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常見疾病——五穀雜糧食療清單3
陰冷
性冷淡是中老年婦女常見的性問題,醫學上把女性性生活缺乏快感以至漠然、厭惡,稱之為“陰冷”。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夫妻性生活不和諧,夫妻感情欠缺,女性在感情上對丈夫沒有傾情之感,也就是說大多數性冷淡的婦女是由於情緒抑製、恐懼、性生活不協調等心理原因造成的。其他諸如卵巢功能不足、腎上腺皮質和腦垂體分泌腺功能的失調等也可造成女性陰冷。陰冷的治療主要是解除對性生活的緊張和厭惡情緒,需要夫婦雙方配合密切,互相體諒,在有經驗的醫生的指導下,以心理治療和性生活的引導為主,適當配以飲食療法,是可以治愈的。有“陰冷”現象的女性,對此宜裏外配合,注意性交前的準備與誘導,同時可以嚐試一些女性助性五穀滋補方:
(1)肉蓯蓉20克,精羊肉200克,粳米100克。取肉蓯蓉洗淨切薄片,精羊肉、粳米共煮粥食用。每日2次,空腹溫熱服。此方適用於女性陰冷、男性滑精頻作、麵色蒼白、氣短神疲、形寒肢冷、腰脊酸痛、舌淡、脈沉弱無力。
(2)枸杞葉500克,羊腎2對,羊肉250克,粳米250克,蔥白5克。將羊腎洗淨,去臊腺脂膜,切成細丁;蔥白洗淨,切成細節;羊肉洗淨;枸杞葉洗淨,用紗布裝好,紮緊;粳米淘淨;再將它們一同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熬粥,待肉熟、米爛成粥時即成。吃羊腎、羊肉,喝粥。此方適用於腎精衰敗、腰脊疼痛,適用於男性功能減退、女性陰冷等症。
(3)牛腎1對,粳米100克,鹽、蔥白、味精、胡椒各適量。將牛腎洗淨,剖為2片,去掉腎中白膜筋,切細備用。蔥白切細末。加水煮汁,煮至2碗水時,去渣取汁,與粳米、牛腎同煮,以文火煮至米、肉爛時,放入調味品,攪勻即成。每日空腹食,早晚溫熱服。此方適用於月經不調、女子陰冷、性欲低下及男子陽痿。
痛經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行前後,或正值經期,發生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隨著月經周期持續發作而言。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血氣運行不暢所致。因為經水為血所化,而血又隨氣運行,若氣充血旺,氣順血和,則經行通暢無阻,自然無疼痛之患。如血氣虛少,肝腎虧虛,寒邪凝滯,氣滯血淤,導致經行滯澀不暢,不通則痛也。因此,對痛經在辨證論治的同時,輔以五穀滋補方調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1)肉桂3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肉桂煎取濃汁去渣;粳米加水適量,煮沸後,調入肉桂汁及紅糖,同煮為粥即可。或用肉桂末1~2克調入粥內同煮。每日2次。一般以3~5天為1個療程。此方溫中補陽,散寒止痛,適用於虛寒性痛經、腹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稀薄等。
(2)當歸15克,益母草30克,雞蛋3個,粳米30克。先將當歸、益母草煎煮2次,每次沸後20分鍾,合並濾液,與粳米、雞蛋共同煮粥。吃蛋喝粥,每天1~2次,連續5~7天,治療3個月經周期。此方活血行氣,化瘀止痛,適用於血瘀痛經、經色紫暗或有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者。
(3)幹薑10克,大棗20個,紅糖、粳米各30克。先將幹薑加水煎煮30分鍾,取藥汁與大棗和粳米共同煮粥,待粥熟時,加入紅糖。趁熱食服,每天1次,連服5~7天。此方暖宮散寒,適用於寒凝痛經、小腹疼痛而冷、得熱痛減、經少色黑者。
(4)生薑30克,大棗10個,高良薑15克,粳米50克。先將生薑、高良薑煎煮2次,每次沸後20分鍾,合並藥汁,與粳米、大棗共同煮粥。早晚食用,連用5~7天。此方適用於寒凝氣滯痛經、經前或經後小腹脹痛、伴胸脅乳脹者。
(5)黨參、黃芪各15克,阿膠、粳米各30克。先將黨參、黃芪加水煎煮,每次沸後20分鍾,合並藥汁,與粳米共同煮粥,再將阿膠與粳米調勻。每天1次,連服5~7天,調治3個月經周期。此方適用於氣血虛弱痛經、小腹綿綿作痛、得按則減、少氣乏力、經色淡、質清稀者。
帶下病
白帶是婦女陰道經常分泌的少量黏液狀物質,猶如白色透明的雞蛋清樣,既無味,又無刺激性,有些人把白帶視為見不得天日的淫穢之物,也有的已婚婦女把正常的白帶當成病態,感到焦慮和惶惑,其實,白帶也和月經一樣,是女性一種正常的生理表現。帶下病是指帶下的量明顯增多,色、質發生異常,或有臭氣,或伴有其他症狀者。大多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女性生殖係統炎症。其成因,中醫責於脾腎之虛及濕熱下注。
(1)萆、銀花各30克,綠豆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先將前兩味藥洗淨水煎取汁,藥汁和綠豆、粳米共煮成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1次,溫熱服。此方清熱解毒、除濕止帶,適用於濕熱帶下,症見帶下如米泔、臭穢、陰部瘙癢、小便短赤、口苦咽幹、舌質紅苔黃、脈數。
(2)茯苓粉、車前子各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先煎車前子(紗布包煎),煎半小時取汁去渣,加粳米、茯苓粉共煮粥,粥成時加白糖適量。每日空腹服2次。此方利水滲濕、清熱健脾,適用於濕熱帶下。
(3)白果6克,蓮肉15克,江米50克,烏雞1隻。先將烏雞去毛及內髒,白果、蓮肉研末,納入雞膛內,再入米、水,慢火煮熟,加調味品調成。食肉飲粥,日服2次。此方補肝腎,止帶濁,適用於下元虛寒,赤白帶下。
(4)白果8克,腐竹50克,粳米100克。將白果去殼皮,同腐竹、粳米同煮為稠粥。每日1次,空腹食。此方養胃,清肺熱,固腎氣,適用於脾虛帶下。
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泛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月經改變,包括周期、經期與經量的變化。婦女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經期延長,月經過多或過少,均屬於月經不調的範疇。見於多種婦科疾病。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兩大類:一是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二是器質性病變或藥物等引起。而五穀滋補方對月經不調治療具有很好的療效,患有此症的女性不妨一試。
(1)青皮10克,生山楂30克,粳米100克。將青皮,生山楂分別洗淨,切碎後一起放入沙鍋,加適量水,濃煎40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待用。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沙鍋,加適量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粥將成時,加入青皮、山楂濃煎汁,拌勻,繼續煨煮至沸,即成。空腹服食。此方疏肝理氣、解鬱散結,適用於乳腺小葉增生,證屬肝鬱氣滯。
(2)白術30克,檳榔10克,生薑10克,豬肚1個,粳米100克,蔥白3根切細,鹽少許。將以上三味藥搗碎,豬肚洗淨,納藥於豬肚中縫口,以水煮豬肚熟,取汁,將粳米及蔥白共入汁中煮粥,並加鹽。空腹服食。此方健脾疏肝理氣,用於治療女性肝鬱氣滯、月經不調,以及脾虛氣滯、脘腹脹滿等症。
(3)鮮益母草汁10克,鮮生地黃汁40克,鮮藕汁40克,生薑汁2克,蜂蜜10克,粳米100克。先以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加入上述諸藥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每日2次,溫服。病愈即停,不宜久服。此方滋陰、養血、調經、消瘀、解渴、除煩,適用於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血暈、惡露不淨、瘀血腹痛以及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等。
(4)黃芪20克,當歸1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紅糖適量。將黃芪切片,與當歸共煎,取汁去渣,再與洗淨的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共煮為粥,加紅糖調味。分2次,溫熱服。此方益氣補血,適用於氣血不足月經先前、量多色淡、質地清稀、神疲倦怠、麵色不華、氣短心悸、小腹有空墜感、舌質淡、苔薄而潤、脈沉虛無力。
(5)人參6克,黃芪20克,大棗15枚,白蓮子去心及粳米各60克。先將人參、黃芪用清水300毫升,文火煮取200毫升,去渣取汁,加入大棗(去核)、蓮子、粳米共煮為粥。每日1次,連服1周。此方益氣攝血,適用於月經超前、量多、色淡、質地清稀、神疲倦怠、食欲缺乏、氣短心悸、舌質淡、脈沉虛無力。
(6)生地黃、地骨皮、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將生地黃、地骨皮、槐花洗淨煎水去渣取汁,與粳米共煮為粥。每日1次,可連服3~5日。此方清熱固經,適用於月經過多、經色深紅,或紫紅、質地黏稠有塊、腰腹脹痛、心煩口渴、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7)紅花、當歸各10克,丹參3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先煎上述諸藥,去渣取汁,後入糯米煮粥,調入紅糖即可。每日2次,空腹食。此方養血活血調經,適用於月經不調屬血虛血瘀者。
(8)鮮牡丹花60克(陰幹品10~2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先以米煮粥,待粥煮1~2沸後,加入牡丹花再煮,粥熟後入白糖調勻即可。空腹服,每日2次。此方養血調經,適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9)人參6克,黃芪30克,大棗15枚,白蓮子去心及粳米各60克。先將人參、黃芪用清水300毫升,文火煮取200毫升,去渣取汁,加入大棗(去核)、蓮子、粳米共煮為粥。每日1次,連服1周。此方益氣攝血,適用於月經超前、量多、色淡、質地清稀、神疲倦怠、食欲缺乏、氣短心悸、舌質淡、脈沉虛無力。
(10)幹艾葉15克(鮮品30克),生薑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生薑、艾葉煎取濃汁去渣,與粳米、紅糖加水煮為稠粥。月經過後3日服,月經來前3日停。每日2次,早晚溫服。此方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適用於婦女虛寒性痛經、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等。
(11)阿膠30克,黑糯米100克,紅糖適量。先將黑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稍煮2~3沸,加入紅糖即可。每日分2次服,3日為1個療程,間斷服用。此方滋陰補虛、養血止血、安胎、益肺,適用於血虛月經不調,及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妊娠嘔吐
妊娠嘔吐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屬一種正常生理反應,不需要特殊治療,而且多在妊娠12周前後自然消失。但有少數孕婦反應嚴重,惡心、嘔吐頻繁從早至晚反複發作,不能進食,甚至吐出膽汁,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威脅孕婦生命,稱之為妊娠劇吐。多見於對懷孕抱有恐懼、憂慮、反應敏感的年輕產婦。此外常見於多胎、葡萄胎。由於反複嘔吐胃液大量消耗,加之攝入少,故常導致脫水和代謝紊亂,引起酸中毒,個別嚴重者遷延時間長,可引起肝腎功能衰竭等並發症。一旦出現妊娠劇吐,除應立即住院進行檢查和診治外,還應注意其精神狀態,了解其思想情緒,給予安慰,進行心理治療調整,解除其思想顧慮。
(1)鮮麥冬汁、鮮生地汁各50克,生薑10克,薏米15克,粳米80克。將薏米、粳米及生薑入鍋,加水煮熟,再下麥冬、生地黃汁,調勻,煮成稀粥。空腹食。每日2次。此方安胎,降逆,止嘔。
(2)糯米50克。先將糯米洗淨,加水煮至米爛成稀粥。每日2次,溫熱食用。此方益氣和中,適用於懷孕2個月後發生嘔吐,服藥不見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