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營養是腫瘤病人康複的基礎1(2 / 3)

血象下降是由於放射治療引起的骨髓抑製,表現為白細胞數、血小板數下降,患者要多食雞、鴨、魚、肉等,宜用煮、燉、蒸等方法烹製;還可以選擇含鐵較多的食品,如動物的肝髒、心髒、瘦肉、蛋黃以及菠菜、芹菜、番茄;水果可給予杏、桃、李子、葡萄幹、紅棗、菠蘿、楊梅、橙子、橘子、柚子和無花果等。

放療後患者需攝入蛋白質,宜選擇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以補充因治療而損耗的能量。多選擇瘦肉、雞肉、魚肉、雞蛋、豆腐等含優質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食管癌患者飲食如何調養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消化係統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男多於女。食管癌患者的突出症狀是吞咽困難,也是食管癌患者在營養方麵的嚴重問題。大多數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難是逐漸發生的,並呈進行性加重。開始時患者僅在進幹燥食物時有哽噎感,逐步加重,甚至發展到進軟食、半流食都有困難,最終出現喝水、進食均困難,使患者的營養狀況越來越差,最後導致惡病質。引起食管癌的病因較多,但飲食因素是人們公認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中醫認為長期嗜飲烈酒,經常愛食辛酸腐臭燥熱之品,積熱消陰,日久而致津傷血燥,咽管幹澀,或痰火膠結,阻於食管而成本病。如《醫碥·反胃噎膈》篇說:“酒客多噎膈,飲熱酒者尤多,以熱傷津液,咽管幹澀,食不得入也”。那麼食管癌患者該如何補充營養呢?

(1)補充足量營養:對於已確診的早、中期食管癌患者應抓緊時機全麵地給患者增加營養,給患者含有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的軟食或半流食,盡可能利用其胃腸道的吸收功能多補充營養,使患者有一個較好的身體狀況,以便能接受手術治療或化療、放療。

(2)食管癌患者飲食注意:當患者出現哽噎感時,不要強行吞咽,否則會刺激局部癌組織出血、擴散、轉移和疼痛。在哽噎嚴重時應進流食或半流食。避免進冷流食,偏冷的麵條、牛奶、蛋湯等也不能喝。因為食管狹窄的部位對冷食刺激十分明顯,容易引起食管痙攣,發生惡心嘔吐、疼痛和脹麻等感覺。所以進食以溫食為好。不能吃辛、辣、臭、腥的刺激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同樣能引起食管痙攣,使患者產生不適。

患胃癌後如何進行飲食調養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病死率中占第一位,約占消化係統癌症的50%,為人體全部惡性腫瘤的10%,男多於女。大多數胃癌患者早期為消化不良的表現,進食後上腹部短暫輕微的發脹,食量減少,食欲減退或上腹部不適感等。胃癌的病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精神因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但飲食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某些發病率較高的國家,與普遍食用經滑石粉處理過的大米有關,燒烤食品具有致癌性。飲食中的真菌毒素也很可能與胃癌的發生有關。中醫認為胃癌的發生與過度飲酒或多食辛辣燥熱之品關係密切。但患胃癌後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麵的問題:

(1)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早期胃癌患者應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含蛋白質、脂肪較豐富的烹調較爛的食物,盡量減少食物中粗纖維的含量,不易消化的粗糙食物能夠加重患者的病情。胃竇癌,尤其是潰瘍型的一定要給予軟食或半流食,食物不宜過冷過熱,溫度變化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的變化而造成出血。賁門癌或幽門癌引起梗阻的患者,盡可能的給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果汁加糖、維生素,可以參考食管癌患者的飲食配膳。

(2)要補充大量的營養:由於胃癌惡性生長消耗體內大量營養素,同時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很容易造成患者營養不良。所以胃癌患者膳食中要盡量補充大量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熱能,使患者能有較好的體質接受手術治療和術後的其他輔助治療。

(3)胃癌手術患者的飲食:患者在胃惡性腫瘤切除後,胃的容積大大減少,胃的貯存和消化功能大大降低,患者可能引起食量小、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等一係列綜合征。一些患者甚至引起生理紊亂,嚴重影響消化功能。為此要建立起合理的進餐製度和正確的進餐方式。

一是要少食多餐,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宜少食多餐,每天進餐6~7次,定時定量。少食多餐應是胃癌切除後患者的重要飲食製度。二是要幹稀分食,為使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進餐時隻吃較幹食物,不喝水,可以在進餐30分鍾以後喝水,從而避免食物被快速衝入小腸,要使食物緩慢通過小腸,以促進食物的進一步吸收。三是要限製糖類攝入,預防傾倒綜合征。四是要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種類,患者應從術後的流食、半流食逐步轉為軟食或普通膳食,並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增多花樣,提高患者的食欲,有助於患者的康複。五是必須禁忌煙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這些可能刺激胃部蠕動痙攣,增加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

原發性肝癌患者如何飲食調養

原發性肝癌係指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所發生的癌腫。肝癌人稱“癌王”,病情複雜,症狀眾多,早期多不明顯,常見症狀有肝區疼痛、上腹脹滿、上腹腫塊等。肝區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呈刺痛、脹痛、鈍痛。可引起肩背、腰背脹痛,癌瘤破裂則引起劇痛。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腹瀉、發熱、出血、腹脹、腹腔積液、黃疸等均可出現。病情發展出現乏力消瘦、惡病質,並發症有惡性腫瘤破裂、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少尿無尿等。原發性肝癌的病因迄今尚未明了,但飲食因素與肝癌發病關係密切,黃曲黴毒素是最強的致肝癌劑之一,如黃曲黴毒素汙染的米或其他糧食,可產生肝癌。糧食和食品受到黃曲黴毒素汙染,在一些肝癌高發地區比較嚴重。中醫認為飲酒過度或飲食不節,常進食發黴食物,皆能損傷脾胃,誘發肝癌。患肝癌後應注意以下飲食調養:

(1)肝癌日常飲食:日常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以減少胃腸道的負擔。多吃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品,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常吃含有抑癌作用的食物,如芥藍、包心菜、胡蘿卜、油菜、蒜、植物油、魚等;堅持低脂肪、高蛋白質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雞蛋及酸奶、鮮果汁、鮮菜汁。食物要新鮮,不吃發黴變質的飲食。要保持大便通暢,便秘患者應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每天應喝一些蜂蜜。主要食物應包括:牛奶、雞蛋、豆漿、藕粉、果汁、菜汁、瘦肉泥等。

(2)肝癌手術後飲食:手術使消化道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響,會產生厭食、惡心、食欲減退等症狀。有時食欲尚可,但卻吃不進去,所以一定要鼓勵患者,從最簡單的飲食開始,以米湯、菜汁、肉湯為主。若無並發症時,10天後可給予少渣半流質飲食。以後逐漸增加飲食的質和量。肝癌患者手術後要采用少量多餐、忌油膩,給予清淡、可口,並含有新鮮蔬菜、水果、刺激性小的食物。多采用蒸、燉、煮、汆、拌等烹調方法,要減少各種調料的用量。肝癌手術後患者化療時,會有許多症狀,也就是常出現的化療反應,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白細胞降低、脫發等。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逐漸調整飲食,要配以清淡、少油的流質飲食。要講究烹調方法,食物要極細軟,易吞咽,並易消化吸收,應注意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必要時可用水果充饑。

(3)肝癌飲食禁忌:忌煙、酒;忌暴飲暴食、油膩食物;忌鹽醃、煙熏、火烤和油炸的食物,特別是烤糊焦化的食物;忌蔥、蒜、花椒、辣椒、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黴變、醃製食物,如黴花生、黴黃豆、鹹魚、醃菜等;忌多骨刺、粗糙堅硬、黏滯不易消化及含粗纖維食物;忌味重、過酸、過甜、過鹹、過冷、過熱食物。

結腸癌患者飲食調養的宜與忌

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約為2∶1。發病率與病死率低於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見惡性腫瘤。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從流行病學的觀點看,結腸癌的發病和環境、生活習慣,尤其是與飲食方式有關。引起結腸癌的原因眾多,一般認為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不足是主要發病原因。食物纖維包括纖維素、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量,稀釋腸內殘留物濃度,能夠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而減少致癌物質與腸黏膜接觸的時間,膳食纖維不足,是結腸癌的發病因素之一。患結腸癌後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安排飲食:膳食中應有充分的營養,並且食物要多樣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植物性食物中應有較多的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豆類和粗加工的穀類等。要多喝牛奶,補充足量的營養。患者要堅持每天吃各種蔬菜、水果。多吃水果正常人患惡性腫瘤的危險性約降低20%。

(2)多吃澱粉類食品:每天吃600~800克的各種穀類、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要限製精製糖的攝入量,食物中澱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而高纖維的飲食有可能預防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發生。

(3)限製脂肪攝入:要限製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節製用量。如果喜歡吃肉,攝入量每天應少於90克,最好用魚和家禽或野味替代。肉會增加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腎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危險性。

(4)限製鹽的攝入:限製醃製食物的攝入並控製烹調鹽和調料鹽的使用。高鹽飲食會增加患胃癌的危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在6克以下。

(5)禁止飲酒:有飲酒嗜好的中老年患者,要堅決禁止飲酒。即使要飲酒,也要少量。飲酒會加重疾病。

(6)注意烹調方法:不吃燒焦的食物,烤魚、烤肉時應避免肉汁燒焦。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肉及熏肉隻能偶爾食用。最好吃煮、蒸、炒食物。

患肺癌後如何進行飲食調養

肺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惡性腫瘤病死率中排第二位。一般肺癌的全身症狀並不明顯,早期可有咳嗽、氣急、痰中帶血等類似結核的症狀,晚期患者可有發熱、消瘦、乏力,甚至出現惡病質。那麼患肺癌後如何進行飲食調養呢?

(1)注意營養的補充:早中期肺癌患者其消化係統功能是健全的,在臨床診斷後,應抓緊時間給機體補充營養,以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防止或延緩惡病質的出現。如果在臨床治療以前營養補充得較充分,機體狀況較好的患者對化療、放療的耐受力較強,治療效果也較好。所以早中期肺癌患者在消化吸收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快補充各種營養素,如優質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