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牙痛20方(1 / 3)

外治牙痛20方

【病證介紹】

牙痛男女老幼皆可發生。無論是牙齒、牙齦、牙周的疾病都可發生牙痛,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

牙痛的發生多因過食辛熱之物,胃熱熾盛,或肝火過旺,實火上衝,或因風熱火毒上攻,或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或腎陽虧虛,浮陽上越,或過食甜食,不注意用牙衛生,蘊積生蟲等因所致。多見牙痛或伴牙齦紅腫,大便秘結。根據臨床表現及伴隨症狀不同,又有風熱(火)牙痛、胃火牙痛、虛火牙痛、腎虛牙痛和蟲牙痛之分。證有虛實,痛有輕重。痛甚者可影響飲食及工作、休息。

【按摩外治1法】

1取穴太陽、頰車、下關、顴髎、承漿、合穀、內庭、厲兌、風池、太溪、太衝、腎俞、湧泉。

2操作基本操作:

(1)患者取坐位,施術者位於其身旁,先用指揉法揉口輪匝肌數遍。

(2)用大魚際揉咀嚼肌1分鍾。

(3)拇指按揉太陽、頰車、下關、顴髎、承漿等穴,每穴2分鍾。

(4)拇指按揉手掌麵第3、4掌骨距掌橫紋1寸處之牙痛穴2分鍾,可使牙痛緩解。

辨證操作:

(1)實火牙痛:①按揉合穀穴5分鍾;②按揉內庭2分鍾;③掐厲兌穴1分鍾;④拿風池穴2分鍾。

(2)虛火牙痛:①按揉太溪、太衝、腎俞等穴各5分鍾,以有得氣感,疼痛緩解為度;②搓揉雙側湧泉各5分鍾,以有發熱感為度。

【拔罐外治7法】

拔罐方一

1取穴阿是穴。在背脊椎(第7頸椎以下至第5胸椎以上之間)中線兩側各旁開1寸和2寸處找出色澤粉紅並有壓痛之點(大約03厘米),即阿是穴。

2操作用刺絡拔罐法。每次取2~4個壓痛點,在痛點中心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每點刺1下,每次不超過4下,直刺深度03~05厘米)後,再拔罐,留罐5~10分鍾。每日治療1次。

3療效治療30例(其中牙周炎21例,根尖炎6例,齲齒3例)。經治1次,最多2次,均獲痊愈。不服其他藥物,未再複發。

4備注引自《新中醫》。

拔罐方二

1取穴壓痛點(患部阿是穴)、頰車(健側)、合穀(健側)。風火牙痛配曲池、大椎;胃火牙痛配內庭、胃俞;腎虛牙痛配太溪、腎俞。

2操作采用刺絡拔罐法,或用梅花針叩刺後拔罐法。留罐10~20分鍾。內庭、太溪穴針刺或點刺出血,不拔罐。每日治療1次。

3療效屢用效佳。一般1~2次即愈。

拔罐方三

1取穴主穴:患側頰車、下關,健側曲池、肩貞。配穴:商陽、合穀。

2操作主穴用刺絡拔罐法,留罐10~20分鍾。同時點刺配穴出血少許,或針刺後拔罐。灸罐法,取穴同上。每日治療1次。

3療效屢用效佳,多1次即愈。

拔罐方四

1取穴分兩組:一為大杼、胃俞、曲池、下關;二為頰車、內庭、肩貞、合穀。

2操作第1組穴用閃火法拔罐15~20分鍾;第二組穴用刺絡拔罐法,留罐15~20分鍾。每日1次。

3療效屢用效捷。

4備注引自《外治彙要》。

拔罐方五

1取穴主穴:下關、頰車、曲池、合穀。配穴:內庭、地倉、商陽。

2操作主穴用針刺後拔罐法,或刺絡拔罐法。即先針刺,留針5分鍾,出針後拔罐;或用三棱針點刺,至微出血為度,然後拔罐。均留罐15分鍾。同時用三棱針點刺配穴出血少許,不拔罐。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