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成功的教育(1 / 1)

沒有永遠成功的教育

教育無法做到永遠成功,因為教育麵臨的一切都在變化著,因此我們無法用固化的模式教育孩子。但就教育孩子而言,今天的成功隻屬於今天,並不意味著明天的成功。

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有深刻感受的。小子很小時,我們叫他做什麼,他會很樂意去完成,比如叫他給長輩們唱唱歌、跳跳舞,父母的思想能夠得到完美落實,又如叫他在幼兒園裏不要跟陌生人走,不然會被人販子賣到別人家裏去。小子聽了很上心,自然做得特別好。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特別是八歲以後,其叛逆性格開始滋生,你要他做什麼事兒,他不僅不會輕易接受,而且總愛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晚上他有點塞鼻,叫他把外衣穿上,他卻故意從床上跳到地板上,光著腳在那裏接地氣,還說這樣能解決鼻塞問題,你實在叫急了,他又立馬躺到床上去,並得意洋洋地告訴你:“我幹脆睡啦!”簡直讓你哭笑不得。前後對照才發現,這是因為孩子在逐漸長大,其接受教育的形式不一,家長的教育方法也得跟著調適,才能適應孩子的成長和變化,否則就無法做到因材施教,也不能給孩子成長提供有益幫助。

孩子成長是教育必須麵對的挑戰,社會進步同樣是父母必須麵對的挑戰。過去我們讀書,不存在電腦,也沒有網絡遊戲之說,而今玩電腦已成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作為家長,你不讓孩子玩電腦,自然不會擔心其上癮。但任何事都是一把雙刃劍,不擔心孩子玩電腦上癮,卻擔心孩子能不能與時俱進,假如別的孩子懂得當下生活百科,而你的孩子卻如白紙一張,父母見了同樣會心發慌。

怎樣管理孩子玩耍的事呢?家長得與時俱進,學會現代管理辦法。我主要采取的是契約管理,孩子不僅可以玩電腦,而且還可以玩出等級來,因為孩子在玩中能學到知識,能強化動手能力,能增長智慧,同時還能以此調動孩子積極性。所以,孩子要玩的話,首先得滿足我所提出的要求和前提,即要先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同時要做好特長班的加強訓練,然後才是自由主宰的時間。如果發現有一次違背規定,則無限期延遲玩耍遊戲的權利,直到學習表現達到一定要求後,再重新議定新的規定。如此實行,使孩子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也養成了勞逸結合的好習慣。否則,如果按照過去的思維教育孩子,不讓孩子有自我主宰遊戲的權利,則很容易使孩子出現跛腳式地發展。

教育孩子沒有模式可言。為什麼談及這個話題?是因為有很多家長經常在訪談中問到這個問題,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有沒有什麼好的教育模式。我常常會告訴朋友,自己在研究親職教育過程中感知,育兒是沒有什麼模式可言,因為不同的孩子,其對信息的接受能力、接受習慣都是有別的。比如我家孩子,從小比較健康,不存在自閉等特殊性問題,因此教育時就比較直白一些,不會擔心傷及孩子自尊心。但有一點是其它孩子少有的,兒子特別細心敏感,注重察言觀色,自然心思比較重。因此我們在教育他時,比較尊重其觀點。

在一次野外親子互動活動中,有孩子母親問到我一件事,說是其孩子近段時間情緒時好時壞,學習成績也跟著不穩定,特別是叛逆心理明顯萌芽了,問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我已有如此尷尬的情況,自然早有思考和對策,便告訴她,這是孩子逐漸成熟的表現,正確的就支持,不對的要批評,但絕不能抹殺孩子的獨立思想。不然,我們培養出來的人就缺乏創新能力,情況嚴重的會影響到其獨立生活能力。同時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講究方法。不過,因孩子個體差異很大,具體措施當因人而異,絕對不能依葫蘆畫瓢,否則不僅收效甚微,甚至於適得其反。

教育是前進著的,沒有永遠成功的教育,這是因為教育對象在成長、社會環境在變化,而且存在著明顯個體差異。所以,我們既要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又要堅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原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總之一點,教育要回歸本質,其核心要落實到孩子身上,即要對人的終身負責。

智慧點經:教育沒有永遠的成功,而是永遠行進在路上。因此,我們既要一以貫之地堅持,又要與時俱進地加以調適,才能使我們的教育開出豔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