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砂仁3克,粳米100克。先將粳米淘淨煮粥,待粥煮熟後,調入砂仁細末,再煮1~2沸即可。早晚餐溫熱食。或少量多餐次服用。此方調中氣、暖脾胃、助消化,適用於脾虛氣逆、妊娠嘔吐涎沫、脘腹脹滿、食欲缺乏。
妊娠水腫
妊娠水腫是指孕婦在妊娠期間發生的麵目、肢體腫脹,而無蛋白尿和高血壓。妊娠7~8個月以後,僅出現踝部水腫,無其他不適者,可以不治療,產後將自然消退。西醫認為,本病主要是營養障礙和靜脈回流不暢所致。
(1)白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各15克,橘皮、生薑皮各1克,粳米100克,煮成稀粥,每日2次,溫熱服。此方健脾補氣,利水消腫,適用於妊娠水腫、老年性水腫、肥胖症、小便不利、腹瀉等症。
(2)鯉魚頭1個,新鮮連皮冬瓜100克,粳米適量。先將鯉魚頭洗淨去鰓,冬瓜皮洗淨,切成小塊,然後一同煮水,取汁去渣,與洗淨的粳米煮為稀粥,放入調味品即可。每日1次,5~7日為1個療程,經常食用效果較好。此方利小便、消水腫、清熱毒、止煩渴,適用於水腫脹滿、小便不利,包括妊娠水腫、急慢性腎炎、肝硬化腹水、肥胖症、肺熱咳嗽、痰喘。
(3)黃芪20克,青頭雄鴨1隻,粳米適量,蔥白3莖。此方先將黃芪洗淨切片,青鴨肉切細,一同放入沙鍋,煮至肉極爛,去黃芪藥渣,再加米、蔥白煮粥;或用黃芪鴨湯煮粥。每日2次,空腹溫熱服。此方補脾益氣,利水消腫,滋陰養血,適用於妊娠水腫,及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
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綜合征是部分女性在絕經前後出現的一係列性激素減少、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候群。病人多表現為月經逐漸紊亂,潮熱汗出,情緒不穩定,皮膚幹燥,倦怠乏力,頭暈頭痛,失眠,抑鬱,性欲改變等症狀。以月經紊亂,潮熱汗出,情緒不穩定為特征。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從旺盛狀態逐漸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包括絕經和絕經前後的一段時間。在更年期,女性可出現一係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麵的變化。多數女性能夠平穩地度過更年期,但也有少數女性由於更年期生理與心理變化較大,被一係列症狀所困擾,影響身心健康。因此每個到了更年期的女性都要注意加強自我保健,保證順利地渡過人生轉折的這一時期,為此還需要五穀滋補方滋補。
(1)幹山藥片30克,小麥、糯米各50克。山藥、小麥、糯米加適量砂糖同煮為稀粥。早晚餐食用,溫熱服。此方補脾胃,安心神,補腎固精,適用於女性更年期、脾腎不足、精神不振、失眠多夢、食少便溏、腰酸痛等。
(2)棗仁30克,小麥30~60克,粳米100克,大棗6枚。將棗仁、小麥、大棗洗淨,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每日2~3次,溫熱食。此方養心安神,適用於女性更年期神誌不寧、精神恍惚、多嗬欠、喜悲傷欲哭,及心悸、失眠、自汗。
(3)百合30克,生地黃15克,枸杞子12克,棗仁10克,粳米100克。將百合、生地黃、枸杞子、棗仁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每日2次,溫熱服。此方滋補肝腎,養心安神,適用於女性更年期,症見頭暈耳鳴、煩躁易怒、心悸不安,甚則意識朦朧、手足心熱、腰膝酸軟。
(4)小麥50克,大棗10克,甘草15克,粳米100克。先煎甘草去渣取汁,後入小麥及大棗煮為粥。每日2次,早晚空腹食用。此方益氣寧心安神,適用於女性更年期症見精神恍惚,時常悲傷欲哭,不能自持或失眠盜汗,舌紅少苔,脈細而數。
(5)合歡花3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將合歡花、粳米、紅糖同放入鍋內,加清水500毫升,用文火燒至粥稠即可。於每晚睡前1小時溫熱頓服。此方安神解鬱、活血、消癰腫,適用於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症見憂鬱忿怒、虛煩不安、健忘失眠等症。
(6)糯米、靈芝各50克,小麥60克,白砂糖30克。將糯米、小麥、靈芝洗淨,再將靈芝切成塊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熬至糯米,小麥熟透,加入白砂糖即可。每日1次,溫熱服。此方養心、益腎、補虛,適用於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症見心神不安,心悸汗出。
小兒遺尿
兒童從1歲半開始控製排尿的功能逐漸成熟,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而醒來排尿。3歲以上仍在睡眠中尿床而自己不知道,每周2次並持續半年以上則稱之為小兒遺尿症。輕者隔數夜1次,重者每夜1次或一夜數次,遺尿多發生在深夜,尿後患兒能繼續熟睡。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患兒可自愈,也有延續幾年甚至到成年的。長期遺尿會出現麵色蒼白或灰黯,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身體疲乏等。遺尿小兒平常小便多清長,四肢不溫,有的口渴,喜歡喝水。本病多因器質性原因而引起。但很多小兒是由於功能性原因,如白天過度疲勞,父母經常訓責,精神過度緊張,傍晚大量飲水等。
(1)益智仁30克,白茯苓30克,粳米100克。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幹後,一並放入碾槽內研為細末;將粳米淘淨後煮成稀薄粥,待粥將熟時,每次調入藥粉3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湯調藥粉3克稍煮。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熱服食。此方益脾、暖腎、固氣,適用於小兒遺尿,也可用於小兒流涎。
(2)益智仁10克,精鹽2克,粳米100克。先將益智仁用布袋包好,與淘洗幹淨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1000毫升,先用武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去布袋,加食鹽調味即成。日服1劑,四季可用。此方補腎固精、溫脾止瀉、縮尿止遺,適用於小兒遺尿、脾虛泄瀉、腹中冷痛、遺精、陽痿、早泄、夜多小便、婦女產後小便多,以及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多唾流涎等。
(3)北芪30克,熟地黃30克,母雞肉250克,粳米200克,香油、精鹽各適量。先將北芪、熟地黃加水煎取藥汁,去渣後與母雞肉及淘洗幹淨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成稀粥,加香油、精鹽調味。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此方補中益氣、補血益精、補腎滋陰,適用於遺尿、夜多小便、下腹冷痛等症。
(4)鮮韭菜根2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鮮韭菜根洗淨後,放入幹淨紗布中絞取汁液。先煮粳米為粥。待粥沸後,加入韭菜根汁再煮即成,加入白糖調味。溫熱食,每日2次。韭菜根宜采用新鮮的煮粥,現煮現吃。此方補腎溫中,壯陽止遺,適用於小兒遺尿及虛寒久痢。陰虛內熱,身有瘡瘍以及患有眼疾者忌食。炎熱夏季不宜食用。
(5)黃芪、龍骨、牡蠣各20克,桑螵蛸10個(焙幹研粉),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以上三味藥加水500毫升,煮至300毫升,入粳米煮粥,拌桑螵蛸粉,加白糖適量。每日早晚各服食1次。此方補氣助陽縮尿,適用於脾肺氣虛的小兒遺尿等。
(6)菟絲子10克,桑螵蛸10克,覆盆子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上四味藥水煎,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加白糖調味。每日早晚各服食1次。此方補腎、固攝、止遺,適用於腎虛所致的遺尿,及成人遺精、滑精。感冒期間,及發熱病人不宜食用。
體虛多汗
虛汗是兒童常見的病理現象,常見於2~12歲兒童,其發病率約42.87%,表現為夜汗淋漓,動則滿頭大汗、會陰潮濕、手腳多汗等。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虛汗是兒童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的一大表現症狀。先天不足(孕、產異常、遺傳因素)和後天失調(環境汙染,食物汙染,藥物刺激、藥物瀦留,心理因素),均可致使兒童機體乙酰膽堿酯酶濃度偏高,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出虛汗,嚴重影響兒童的智力成長和體能發育,不及時治療,將貽害終身、後悔莫及。
(1)黨參15克,白術10克,糯稻根15克,大棗6枚,粳米50克,白糖適量。先將黨參、白術、糯稻根衝洗幹淨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煮沸30分鍾後去渣留汁,再將大棗洗淨去核,粳米淘洗幹淨,共放藥汁中,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粥熟,加白糖調勻即可。早晚食用。此方益氣固表止汗,適用於臨床表現以自汗為主,汗出以頭額、肩背部明顯,動則尤甚,以及平時易感冒、易感疲勞、肢端欠溫、舌質淡白,脈象較弱者。
(2)黃芪10克,白術10克,浮小麥20克,桂枝6克,大棗6枚,粳米100克,紅糖適量。先將黃芪、白術、浮小麥、桂枝衝洗幹淨,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煮沸30分鍾後去渣留汁,再將大棗洗淨去核,粳米淘洗幹淨,共放藥汁中,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粥熟,加紅糖煮化即可,早晚食用。此方調和營衛、固澀止汗,適用於臨床表現以自汗為主,患兒遍身汗出、微惡風寒,或伴有低熱、精神困倦、胃納不振、唇舌淡白、脈象弱等。
(3)銀耳10克,蓮子15克,大棗5枚,粳米50克,冰糖適量。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除去蒂柄後撕成小塊備用;再將蓮子用溫水泡1小時,與淘洗幹淨的大棗、粳米共放沙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將粥煮至五成熟時,加入銀耳,繼續煮至米爛粥熟,加冰糖調勻即可。早晚食用。此方益氣養陰、止汗,臨床表現以盜汗為主,常兼自汗、汗出較多、形瘦神倦、伴有心煩少寐,口幹、手足心熱,或伴潮熱、口唇淡紅、舌淡少苔、脈細弱等。
小兒厭食
厭食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症狀,表現為較長時間的食欲缺乏,食量少,甚至拒食,以致小兒營養不良,發育受到明顯影響。厭食好發生於5歲以下小兒,以l~3歲為多,常見原因有喂養不當、生活環境改變、精神緊張、藥物影響、疾病影響等引起胃腸消化功能紊亂,食欲缺乏故厭食。粥小兒一般都喜歡喝,下麵介紹幾種可防治小兒厭食的五穀滋補方。
(1)山楂片10克,高粱米50克。將山楂片和高粱米一齊置於鐵鍋,文火炒焦,取出壓碾成粗粉,置於沙鍋加水煮成粥。隨量食用。不滿1歲每次取10克粥,每日3次,2~3歲每次取20克粥,4~5歲每次取30~40克粥,調味可加適量的奶粉和白糖。此方健脾消食,主治小兒厭食,小兒消化不良。
(2)雞內金6克(搗碎),粳米100克。將雞內金用文火炒至黃褐色,研為細末。先用粳米100克,加水500~800毫升,煮至稀稠適當時加入雞內金粉,加少量白糖,同煮粥。分次溫服,連服5日。此方助脾健胃、消食導滯,主治小兒厭食,小兒消化不良。
(3)山藥50克,雞內金10克、山楂10克、粟米200克。將山藥、雞內金、山楂、粟米洗淨。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成粥,調味即可。隨量食用。此方助脾健胃、消食導滯,適用於小兒厭食、偏食、進食少伴食後腹脹、泄瀉等。
(4)山楂30克,粳米100克。先把30克山楂炒至棕黃色,再用溫水浸泡片刻,煎取濃汁,去渣,加入粳米和適量砂糖同煮成粥。早、晚隨量食用。此方健脾消滯、化食散瘀,主治小兒厭食、小兒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