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牙痛20方(2 / 3)

3療效屢用效佳。一般1~2次即愈。

4備注亦可在應拔部位塗擦風油精,再拔罐15分鍾。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潔,每日早晚刷牙,亦很重要。

拔罐方六

1取穴下關、翳風、合穀。實火牙痛配巨髎、頰車、內庭;虛火牙痛配太溪、顴髎、頰車;風火牙痛配風池、太陽、巨髎、頰車。

2操作采用針刺後拔罐法。先用毫針刺(實火牙痛用瀉法,留針20~30分鍾;虛火牙痛用平補平瀉法,留針10~20分鍾;風火牙痛用瀉法,留針20~30分鍾),起針後再拔罐10~15分鍾。其中太溪、內庭穴點刺出血,不拔罐。每日1次。

3療效屢用效佳。多1次即愈。

拔罐方七

1取穴分兩組:一為患側頰車、下關、合穀;二為大椎及其兩側旁開05寸處。

2操作上述兩組穴,任選一組穴使用。方法一用出針罐法,或在頰車、下關穴行塗雲香精罐法;合穀穴行毫針罐法,留罐15~20分鍾,每日1次。方法二采用刺絡拔罐法(三穴同置1罐),留罐10~15分鍾,每日1次。

3療效臨床屢用,均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

4備注引自《外治彙要》。驗之臨床,多1次痛止;痛止後,再每日施術1次,連治3次,以鞏固療效。

【刮痧外治3法】

刮痧方一

1取穴分三組:一為厥陰俞、腎俞;二為翳風、曲池、合穀;三為頰車、三間、溫溜。並隨證配穴:風熱牙痛配風池、外關、角孫;胃火牙痛配內庭、豐隆和太陽、頭維;虛火上炎配顴髎、通裏、大陵、行間。

2操作用刮痧、點揉法。先刮第1組穴,再刮第2組穴,均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點揉第3組穴。每日1次,並隨證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較重,操作範圍廣泛。其中配穴太陽、頭維穴以針點刺(不刮)。

3備注用之臨床,多可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若配合針灸及藥物治療,則療效更佳。應保持口腔清潔,勤刷牙,勤漱口,忌食辛辣等物。

刮痧方二

1取穴分兩組:一為厥陰俞、曲池、溫溜;二為合穀、三間、下關、頰車。上牙痛配人中、翳風、太淵、內庭;下牙痛配人迎、承漿。

2操作用刮痧、點揉法。先刮第1組穴至出現痧痕為止,再點揉第2組穴和隨症配穴,每穴3~5分鍾。每日1次,中病即止。

3備注引自《外治彙要》。驗之臨床,多1或2次即痛止。

刮痧方三

1取穴分三組:一為合穀、頰車、下關、外關、風池;二為頰車、下關、合穀、內庭、二間;三為太溪、合穀、頰車、下關、行間。

2操作用刮痧、點揉法。第1組先點揉麵部下關、頰車,再刮後頭部風池,然後刮前臂外關,最後擠按合穀穴。用瀉法,刮至出現痧痕為度。每日1次。

第2組先點揉麵部下關、頰車,再刮前臂合穀、二間,然後刮足背部內庭穴。用瀉法,刮至出現痧痕為度。每日1次。

第3組先點揉麵部下關、頰車,再刮手部合穀,然後刮太溪、行間。用補法,刮至微現痧痕為度。隔日1次。

3備注屢用效佳。

【指壓外治5法】

指壓方一

1取穴肩井。

2操作讓患者用對側手食指、中指、環指按壓在肩部,食指貼頸,中指緊壓肩井穴,施術者站在患者牙痛同側的背後,找到疼痛同側穴位後,用右手拇指按壓之,逐漸加力,以患者能忍受為度。按壓約30秒,即放鬆壓力,再壓再放鬆,直到牙痛緩解和消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