長,主管教學、學生就業、函授教育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