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將鍋放在火上,加入豬油,油熱時,先將薑末下鍋炸一下,隨將玉蘭片、香菇、青菜心下鍋,用勺煸炒,加入味精、料酒、鹽、清湯及鹿茸白酒提取液,用勺攪勻倒汁。汁濃時,勾入小流水芡,起鍋盛在盤內,把留取的鹿茸片點綴在菜上。
【功效】補陽益心。適用於年老體弱或久病體虛、心陽不足所致的氣短乏力、食欲不振、陽痿、滑精、腰膝酸冷、眩暈耳鳴等。
三、溫補心陽粥
人參桂心粥【原料】人參粉3克,桂心粉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粳米淘淨後,與人參粉(或片)、桂心粉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然後將鍋置武火上燒開,移文火上煎熬至熟。把冰糖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熬汁,將冰糖汁徐徐加入熟粥中,攪拌均勻即成。
【用法】宜秋冬季早餐空腹食用。
【功效】益元氣,補心陽。適用於久病或年老體弱、心陽虧虛所致的心慌怕冷、自汗氣短或五髒虛衰、勞傷虧損、食欲不振、失眠健忘、性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津液不足的病證。
【注意】
(1)凡陰虛火旺體質或身體強壯者不宜服用;在炎熱的夏季不宜服用。
(2)在食用本粥期間,不可同吃蘿卜和茶。
(3)製作時忌用鐵器。
薤白粥【原料】薤白50克,粳米100克,精鹽少許,清水適量。
【製作】將薤白衝洗幹淨,剝去外皮,切成細丁;粳米淘洗幹淨。取鍋放入清水、粳米,旺火煮沸後,加入薤白,再續煮至粥成,然後加入精鹽調味後食用。
【功效】通陽散痹。適用於心陽虧虛所致的胸痹、冠心病等。
桂薑人參粥【原料】桂枝6克,幹薑6克,人參3克,大棗8枚,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製作】桂枝、幹薑、人參、大棗加適量水煎煮,沸後改文火煎,濾汁去渣,如此3次。合並3次濾汁,煎成濃汁,加入淘淨的粳米和紅糖,共煮成粥。
【功效】溫經通脈,固脫生津,固腎益氣。適用於心陽不振所致的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等。
豆豉薤白粥【原料】淡豆豉50克,薤白50克,粳米100克,精鹽少許,清水適量。
【製作】將淡豆豉洗淨;薤白去皮,衝洗幹淨,細切;粳米淘洗幹淨。取鍋放入清水、淡豆豉、粳米,煮至半熟時,加入薤白、精鹽,再續煮至粥成。
【功效】發汗解毒,通陽止痛。適用於心陽虧虛所致的胸痹、心絞痛、手足怕冷、畏寒自汗等,或用於傷寒下痢、赤白冷痢、脘腹冷痛。
桂枝蓮子粉粥【原料】桂枝、蓮子、大米各適量。
【製作】將桂枝、蓮子研成粉備用。將大米淘洗幹淨後放入鍋內,添水適量,煮開,煮至半熟時加入桂枝、蓮子粉,再繼續煮,熟後即可食用。
【功效】補心通陽,健脾固精。適用於心陽虧虛所致的自汗畏寒、心悸失眠,或用於脾虛泄瀉、腎虛遺精等症患者。健康人食用能增進食欲,補腎強身。
蔥白粥【原料】連根蔥白10根,粳米100克,醋少量,清水適量。
【製作】將蔥白擇去外皮,衝洗幹淨,細切;粳米淘洗幹淨。取鍋放入清水、粳米,煮至粥熟,加入蔥白、醋,候沸,趁熱頓食取汗。
【功效】通陽散寒。適用於心陽不振所致的胸痹或傷寒感冒、寒熱頭痛、陰寒腹痛、赤白冷痢等。
四、溫補心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