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及時有效治療防轉移2(2 / 3)

惡性腫瘤患者哪些情況不宜繼續化療

如果出現下列情況,應考慮暫停化療。

化療以前應檢查血象,如周圍血液中白細胞計數和血小板計數過低,應暫停化療。用抗癌藥物化療期間,由於感染等原因引起體溫超過38℃時應暫停化療或提前結束該療程治療。對於惡性腫瘤所引起的發熱,用藥往往可使腫瘤消退,隨之發熱也得到控製。使用化療藥物後,少數患者的消化道反應相當突出,如出現嚴重的口腔潰瘍導致進食吞咽困難、嚴重腹痛、每日多次腹瀉,甚至出現血性腹瀉,都應停藥,或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緩解症狀。不少化療藥物用藥後有惡心、嘔吐的發生,通常醫師都會采取適當的防範措施以使其減輕這類反應,如個別患者反應已嚴重到難以忍受的程度,也可考慮停藥。出現重要髒器的毒性反應,如心肌損害、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腎炎、膀胱炎等應暫時停止化療。使用抗癌藥物偶爾會出現變態反應,因此,如患者出現過敏性斑丘疹之類皮膚改變應及時與醫師取得聯係,個別較嚴重病例需及時停藥。

化療期間出現惡心和嘔吐怎麼辦

惡心和嘔吐是化療不良反應中最常見和最影響患者治療信心的兩種不良反應。發生頻率和嚴重性因不同的藥物和不同的患者而有所不同。惡心和嘔吐通常發生在化療後幾小時,一般持續時間不長,持續幾天的嚴重惡心和嘔吐並不常見。患者異常惡心嘔吐超過一天,或者惡心得連流質也無法下咽時,一定要告知醫生或護士,改變飲食習慣和服用止吐藥能減輕這兩種症狀。不同的止吐藥對不同的人有效,因此,在症狀減輕前醫生試用幾種藥是必然的,不要輕易放棄,應繼續同醫生一起找出最有效的藥。大約有一半的化療患者在化療前就感到情緒不穩和惡心反應,這叫治療前惡心。對付治療前惡心的最好辦法是放鬆緊張的心態。如果化療時常常感到惡心,那麼化療前幾小時不要吃東西是最佳的辦法。

化療出現脫發怎麼辦

脫發(禿頭症)會影響患者的心情。不是所有的化療藥物都會導致脫發,一些人的頭發也隻是變得稀疏一點。化療引起的脫發,在化療結束後大都會重新長出來,但頭發的顏色或發質可能會有所改變。毛發脫落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不僅僅在頭部,臉上的毛發、手臂和大腿上的汗毛、腋毛和陰毛都會受到影響,但是通常不會馬上脫落。一般來說,化療進行一陣以後,毛發才開始脫落。那時,毛發逐漸或成塊脫落,殘存的毛發也變得幹燥無光澤。脫發的患者應了解脫發是可逆性的,化療結束後頭發可再生,化療前頭顱置冰帽或一嚴緊的充氣止血帶,用藥結束後除去此帶可減輕脫發。

化療後出現疲勞貧血怎麼辦

疲勞是化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輕則精神不振,重則筋疲力盡。疲勞在化療開始階段和結束階段表現得最為嚴重。如大多數其他不良反應一樣,化療一結束,疲勞也會隨之消除。貧血症狀表現為疲勞、頭昏眼花、臉色蒼白、身體發冷。化療期間出現貧血的症狀,應及時把症狀告訴醫生,醫生在治療時會經常檢查患者的紅細胞數量。如果紅細胞數降得很低,就需要輸血或用生長素來促進紅細胞的生長。

化療期間出現感染怎麼辦

感染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通常是口腔、皮膚、肺、尿道、直腸和生殖器官。化療引起的感染源於白細胞數量減少導致患者抵抗力減弱,如果白細胞數量下降很多,醫生會推遲治療、降低化療藥物的劑量或采用生長素來提高骨髓生成白細胞的數量。當白細胞數量很低時,即使非常小心,也不能免於被感染。對已有被感染的跡象和症狀要很注意,並且定期檢查身體,對眼睛、鼻、口、生殖器和直腸部位要特別注意。立即把感染的所有跡象都告訴醫生。在未經醫生許可前,即使發熱,也不要用阿司匹林、退熱淨或其他藥物來退熱。

化療藥物會影響骨髓生成血小板的能力,患者會比平常更易出血或淤血。化療期間皮膚上有淤血的小紅點、尿液泛淡紅、大便發黑有血,應告訴醫生。另外,牙齦和鼻出血、劇烈頭痛、頭昏眼花、虛弱加劇或關節肌肉疼痛這些情況也要注意。醫生在治療期間會經常檢查血小板數,如果太低,就需輸入血小板。

化療藥物會引起口腔、咽喉疼痛、幹燥出血,而且易引起細菌感染。感染在化療時很難對付,而且會引起嚴重問題。因此,采取一切措施來預防感染就顯得很重要。

化療期間出現腹瀉或便秘怎麼辦

當化療藥物影響腸道內表層細胞時,可能導致腹瀉。如果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疼痛和抽筋,就應該看醫生。情況嚴重時醫生會給予止瀉藥,但不要未經醫生許可,服用非處方藥。如果腹瀉嚴重(一天內七八次),要征詢醫生意見,是否進食流質食品使腸胃得到休息。感覺好一點後,逐步進食含纖維低的食物。如果腹瀉不見好轉,就需要輸液來補充損失的水和營養。

一部分患者出現便秘是由於化療,另一些人出現便秘是因為他們相比平常,活動量或營養量減少,或者他們服用了某種止痛藥。如果兩天以上沒解大手,要告知醫生並采取適宜的辦法解決便秘問題。化療期間便秘問題應交由醫生解決,在未同醫生商量之前,特別當白細胞數或血小板數很低時,不要隨便采取辦法處理。

一個階段的化療結束後,對厭食、惡心、頑固性嘔吐、腹痛、腹瀉患者,化療期間大量飲水以減輕藥物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飲食要少油膩、易消化、刺激小、維生素含量豐富。為患者創造一個空氣清新、整潔的環境,多開窗保持室內空氣對流,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及濕度。患者的鼻黏膜和口唇幹燥甚至幹裂時,可以塗抹一些潤滑劑,嚴重的口腔炎、口腔糜爛患者要鼓勵少量多次飲水,保持口腔清潔,給予無刺激性軟食。

化療期間可出現神經和肌肉異常

某些化療藥物會產生外周神經病,引起麻刺感和灼燒感及手腳發麻無力的病症。其他與神經相關的症狀包括身體喪失平衡感、笨拙、拿東西和扣衣服困難、行走困難、下頜痛、聽力喪失、胃痛和便秘。除了影響神經,某些化療藥物也會影響肌肉,使肌肉疲軟無力和疼痛。雖然化療使神經和肌肉的功能會受到障礙,但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嚴重,通常都很短暫,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好轉。患者一旦感覺到神經和肌肉方麵的異常,應馬上告訴醫生,必要時暫時停止化療。

什麼是腫瘤的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指利用各種類型的射線治療惡性腫瘤的一門科學,是通過射線使腫瘤細胞及組織遭到殺滅破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其特點是對幼稚和生長旺盛的腫瘤細胞作用很大,缺點是放射性破壞和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對周圍正常組織細胞也有一定的損傷。

放射治療包括體外照射、近距離照射等多種照射方式。體外照射是將加速器、鈷機等所產生的高能射線根據放射腫瘤學家的治療要求穿透患者的皮膚表麵照射到腫瘤內進行治療。近距離照射是將特殊的微型放射源通過患者的自然腔道或穿刺直接放入腫瘤內進行治療。兩者相互配合可以在腫瘤內形成高劑量治療區,同時避免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受到不必要的照射而出現放射並發症。

對不同類型的惡性腫瘤,根據治療目的不同,放療可分為根治性放療和姑息性放療。根治性放療是指應用放療方法全部而永久地消滅惡性腫瘤的原發和轉移病灶。適用於臨床Ⅰ、Ⅱ期及部分Ⅲ期病例。放療所給的劑量需要達到根治腫瘤的劑量。姑息性放療是指應用放療方法治療晚期(常為Ⅳ期)惡性腫瘤的原發和轉移病灶,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現代的放射治療科技含量很高,遠不是人們所想像中“畫畫線”那麼簡單,更不是有些人認為的“理療”。腫瘤被確診後,如需放療,首先需做放療前的準備,包括CT、MRI檢查,肝腎功能、血常規、B超、胸片等檢查,醫生將根據影像學檢查、臨床檢查及病理檢查確定放療範圍,選定射線的類型及照射劑量,再係統製定放療計劃。

放療適用於什麼樣惡性腫瘤患者

放療的適應證較廣泛,對放療敏感的惡性腫瘤如惡性淋巴瘤、鼻咽癌、精原細胞瘤、宮頸癌、皮膚癌等放療可使其瘤體消失,有可能根治。對放療不太敏感的惡性腫瘤,亦可試作放療,以求瘤體縮小,延緩其發展。對某些早期惡性腫瘤,如宮頸癌、鼻咽癌、皮膚癌,可以作根治性放療,使患者獲得長期,甚至終身生存。對晚期及某些惡性腫瘤,可作姑息性放療,以減少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命。如對骨轉移、腦轉移放療可以止痛,對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難可明顯緩解,對縱隔惡性腫瘤壓迫引起的呼吸困難亦可明顯緩解,較藥物更有效。放療可以作為單獨的治療手段,亦可配合手術做術前、術中或術後放療。或配合化療、中醫藥進行綜合治療。因此應用廣泛,約有40種惡性腫瘤適用放療(表4)。

表4放療可治愈的早期癌

病種5年無瘤生存率乳腺癌(婦女)29%宮頸癌60%霍奇金病71%~88%肺癌9%鼻旁竇癌35%鼻咽癌35%非霍奇金淋巴瘤60%~90%前列腺癌67%~80%睾丸癌(精原細胞瘤)84%咽癌10%

放療有哪些不良反應

由於放療是利用射線來殺滅腫瘤細胞,在殺滅腫瘤的同時對正常組織有一定影響,視腫瘤部位、患者一般情況、病期早晚、有無並發症等反應各有輕重。主要表現有:全身反應,如乏力、食欲差、頭暈、白細胞下降等。局部反應則因治療部位不同而表現各異,如:照射野內皮膚幹性皮炎和濕性皮炎,以後可形成放射性纖維化;照射口腔可引起涎腺分泌功能下降,出現口幹、口腔黏膜反應;照射膀胱和直腸可引起放射性膀胱炎(小便次數多、尿痛、血尿)和放射性直腸炎(大便次數多、墜脹、紅白凍樣);腦照射量過大可引起腦壞死,脊髓照射量過大可引起截癱等。這些不良反應一般都能夠耐受,經過必要的對症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包括一些中晚期患者)均可以順利完成放射治療。

放療皮膚反應及創傷的處理

放療區皮膚於放療數日後出現皮膚紅斑,這是放療後血管擴張、局部充血的結果。隨著放療次數的增加紅斑區進一步擴大,會有輕度腫脹伴有癢感,進而放療區皮膚會出現色素沉著而變黑,大約照射到20次以後會出現表皮的剝脫,形成潰瘍。與此同時周圍未被照射的正常皮膚細胞會不斷修複照射區,從而使其愈合。高劑量放療後,放療區皮膚會出現色素沉著或減退呈花斑樣改變,有毛細血管擴張、皮膚纖維化變硬等變化。照射區皮膚的這些變化為正常的放療反應。

放療早期,如局部紅腫時可用一些收斂止癢的藥物如薄荷澱粉。放療照射區皮膚發生破潰、流水是放療到一定時間時皮膚發生的較為嚴重的反應,是受照射區域皮膚細胞被損傷的速度超過正常皮膚細胞修複速度的結果。此時要注意充分暴露破潰區,腋下皮膚破潰時要多上舉上肢,充分暴露腋下皮膚破潰麵;減少局部的摩擦,切忌抓撓;盡量穿棉質內衣而少穿化纖內衣,保持內衣柔軟幹淨;不使用刺激性強的香皂和其他洗滌用品以減少局部刺激,不用過熱的水洗澡,不能暴曬局部等。氫化可的鬆、魚肝油可有效止癢、消炎,並能促進皮膚的愈合,可以適量的用一些。對於皮膚破潰同時合並的細菌感染,若較輕較局限,可外用抗炎藥膏;當感染較重時,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後期的皮膚色素沉著、花斑樣改變不必作特別的處理,一般是不可逆的。對於皮膚纖維化變硬,可使用一些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的藥物,如複方丹參片、脈管炎片等。

如何處理放療引起的發熱

放療過程中發熱的情況時有發生,原因有多方麵:放療本身造成的組織損傷,尤其是癌組織壞死吸收可引起低熱;放療不良反應引起的血象下降、免疫功能減退,也易合並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起發熱;使用化療或其他免疫增強藥物等,也可造成發熱加重。因此出現發熱時,應首先明確原因,以便正確處理。發熱後可視程度不同采取相應處理措施。低於38℃的發熱,可不用退熱藥物,多飲溫開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多能耐受並穩定至正常。如體溫超過38℃,引起明顯頭痛或全身不適,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退熱藥物,如阿司匹林、解熱止痛片等,也可用濕毛巾行頭部冷敷,待進一步明確發熱原因後再做相應處理。如應用抗生素控製細菌感染,應用抗病毒藥物控製病毒感染,或適當調整原來的放療方案等。如體溫持續升高達385℃以上,應暫停放療,穩定病情,靜脈輸液給予支持,必要時應用抗生素、維生素及適量腎上腺皮質激素。

放療過程中患者需注意什麼

第一,在治療過程中不需忌口,患者宜多食用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加強營養,配合放療。

第二,應保持照射區皮膚清潔,避免日曬、摩擦或機械性創傷,不濫用酸性、堿性、碘酒、油膏等藥品,發現受照皮膚潰破時找醫生處理。照射標記線,必須清晰可見;每日可用水清洗皮膚,嚴禁用香皂類清洗以防止標記線洗掉,稍有模糊時要找醫生用專用墨水重畫,千萬不要自作主張,自己描或家屬畫,以免造成治療部位失誤或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