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教育論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與妻子的觀點有很多矛盾,或許這就是性格使然。不過,我絕不是一位剛愎自用的人,比較樂於吸納對方的意見建議,但又絕不是籠統的吸收,而是堅持揚棄的觀點,反倒使我的教育行為更科學合理了。
教育孩子的這些理念,是與我的性格分不開的。因為我愛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尤其喜歡進行反向思維。比如說矛盾的哲學故事,教科書中是想使人懂得,說話做事不能自相矛盾,務必講求事理與邏輯。而我在引導孩子理解時覺得,賣矛盾的商人之語並無大礙,因為按照現代商道來講,吹吹自家的產品又何妨,誇誇自家的矛與盾又有啥,而且其好自然相對他人的矛盾而言,而非文中之意,要讓商人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這強強相遇自然有一傷,而且我以為最好的矛與最好的盾相抗,反倒有利於提升兵器的發展速度,比如世界各國對精良武器的比拚,從而在軍事領域裏上演了一場場高科技的盛宴。試想,倘若我們都拿次貨來比較,則軍事武器就無從進步。反觀其他領域的發展,也無不彰顯了此理。所以,我在教育孩子時,從不把矛盾矛盾化,而是注重利用矛盾來培養孩子。
自己性格較內向,對讀書看報有興趣,屬於典型的宅男一族,因此希望孩子待在家裏多讀讀書,比如溫習功課,比如下下圍棋,又如寫寫貼畫。凡此等等,目的是想讓孩子學到更多知識,努力實現“腹有詩書氣自華”。但妻子的個性比較中性,既有梅花開放靜悄悄的素養,也有落落大方的對外素質,因此極不讚成把孩子關在家裏,多是希望走出去接受自然洗禮。這裏麵,往往就參雜著矛盾,顯性的是我主張收,而妻子主張放,這收放之間就矛盾重重。比如與朋友同學玩耍多了,則孩子的耍心會更強,自然會擠壓有限的學習時間,使既定的興趣培養放緩;比如學習圍棋,練習時間一減少,進步自然而然會放慢。可不讓孩子出去呢?自然害處更多,他會失去與人互動的機會,慢慢會弱化生存能力,將來難以適應社會大環境,因為這些東西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便有意識地利用這一教育矛盾,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培養。
不是妻子注重放,而我注重收嗎?假如我們兩個不加以正確處理,這個矛盾就會擴大化,甚至會延展到父母身上。好在我不喜歡爭強好勝,采取了不抵抗的策略,結果孩子既出去玩了,但我要求必須做的事又沒減少,因而收到了收放自如的效果。當然,妻子的放絕不是一種敞放,畢竟她本身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我注重收也不是大收,既要讓孩子領略到玩的快樂,同時必須保持學的緊張,始終做到張弛有度,因此使孩子在綜合素質方麵得到較大提升。比如周末,常常鼓勵他與朋友聚會;比如在興趣班學習裏,鼓勵與同學交流;比如支持其邀約朋友玩耍。因此,孩子既完成了作業,又能與同年人互動,真正實現了靜動結合,既不是宅在家裏不出去,又不是呆在外麵不想回家。尤其是孩子在與夥伴玩耍中,建起了親如兄弟般的深厚友誼,使獨生子女孤獨問題得到了很好解決;又如在關愛他人方麵,能夠把握對方的感受,懂得照顧對方的情緒。有一次,妻子頭部血管有點凸出,醫生說要注意休息,小子後來看到了,脫口就告訴妻子,不要吃生血的東西,比如豬心等物,妻子問他怎麼知道的?兒子說是從高年級的姐姐那裏聽來的。他那關心體貼的話語,猶如一絲春風在心田徐徐吹過,既柔美又動情。
矛盾無壞事,善於利用矛盾,則會提升發展,使生活更加精彩,因為矛盾本身就是動力之源。試想,假如我們生活在沒矛盾的社會裏,必然會失去判斷對錯的能力。所以,運用矛盾教育孩子好處多。
智慧點經:不要有“不白即黑”的思想,矛盾之間有存物,且往往是最有用的第三域。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矛盾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