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常見疾病——五穀雜糧食療清單3(3 / 3)

(5)山楂30克,神曲15克,粳米100克,紅糖6克。將山楂、神曲去淨灰渣後搗碎,入沙鍋煎取藥汁,取汁去渣。將粳米洗淨,入沙鍋加清水煮開後,再倒入藥汁煮成稀粥,加紅糖即可。早、晚隨量食用。此方助脾健胃、消食導滯。適用於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

(6)蘿卜子20克,粳米100克,生薑5克。先用炒萊菔子煎湯,然後加入粳米、生薑文火煮成稀粥。每日服1次,連服3日。此方可助脾健胃,消食導滯。

(7)生山楂、炒麥芽各6~10克,粳米100克。先將山楂、麥芽煎水,然後用此水入粳米煮粥。服時加適量白糖,日1~2次,連服數日。此方助脾健胃、消食導滯,主治小兒厭食、小兒消化不良。

(8)麥芽50克,粳米100克。麥芽與粳米煮粥,食用。早、晚隨量食用。此方健脾開胃消食,主治小兒厭食、乳食停滯者。

小兒夜啼

夜啼是指小兒在夜間常常啼哭不止或時哭時止,多見於半歲以下嬰兒。時間久了,會影響小兒健康,又會影響家長的工作和學習。小兒夜啼在生理上,多與饑餓、口渴、太熱、太悶、尿布潮濕、白天過度興奮等有關;至於疾病,則多見於發熱、佝僂病、蟯蟲病、骨和關節結核,或經常鼻塞,扁桃體過大妨礙呼吸等。中醫認為,夜啼的主要原因有:脾胃虛寒,寒痛而啼;心經積熱,熱煩而啼,以及晝有所驚,因驚而啼等。常用的有效臨床五穀偏方如下。

(1)龍眼肉10克,芡實10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早晚餐食用。此類特點是夜啼而伴有麵赤唇紅、煩躁不安、睡中易驚、尿黃便幹等。治療宜清心安神。

(2)幹薑1~3克,高良薑3~5克,粳米100克。先煎幹薑、高良薑、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為粥。早晚餐食用。本方對於因脾髒虛寒所致的小兒夜啼有效。

(3)粳米100克,飴糖適量。粳米或糯米常法煮粥,將熟時入飴糖適量,並可入蔥絲、薑絲少許。早晚餐食用。此方溫中散寒,主要用於因小兒脾胃虛寒引起的小兒夜啼,特點是每至夜間啼哭,伴有麵色蒼白、四肢欠溫、腹部發涼、睡喜伏臥、食少納呆、大便稀薄。

(4)粟米30克。水煎煮粥,啜服。早晚餐食用。此方和胃安神,主治小兒傷食、夜寐不安、納差、腹脹便溏者。

小兒腹瀉

兒童腹瀉的危害非常大。輕者可有發熱、腹痛、乏力、食欲缺乏等,重者可出現水和電解質紊亂,患兒出現脫水、酸中毒等,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兒童腹瀉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氣候變化。天氣持續高溫,一些兒童冷飲吃得相對較多。二是生活規律的改變。許多小兒,戶外活動過少,大量的脂肪類食物引起消化功能紊亂。三是對於一些嬰幼兒,過早添加輔食以及孩子吃得過多過飽,或是人工喂養時蛋白質缺乏,糖類過多,引起腸內發酵過程增加而大便過稀等。

(1)鮮山藥30克,去皮洗淨,白扁豆15克,粳米100克。先將粳米、扁豆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八成熟,再將山藥搗成泥狀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每天2次溫熱食用。此方有消暑化濕、健脾止瀉之功效,適用於患兒濕熱並重型腹瀉。

(2)茯苓粉30克,車前子30克,粳米100克。先將車前子布包放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煎半小時後取出布包,再將茯苓粉、粳米一起放入煎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此方有清熱健脾、利濕止瀉之功效,適用於患兒濕重幹熱型腹瀉。

(3)山楂50克,神曲15克,粳米100克。先用紗布將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後去掉藥渣,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加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早晚餐食用。此方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之功效,適用於飲食不節或喂養不當而致的消化不良。

(4)茯苓粉30克,大棗15克,粳米100克。先將大棗去核切碎,放入鍋中加水浸泡20分鍾,然後把粳米、茯苓粉一起加入煮成粥,服時加適量白糖,早晚餐食用。此方具有健脾補中、利濕止瀉之功效,適用於患兒脾虛久瀉者。

(5)黨參10克,蓮子10克,大棗15克,粳米100克。先將黨參、蓮子研成細末,把大棗去核切碎,再將粳米與黨參末、蓮子末、棗肉一起加水適量煮成粥,白糖少許,早晚餐食用。此方有益氣健脾、止瀉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之患兒。

(6)糯米30克,山藥15克。先將糯米炒微黃,山藥研成細末,然後把二者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熟後加胡椒麵少許和白糖適量。早晚餐食用。此方有健脾暖胃、溫中止瀉之功效,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寒型腹瀉。

少白頭

現代醫學認為,少白頭的發生多與神經因素、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以及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有關。比如人體長期缺乏維生素、葉酸、銅、鐵等元素;或者某種氨基酸攝入不足;內分泌功能障礙,如垂體分泌的黑色素細胞刺激素減少;嚴重營養不良,過度精神緊張以及慢性消耗疾病等,均可造成頭發早白。大部分病人除白發外沒有任何不適症狀。而後天性的少白頭,除了根據病因治療外(如好食辛辣、不按時作息等),還應加強營養。主張多吃養血補腎的食品以烏發潤發,而五穀滋補方滋補是其主要方法之一。

(1)何首烏20克,紅棗5枚,紅糖10克,粳米100克。先將何首烏放入小沙鍋內,煎取汁液,去渣後放入淘洗幹淨的粳米和紅棗,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後加入紅糖即成。此粥有養血益肝、固精補腎、烏須發之功,適用於須發早白和頭發枯黃的人。每天1劑,分2次食用,連食7~10天為1個療程,間隔5天再進行下1個療程。大便溏泄者不宜食用。

(2)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先將黑芝麻淘洗幹淨,曬幹後炒熟研碎,用時與粳米兌水煮粥即可。每天1劑,分2次食用。此粥有補肝腎、潤五髒之功,適用於身體虛弱、頭發早白的人。

小兒性早熟

兒童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歲以前,男孩在10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征的表現,可分為真性早熟和假性早熟,現多因誤食或過食富含激素的食品或藥品引起,目前已引起社會各界及家長的關注。其性發育的速度各異,一般女孩先出現乳房發育,繼之內外生殖器發育,直至月經來潮。男孩表現為睾丸、陰莖的增大,出現痤瘡,聲音變低,胡須生長,其後果是兒童在性發育過程中身體生長過快,骨骺提前閉合,生長停滯較早,可造成早熟兒童身高變矮。其診斷除依據臨床表現以外,還可行CT、MRI排除顱內病變,檢測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性激素的數值,X線腕骨測骨齡等,目前其治療除原發病因如顱內腫瘤,停止有害食物、藥物以外,可輔助服用中藥五穀滋補方,去除或減少早熟的不良後果,五穀滋補方可長期服用,收效為止。

(1)生地黃30克,熟地黃30克,玄參30克,苧麻根15克,粳米100克,白糖50克。生地黃、熟地黃、玄參、苧麻根布包加水200毫升同煎,將熟時,入粳米,煮至成粥。早晚餐食用。此方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可用於腎陰不足、相火旺盛。症見女孩乳房早期發育、月經提前;男孩生殖器增大伴勃起、煩躁易怒、潮熱盜汗、麵紅口渴、手心發熱等。

(2)生地黃50克,粳米100克。將生地黃搗爛取汁,稍加水,放入粳米同煮成粥。早晚餐食用。此方具有疏肝利濕的作用,可用於肝經濕熱、肝氣鬱結,症見女孩陰道分泌物增多,色白黃、味臭,以及乳房增大,觸之疼痛;男孩陰莖異常勃起,聲音低沉,麵部痤瘡,飲食欠佳等。

(3)梔子仁5克,粳米100克,車前草30克,香附6克。四者研末同煮成粥,早晚餐食用。本方具有清熱利濕,理氣解鬱功效的作用。

(4)茵陳30克,香附6克,粳米100克。茵陳先煎取汁,放入香附末、粳米同煮成粥,早晚餐食用。此方具有化濕去熱之功效。

(5)蒲公英30克,香附6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先煎蒲公英取汁去渣,放入粳米、香附末同煮成粥,早晚餐食用。此方具有解毒清熱,理氣解鬱的作用。

小兒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體是百日咳嗜血杆菌,臨床特征是一連串的、反複的痙攣性咳嗽,並有深長的雞鳴樣回聲。嬰兒常不出現痙咳而以陣發性呼吸暫停、青紫為主要表現。如未經適當的治療,病程可達2~3個月以上,所以有“百日咳”之稱。而以下五穀民間驗方對小兒百日咳具有較好的效果,生活中不妨一試。

(1)米湯500克,川貝母15克,冰糖50克。將米湯、川貝母、冰糖隔水燉15分鍾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此方具有潤肺止咳、止咳祛痰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感冒、支氣管炎、小兒百日咳、哮喘等症。

(2)梨3~5個,粳米100克。將梨洗淨,切碎搗濾取汁,米淘洗。用水適量,煮米為粥。臨熟,下梨汁,再煮3~5沸,攪勻食之;或以水煮梨,去渣,取汁,投米煮粥。早晚餐食用。此方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作用。梨,氣香甘甜、性清涼多汁、營養豐富。梨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潤肺止咳之效。“生者能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髒之陰。”梨與米同煮食之,可緩其寒涼之性,而增其滋養之功。此方有清熱除煩、養陰生津及止咳之效,用於治小兒發熱、煩燥,咽幹口渴、咳嗽等。

小兒夏季熱

在炎夏酷暑的季節,嬰幼兒常會有一種長期發熱的疾病,稱為夏季熱,又叫暑熱症,最多見於6個月到3歲的嬰幼兒。由於嬰幼兒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加之發汗功能不健全,以致排汗不暢,散熱慢,難以適應夏季的酷熱環境,造成發熱持久不退。得了夏季熱,發熱持續不退,天氣愈熱,體溫愈高,一般發熱長至2個月,伴有口渴,多飲,食欲缺乏,出汗不多,這也助長了體溫增高,如不治療,直到秋涼後才會痊愈。

(1)荷葉2張,冬瓜250克,粳米100克。新鮮的荷葉,洗淨後煎湯500毫升左右,濾後取汁備用。冬瓜去皮,切成小塊狀,加入荷葉汁及粳米,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早晚餐食用。此方具有清熱生津、利水止渴的作用,適用於發熱不退、口渴、尿少的病兒。

(2)蠶繭10隻,紅棗10隻,山藥30克,糯米50克。取蠶繭,紅棗,山藥,糯米,白糖適量。先將蠶繭煎湯500毫升,濾液去渣,再將紅棗去核,山藥、粳米加入煮成稀粥。早晚各服1次。此方適用於低熱、神疲乏力、胃納減退、大便溏薄患兒。

(3)西洋參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100克。取西洋參,石斛,知母,粳米。先將北沙參、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鍾,去渣留汁備用。再將西洋參研成粉末,與粳米加入藥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調味,早晚服用。西洋參益氣養陰,北沙參、石斛、知母養陰清熱止渴。此方適用於發熱持續不退、口渴、無汗或少汗的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