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刻的東西源自理性
對理論的熱愛,是緣於工作的需要,更是貓頭鷹性格的使然,以至於在思考問題時,我的理性色彩特別濃厚。但細細想來,理性也有理性的好處,因為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往往最深刻的東西都是源自理性的。比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就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和感受。
父母都知道愛孩子,而且往往覺得愛孩子,就是一種自然的表達,是以感性為出發點的情感表達。其實我倒不以為然,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我卻恰恰覺得來自理性。說感性的人是認為,我們見到孩子表現好就會為之感到高興,看到孩子成長進步大就會為之歡呼,遇到孩子犯傻出了狀況就會為之感到憤懣。凡此等等,所說的事實都是感性的,我也不能加以反對,但當我們把這些事實的外像剝離開來,從中不難發現,它們都是由理性決定的。孩子表現好,或者在某一方麵表現突出,讓你感到成功而高興,它不是感性教育的結果,而是來自父母的理性教育,因為其成功的背後,必然有著父母理性決策的支撐,諸如禮儀的培養、知識的豐富以及長板的發展等等。相反,孩子常常出狀況的話,則是父母沒有理性認識孩子,沒有發現孩子的優勢,更沒有因材施教,幫助孩子克服不足,促進其優勢的充分發揮,這就是教育出問題的導火線。總而言之,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父母理性的教育休戚相關。
再說微觀一點的教育感受,父母在引導孩子情感表達方麵,我就遇到一個很好的例子,充分證明了對情感的控製和表達,也是需要人們理性地去努力。當年孩子在圍棋定級升段比賽中,出人意外地取得成功。為什麼說出人意外呢?是因為他進入一級班的時間很短,而且進去時的對弈成績不甚理想,可在定級升段賽中,他力克群雄,成功晉級一段,而且全班就隻有他一人。用我的話來講,他既是戰勝了對手,也是戰勝了自己。因此興奮得有點迷糊了,結果一出來,便當著朋友的麵高興得手舞足蹈。這雖然是孩子的天性,但對這種非理性的表現,讓我在一旁氣得無以言表,可又不好當著眾人批評他,隻好嚴肅地製止了其感性的行為。回到家裏,我沒等他坐定,就對其行為進行了認真解剖,給予了嚴肅的批評,以期教育、引導、幫助他認識到情感的理性表達,不能在細節上失去為人的要領。否則,將來就容易犯低級錯誤,而且自己難以認識到。同時,我還告訴他,成功自然該高興,但一定要有度,懂得與人分享。
其實,在認識、處理、解決問題上,我們同樣在這樣教育孩子,給他講需要理性的支撐,因為假如用非理性的思維處理問題,其見解或觀點必然是膚淺的,無法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原因在於他不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就找不到真正解決問題的良方,又何談認識深刻、見解獨到呢?所以,認識、解決問題都是由理性思考決定的。總之,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都不能缺失理性。
智慧點經:理性看似高深,離我們很遠,但在學習生活中,無處不存在這一元素,而且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