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及時有效治療防轉移2(1 / 3)

二、及時有效治療防轉移2

怎樣看待中醫化痰散結療法

痰濕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一般認為濕聚為水,積水成飲,飲聚成痰,由於水濕痰飲均為津液在體內停滯而成,不能截然分開,故常統稱為水濕、痰濕等。體態肥胖臃腫的人中醫辨之為痰濕蘊結,這是因為中醫認為一身的水氣由脾運化輸布,脾虛則運化不利,運化不利則水濕痰濁蓄積停滯,表現在形體上就是肥胖。另一原因則是飲食不節製、恣食生冷、過食肥甘,損傷了脾胃,脾失健運不能輸布津液所致。水液不化,聚而成濕,停而為痰,積而成水,因此脾的運化失職是痰濕蘊結的關鍵。此外腎陽虛不能化氣行水,亦可濕聚成痰。腫瘤除了氣滯和血瘀兩大重要因素外,還有痰凝和濕聚,表現為氣機阻滯,痰濕凝聚,血凝瘀滯,故而對某些腫瘤發展的某些階段,治療當以化痰濕為主,處方用藥,審因論治,凡有痰凝聚征象皆可用之。以下化痰祛濕抗癌方可作參考:

石蓮消瘤湯

【處方】海浮石、半枝蓮、蚤休、山慈菇、昆布、海藻、山楂、枳殼、白芍、甘草等。

【功能】化痰祛濕抗癌。

【主治】各種中晚期腫瘤。

【方解】方中海浮石、山慈菇、昆布、海藻豁痰祛濕除積;半枝蓮、蚤休清邪熱、除熱毒;枳殼、山楂理氣健脾;白芍、甘草補血以固本。全方以化痰除濕、抗癌為主,使綿綿之瘤積消散於無形。

具有抗癌作用的中成藥有哪些

由於中成藥具有劑量便於控製,藥效穩定,服用方便的優點,所以已被廣泛應用於惡性腫瘤治療。目前臨床使用的抗癌中成藥中既有傳統中成藥,又有國內許多單位根據臨床經驗研製的多種製劑。目前各地應用治療惡性腫瘤的有30多個方劑,如梅花點舌丹、六味地黃丸、複方生脈針、平消片、犀黃丸、抗癌乙片、癌靈一號、複方白蛇酒等,經臨床驗證,確有一定療效。現將臨床常用於惡性腫瘤治療及輔助治療的中成藥簡介如下:

(1)六神丸:由麝香酮(人工麝香)、牛黃、冰片、珍珠、蟾酥、雄黃組成。臨床中常用於治療白血病、上消化道晚期腫瘤、鼻咽癌等。

(2)犀黃丸:由麝香酮、牛黃、乳香、沒藥組成。臨床主要用於肺癌、肝癌、胃癌、腸癌、乳腺癌、食管癌等。功能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活血祛瘀。用於治療乳腺癌、肺癌、腸癌等。現代藥理實驗證明,本藥可有效抑製小鼠梭形細胞瘤和肉瘤的生長。

(3)散結靈:功能軟堅散結,疏肝理氣,用於治療乳腺癌。

(4)百合固金丸:功能養陰潤肺止咳,用於治療肺癌。

(5)荷葉丸:功能涼血止血,用於治療各種癌性出血。

(6)蟾酥製劑:功能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肝癌、胰腺癌等。

(7)莪術製劑:功能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主要成分為揮發油,對宮頸癌有確切療效。

(8)烏頭注射液:能夠改善腫瘤症狀,顯著減輕癌性病痛。

(9)六味地黃丸:功能滋陰補腎,用於治療各種惡性腫瘤屬於肝腎陰虛者,亦用於預防癌前病變。該藥抗癌作用明顯,尤其能抑製食管病變的發生,降低食管癌的發病率,並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10)梅花點舌丹: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用於治療白血病有效率達81%,一般7~10天血象改善,繼而症狀好轉。

(11)三品一條槍:外科常用藥,可有效腐蝕皮膚癌變組織,對皮膚癌療效顯著。

(12)人參製劑:對腫瘤患者的白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可防治原發性肝癌放療和化療引起的副作用。

(13)歸脾丸:該藥由人參、白術、黃芪、當歸、龍眼肉等組成,具有養心安神,益氣健脾的功效。該藥能明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放療後白細胞的生成,可減輕放、化療所致的毒性反應。目前,臨床上不少抗癌方藥多由此方變化而來。

(14)安宮牛黃丸:該藥由牛黃、麝香、珍珠、鬱金等組成,具有清熱開竅,安神鎮痙等功效。可用於癌腫患者出現高熱,神昏,抽搐者;也可用於腦、肺及縱隔等部位的腫瘤治療。

(15)黃連解毒丸:由大黃、黃連、當歸、赤芍等藥組成。能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主要用於消化係統的惡性腫瘤。可抑製癌細胞的發展,減輕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症狀。

(16)雲南白藥:中醫認為該藥有止血和活血的雙重功效。現代研究發現,雲南白藥能抑製腫瘤細胞的異常增殖,對有出血傾向的腫瘤患者效果尤其明顯。

惡性腫瘤治愈與臨床治愈的區別

惡性腫瘤治愈是指各種治療手段所能達到的無癌程度,最大限度地延長腫瘤患者生存期。換句話說,治療惡性腫瘤必須殺滅或清除最後一個癌細胞。為達到這一目的曾經追求擴大根治手術、強化或衝擊化療、根治性放療等。結果卻事與願違,迄今為止,上述治療所能達到的最高療效僅僅是臨床治愈,或者叫臨床緩解,惡性腫瘤的複發和轉移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患者治療後普遍出現生存質量下降,甚至因不能耐受繼續治療而死亡。

所謂臨床治愈,即經治療後症狀完全緩解或者是基本緩解,對機體的損害暫時降到比較低的狀態並存活5年以上,也就是說患者獲得長期存活的很大機會(表3)。腫瘤本身和其他疾病不大一樣,更多的是由自身組織惡變造成,因此本身無所謂好或者不好,體內有很多因素和變化超出我們現在的檢測能力,臨床治愈的患者有一部分還有可能最終複發。

表3化療治療效果較好的惡性腫瘤

病種5年無瘤生存率(%)伯基特淋巴瘤44%~74%絨毛膜癌98%彌漫性大細胞型淋巴瘤64%霍奇金病74%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54%,<40歲40%,>40歲16%肺癌(小細胞)25%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50%睾丸癌(非精原細胞瘤)88%

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即用化學合成藥物治療疾病的方法。化療是腫瘤治療不可缺少的治療手段,對於放療敏感的腫瘤應采取放射治療。

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對一些有全身散布傾向的腫瘤及中晚期腫瘤,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通過化療可使兒童白血病、淋巴瘤、絨毛膜上皮癌、睾丸腫瘤等 10餘類惡性腫瘤達到治愈;對乳腺癌、小細胞肺癌、肝癌等多種惡性腫瘤能提高生存率;對腎癌、胃腸癌、頭頸部癌等一係列惡性腫瘤都有治療效果。現在,手術治療及放射治療配合化療的綜合治療,已成為多數惡性腫瘤患者唯一正確的治療模式,也是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所能選擇的主要治療手段。

惡性腫瘤患者化療需了解的問題

(1)用什麼類型的化療:這取決於所患的腫瘤類型、播散遠近和患者整體健康狀況。每位患者都有所不同,治療是針對每位患者專門設計的,這也表明每個患者對治療的反應是不同的。

(2)化療是否會產生疼痛:一般來說化療是無痛性的,一些藥物靜脈輸注時如果泄漏到靜脈外可感覺到灼痛感。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立即告訴護士或醫生,因為當藥物泄漏時可以損傷靜脈周圍的組織。化療常可在門診進行,患者可不必住院。

(3)治療(化療)持續多長時間:化療常以療程計,療程可有間歇期,以便正常細胞得到恢複。間歇期為1周或數周,取決於藥物的類型和患者的體質。療程數量取決於治療類型和治療目的(治愈或控製惡性腫瘤)。

(4)如何知道化療是有效的:醫生要用數月時間來判斷你的治療效果。患者要接受體格檢查,血化驗,X線檢查。可以向醫生詢問有關檢查結果和那些提示你病情進展的信息。一般情況下,人們對不良反應提得很少。有時人們認為如果沒有不良反應,藥物就無療效。或者如果有不良反應,藥物的療效就很好。但是不良反應對每個患者是不一定相同的,有或沒有通常不是一個治療是否有效的信號。

(5)化療時可以用其他藥物嗎:一些藥物可以幹擾你的化療效果。可在開始化療之前,將自己所用的藥單給你的醫生看,包括瀉藥、感冒藥、止痛藥和維生素。醫生將會告訴你在開始治療之前是否停止服用這些藥物。開始治療後,服用任何新藥或停用已在服用的藥物必須讓你的醫生檢查。

化療藥物有幾種給藥方法

化療藥物根據藥物的特性和不同的腫瘤可有不同的給藥方法,有些藥物可以有不同的劑型而有不同的給藥途徑。

(1)口服:服用方便,但對胃腸道易造成刺激,引起惡心、嘔吐、腹瀉。常用藥物有:丙卡巴肼(甲基苄肼)、洛莫司汀(環己亞硝脲)、優福定、替加氟、潑尼鬆、羥基脲等。

(2)肌內注射:吸收較口服好。常用藥物有:氨甲蝶呤、平陽黴素、丙酸睾酮、苯丙酸諾龍等。

(3)靜脈注射:是目前大多數抗癌藥物給藥途徑,吸收快和完全,但有局部刺激作用,常采用滴注或小壺衝入的方法盡量避免靜脈炎及藥物漏於皮下引起局部組織潰瘍壞死。

(4)腔內注入:胸膜腔、腹腔、心包腔抽液後注入。常用藥物有:氮芥、絲裂黴素、順鉑等藥,局部濃度高、全身毒性少。

(5)椎管內注入:用於治療和預防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腦脊膜的侵犯。常用藥物:氨甲蝶呤、阿糖胞苷。

(6)動脈插管:肝動脈、頸動脈及股動脈插管。

(7)腫瘤內注射:如宮頸癌的局部注射,膀胱癌的膀胱內灌注。

(8)局部外敷:有5氟尿嘧啶軟膏、平陽黴素軟膏。

化療對患者有什麼不良反應

(1)身體衰弱:患者可出現周身疲乏無力、精神萎靡、出虛汗、嗜睡等。

(2)免疫功能下降:化療藥物可損害患者的免疫係統,導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免疫功能指標如E玫瑰花結試驗、CH50、C3補體、T細胞亞群,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白介素2等,在化療後均可不同程度地較化療前下降。大部分抗腫瘤化療藥物有免疫抑製作用。

(3)骨髓抑製:大多數化療藥物均可引起骨髓抑製,表現為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紅細胞、血紅蛋白下降等。

(4)消化障礙:食欲下降、飲食量減少、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很多化療藥物通過刺激胃腸道黏膜引發上述症狀。

(5)炎症反應:發熱、頭暈、頭痛、口幹、口舌生瘡等。

(6)心髒毒性:部分化療藥物可產生心髒毒性,損害心肌細胞,患者出現心慌、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氣短等症狀,甚至出現心力衰竭。心電圖檢查可出現T波改變或ST段改變等。

(7)腎髒毒性:有些化療藥大劑量可引起腎功能損害而出現腰痛、腎區不適等。

(8)肺纖維化:環磷酰胺、長春新堿、博來黴素等可引起肺纖維化,拍胸片可見肺紋理增粗或呈條索狀改變。對既往肺功能差的患者來說更為危險,甚者可危及生命。

(9)靜脈炎:絕大多數化療藥物的給藥途徑是靜脈滴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靜脈炎,病變的血管顏色變成暗紅色或暗黃色,局部疼痛,觸之呈條索狀。嚴重者可導致栓塞性靜脈炎,發生血流受阻。

(10)神經係統毒性:主要是指化療藥物對周圍末梢神經產生損害作用,患者可出現肢端麻木,肢端感覺遲鈍等。如長春新堿、長春堿、長春酰胺、長春瑞濱(諾威本)等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毒性反應。

(11)肝髒毒性:幾乎所有的化療藥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損害,輕者可出現肝功能異常,患者可出現肝區不適,甚者可導致中毒性肝炎。

(12)膀胱炎:異環磷酰胺、斑蝥素、喜樹堿等可使患者出現小腹不適或脹痛、血尿等一係列藥物性膀胱炎症狀。

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化療要謹慎

化療是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進步最快的治療方法。但是化療藥物常“是非不清”、“敵我不分”,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人體正常細胞。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對中晚期患者進行大劑量放、化療,或對產生耐藥的患者再次進行化療往往導致虛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患者死亡。臨床常可見到,中晚期患者死因不是因為惡性腫瘤本身造成,而是由於不科學、不恰當的殺傷性治療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後出現腹腔積液、黃疸等肝衰竭而致死;肺癌胸腔積液化療後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腸癌化療後惡心、嘔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細胞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對晚期惡性腫瘤的治療更重要的是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控製病情,穩中求進,以便獲得長期帶瘤生存。

中醫藥配合化療好處多

化療對機體免疫功能損傷較大,配合中醫藥治療,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延長生存期,減少轉移複發;化療的不良反應往往造成化療失敗,配合中醫藥治療可減少不良反應,有利於化療計劃完成;中醫藥配合化療能起協同和增效作用,提高療效;中醫藥配合介入化療,可增強介入化療效果,減輕介入治療的疼痛、發熱、嘔吐和呃逆、肝損害等不良反應,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化療的並發症和化療後康複需要中醫藥調補。大多數長期生存的惡性腫瘤患者,基本上都有長期服中藥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