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營養是腫瘤病人康複的基礎1(1 / 3)

三、營養是腫瘤病人康複的基礎1

飲食與惡性腫瘤關係密切

飲食與惡性腫瘤有密切的關係。研究表明,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可防多種惡性腫瘤,飲用綠茶對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肺癌有預防作用;多食豬、牛、羊肉使結腸癌、腎癌的危險性升高;多攝入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與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有關係;多食用醃、熏、曬、炸等方法加工處理的食物與口咽、食管、胃、胰腺等消化道癌以及鼻腔癌、喉癌有密切關係;攝入黃曲黴素汙染的食物與肝癌有關;多喝熱燙的稀飯和湯類與食管癌、胃癌有關係;飲食不定時、進食過快和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與胃癌有關。另外,熏烤食物也與惡性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醫學家們發現,居住在冰島的居民,死於胃癌者占惡性腫瘤死亡總數的50%以上。他們一年到頭吃大量的熏烤食品,如熏羊肉、熏魚等。而冰島地區的海員則不然,他們在海外港口可經常吃到較多的新鮮食品,惡性腫瘤發病率就相對較少。波羅的海沿岸從事漁業生產的居民,經常大量吃熏魚,惡性腫瘤的病死率達318/10萬。該地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惡性腫瘤病死率僅為149/10萬,消化道惡性腫瘤病死率為38/10萬。有資料報道,我國的貴陽花溪地區,人們也經常食用臘肉、熏魚,胃癌病死率均較高。在熏烤魚肉和烤糊、烤焦的米麵中,都有不同數量的致癌物質產生。由此可見飲食與惡性腫瘤關係密切。

惡性腫瘤患者為什麼會出現營養不良

癌細胞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物質比機體正常組織所消耗得更多,並隨著癌灶的長大而逐日增加,加上患病後機體營養的攝入又不夠,進一步加重了髒腑功能的減退,導致正常的代謝陷入紊亂,逐漸使患者出現惡病質狀態。惡性腫瘤患者的厭食及早飽症狀在早期就會出現,有人認為這是惡性腫瘤代謝產生的毒性物質引起的。晚期患者由於低蛋白、低鉀、貧血、發熱、合並感染等引起食欲缺乏。當癌細胞侵犯消化道時,也可因局部疼痛或壓迫堵塞而使食物難以下咽,同時由於胃腸道功能紊亂使營養吸收減少。蛋白質合成的減少以及不正常丟失(如癌性胸腔積液、腹腔積液),惡性腫瘤對糖利用率增加及脂肪代謝紊亂,都加重了患者的營養不良。

腫瘤康複靠自己三、營養是腫瘤病人康複的基礎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後常有貧血和消化功能減退,特別是消化道手術切除後引起腹脹、食欲減少等症狀,以及有時造成術後感染或形成瘺管、竇道,都可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化療造成的消化道損傷,常見的有舌炎、口腔潰瘍、食管炎、胃炎、腸炎等,均可使患者不能繼續經口攝入足夠的飲食和營養吸收不良,導致營養障礙。

惡性腫瘤患者放療時,可產生放射性黏膜炎,出現咽痛、口幹、吞咽困難、食欲缺乏,以及口腔、舌麵上皮剝脫並形成表淺潰瘍,嚴重時可形成慢性潰瘍。放療還可損傷味覺,造成唾液分泌減少。肺、縱隔或食管的放療,可發生食管炎,引起吞咽疼痛,特別是食管放療後形成纖維化,可導致食管阻塞狹窄而引起吞咽困難。腹部放療可伴有惡心、嘔吐及腹瀉。放療還可使消化道中許多酶分泌降低。由此可見營養不良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並發症之一。

惡性腫瘤患者實施營養康複的意義

在惡性腫瘤康複治療過程中,實施飲食康複計劃能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飲食療法在惡性腫瘤患者的康複醫療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飲食調治,可增強患者的體質,使本來難以忍受的手術、放療、化療等有效的治療方法得以實施,可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尤其是中醫的食養、食補等食療方法,不僅可改善消化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可提高機體髒腑功能,增強免疫係統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惡性腫瘤患者康複。

惡性腫瘤患者如何加強營養

惡性腫瘤屬於消耗性疾病,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營養不均衡、營養不良是常見的。因此,增進食欲、加強營養對惡性腫瘤患者的康複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營養合理,食物盡量做到多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西,少吃熏、烤、醃泡、油炸、過鹹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

酸、甜、苦、辣、鹹五味,每味都有它的特殊作用。酸能收斂,生津開胃;甜能補益脾胃;苦能泄下、燥濕,少量可開胃;辣也能開胃;鹹能通下、軟堅。食品基本上都是以上五味,或幾味混合在一起,惡性腫瘤康複期患者應選擇有一定抗癌成分和有軟堅散結作用的食品。

富有營養的食品種類繁多,除大米、小麥、小米、大豆等外,雞、羊、牛肉是補氣的食品,體虛的惡性腫瘤患者可食用;鴨子、烏龜、鱉、鯽魚、鯧魚是具有補益健脾的食品;海參、海蜇、鮑魚、海帶、荸薺、菱角能軟堅散結,可以消“痞塊”;木耳、猴頭蘑、香菇、金針菇等多種食用蘑菇都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尤其是香菇的營養價值超過所有的蘑菇,含有7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鈣、銅、鐵、錳等微量元素,還含有多種糖和酶,能提高和增強人體免疫力。

蔬菜、瓜果、豆類等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一定防癌和抗癌作用。如黃豆、卷心菜、大白菜均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鉬;西紅柿、胡蘿卜、空心菜、大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B等,其中空心菜營養最好,它含有多種維生素,超過西紅柿數倍。蒜薹、韭黃、菜花、包心菜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外,還含有可增高芳香烴羥基化酶活性的靛基質,可抗禦化學致癌物質的致癌作用。

惡性腫瘤手術前後如何安排飲食

惡性腫瘤患者進行任何手術時,以及手術後的愈合過程中,其對營養的要求都要高於平時。所以手術前,應供給蛋白和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及充足的水分,以改善全身的營養狀況,使之能耐受手術並促進傷口的愈合。如在日常飲食的基礎上增加適量的瘦肉、豬肝、雞蛋、麵食、藕粉及各種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的食物和新鮮蔬菜、水果等。手術後,患者多見氣血兩虛、食欲缺乏,往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一般宜先進流質、半流質飲食,然後逐漸給予益氣之品,如黃芪、大棗、龍眼肉、豬肝、豬血、雞蛋、新鮮蔬菜(胡蘿卜、菠菜、大白菜、番茄)、鮮果(柑橘、檸檬、蘋果、山楂)等食物。

惡性腫瘤化療期間的飲食調配

惡性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由於藥物在殺傷惡性腫瘤細胞的同時,難免會使正常的細胞受到一定損害,產生相應的不良反應,如免疫功能下降、白細胞減少、消化道黏膜潰瘍、脫發等。此時,患者宜補充高蛋白質食品,如出現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可增加健脾開胃食品,如山楂、白扁豆、蘿卜、香蕈、陳皮等。

對於血象下降的患者,在化療時應補充高蛋白質飲食,如牛奶、大豆、瘦肉、豬蹄、海參、魚、動物肝髒及紅棗、花生、核桃、黑木耳、胡蘿卜、赤小豆等。河蟹、黑魚、牛肉、驢皮膠、豬皮膠等也有助於提升白細胞。中醫最重視以髒補髒,因此在化療期間也可適量增加動物骨髓,如牛、羊、豬的骨髓燉湯,或用雞血、鴨血、鵝血、豬血製作的飲食。中醫認為“黑可入腎”,黑色食品可以補腎填髓,有助於血象的提高,可多吃一些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棗等。

化學治療可引起口腔黏膜炎,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潰瘍、疼痛等。此時要保持口腔清潔,進食後刷牙,補充高營養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蓮子羹、雪耳羹、牛奶、豆漿、鯽魚湯等。進食時避免過熱、過酸及刺激性飲食,急性炎症可口含冰塊以減少炎性滲出,出現潰瘍可用蜂蜜20毫升加入維生素C 100毫克研粉漱口。

化學治療損傷胃腸道黏膜,可出現惡心、嘔吐、上腹疼痛、食欲減退等。此時可進食開胃食品,如山楂、扁豆、山藥、白蘿卜、香菇等,同時要少食多餐,避免飽食感。進食要細嚼慢咽,進食時如惡心嘔吐可口服鮮薑汁3~5毫升,飯後1小時不要平臥,可以做些散步等輕微活動。

一些化療藥物可以引起肝損傷,出現轉氨酶升高。此時應多吃苦瓜、綠豆芽、香菇、木耳、猴頭蘑等菌類食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如獼猴桃、蜜桃、蘋果、葡萄等,多喝綠茶、烏龍茶、蜂蜜水。如肝功損傷嚴重,可以用五味子20克,枸杞子20克燉鯽魚湯。一些化療藥物還可以引起腎損傷,如順鉑等,臨床上在使用此類藥物時要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堿性食品)。一旦出現腎功損傷要限製蛋白質攝入,合並水腫要少吃鹽,多吃動物腎髒、烏魚、菠菜和紅莧菜,也可多吃一些富含水分又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西瓜、黃瓜、冬瓜、絲瓜等。

惡性腫瘤放療前後的飲食調配

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在放療過程中合理的飲食非常重要。有些患者因放療反應造成的飲食障礙,使體質進一步下降,從而經受不住疾病的折磨,最終使抗癌治療歸於失敗。因此,要保證放療的順利進行,必須重視飲食的調理。

在放療前,可按照平時的飲食習慣進食,但要適當多吃蔬菜水果。

放療中如出現食欲缺乏,這時要鼓勵患者多進食,以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品為佳,應調動患者的視、嗅覺以增加食欲,調配患者平時喜愛的食物,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口幹、咽痛、食管炎是頭頸部或胸部放療最常見的反應,可食清涼無刺激性的飲食,飯菜的溫度不宜太熱,肉要剁細,蔬菜或水果若無法咽下可以榨成汁飲用,並可口含冰塊、進食少量冷飲,多飲酸奶。

惡心、嘔吐多見於腹部放療時,飲食宜清淡而少油膩,少食多餐,菜中可放少量薑汁以調味,盡量避免不新鮮的、氣味怪異的蛋白質食品及其他食品,也可口含鮮生薑片,或用中藥陳皮、柿蒂、竹茹煎水當茶飲,可減輕胃腸道反應。

腹脹、腹瀉是腹部放射治療刺激腸黏膜引起腸蠕動加快所致,宜食用易消化、稍淡、少油膩的食品,如半流飲食或少渣飲食,忌食含纖維素多的食品及油膩、寒涼食品。

尿頻、尿急、尿痛及血尿是放射性膀胱炎症狀,常發生在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等盆腔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中或放射治療後,這時應讓患者多飲水,多排尿,另加服小蘇打,使尿液呈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