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係職教,默默奉獻
陳建國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地奮鬥在教學第一線,從事寧夏水利電力工程學校水利專業中專、大專核心課程的教學。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他比較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探討,勤奮好學,業務基礎知識紮實,知識麵廣,他無論課多課少都能精心備課,始終如一地認真對待每一教學環節,嚴把教學質量關。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教學檢查評估中,他的教學效果一直得到學生的好評,深受學生的愛戴。近幾年來,他在各類雜誌上發表專業論文和教學論文20多篇。如論文《班級管理中的“三個結合”和“三個一”》獲第七次全國優秀職教論文評比二等獎和自治區第五屆職業技術教育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論文《中職教育學業評價機製的改革”》獲自治區第五屆職業技術教育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論文《樹立一體化課程教學理念,體現“做中學、做中教”職教特色》,榮獲第八次全國優秀職教論文評選一等獎。
在教學之餘,結合自身的教學和實踐經驗主編開發多本校本教材,2010年主編《施工現場管理》中職教材,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公開發行,2007年至2011年先後主編《質量員》《施工過程質量控製》《施工員(1)》《施工員(2)》和裝飾施工員內編校本教材,被寧夏水校中專、大專、職工培訓采用。
抓管理有方略,使教學管理始終保持良性運行
在分管教學、成人教育、學生就業行政管理崗位上,陳建國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無論幹什麼事,他總是把群眾放在第一位,為群眾所想、為群眾所幹,顧全大局,奉獻精神較強。為了做到教學與行政管理工作兩不誤,他經常加班加點,使各項工作做的有條不紊。在教學管理方麵,始終堅持:
1.抓常規,確保教學管理良性運行。質量是教學管理的核心。他親臨教學一線,與教務主任、係部主任和相關老師深入課堂,堅持聽課評課,了解掌握教學動態,組織召開教學相關會議,明確工作任務及教改方向,抓教學日常教風、教紀的督查,以“三查兩會”(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和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為重點,對影響“教”與“學”的各種因素及時分析,適時指導。針對教學計劃、教案準備、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聽評課五個教學環節,要求各教師製定好所任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務處抓階段性目標落實,係部(主任)抓過程落實,任課程教師抓課時目標落實,在備課及教案和課堂教學環節上,以提高課堂效益為切入點,抓教案檢查預審,教學進度抽查,作業批閱情況督查;聽課評課中期檢查反饋督導。通過對五個常規教學環節的日常抽查、督查、督導工作,確保了教學管理正常、有序、良性運行。
2.抓課堂,關注學生課堂感受。一堂課的效果如何,關鍵在教師。備課充分,講法新穎,結合實際,深淺適度,重點突出,是講好課的前提。陳建國經常要求教師以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反應,讓學生愉快、輕鬆、有序、和諧地學習。他要求教務處每月都對教師進行課堂效果學生滿意率測評,通過每月的課堂效果滿意率測評,掌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談話反饋,幫助教師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滿意。
3.抓名師,發揮骨幹作用。為實現“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爭創名校”戰略,努力推進“名師工程”,造就一支適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結構合理的高素質、高水平師資隊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整體水平,陳建國主持製定了骨幹教師、專業帶頭人評選辦法,積極推進學校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養選拔工作,倡導成立了名師工作室,讓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做好“傳、幫、帶”工作,引導教師關心研究課堂教學,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並在國家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中發揮積極引領作用,精心打造,重點培養,讓他們成為學校形象的“代言人”,學科專業的“品牌”。
4.抓教研,提升教師素質。紮實開展好教科研活動,可有效提升教師素質。幾年來,陳建國協同教務處、土木、電力係和繼續教育處圍繞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以規範教學行為為主題,積極組織教師開展說課比賽、教案比賽,板書比賽、老教師示範課,青年教師彙報課和中青年教師公開課比賽等教學教研活動。鼓勵教師積極撰寫教學心得,每年通過開展教學論文交流比賽,選送優秀職教論文,積極參加全國優秀職教文章評選活動,每次論文交流研討他都積極帶頭參與。他經常組織參加區級、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的教師進行培訓成果彙報會,有效引導、啟迪全校教師轉變職業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傳遞現代職業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