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子的(2 / 2)

偶爾的,也有人稱秣慎語為太陵公主的,比如說在其它國家求親的國書中的稱謂,秣慎語的名諱仍是太陵公主。

太陵公主雖是公主之尊,但南塗國版圖不大,商業氣氛卻極濃,慎語公主從知事起便時常出宮遊玩,竟也沾染了些市井俗世之氣。

南塗國王室在在民眾之中的口碑不是不好,當然也不是好,而是幾所未聞,因為除了南塗國的年滿六十的長者之外,基本上沒有人見過國君,未聽過國君倒行逆施,同時也未見國君行過善舉,國君存在的意義便是生了一個貌可傾國的慎語公主。

塗南國在亡國前的四十年,先是由丞相君與輔政,一切國計民生的大政方針均出自於這位老人,君丞相亡故以後,車騎將軍接過君丞相手中的旗幟,繼續輔政大業,直至塗南滅國。

塗南圖在亡國之前,一派欣欣向榮之氣。

宮闈平靜,塗南王仍把自己關於內院煉那萬古亙變的丹藥,後妃們偶爾遊園、偶爾圍坐繡花、玩牌,一派和諧,無紛爭,無宮亂。

民間太平,民眾們並不曾留意哪朝天子哪朝臣,釀酒的依舊釀酒,磨豆腐的依舊磨豆腐,依舊呼朋喚友、隔三岔五的去逛一次賭坊、幸一回青樓。

在這樣的內外環境下,秣慎語慢慢長大,在時光的雕琢下,慎語小姑娘終於成就了她一顰一笑盡是風情的傾國之姿。

還好,塗南國沒人把她這絕美的公主視為亡國之象,當然也沒人把她視作中興之象,可見,無論是王室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大多數人的世界觀都是正常的、客觀的。

從秣慎語十二歲那年開始,除了西疆的女主,沂國和代國每一年都會遞來國書,求娶這位越來越美的太陵公主,其母和妃為避免自己的女兒被送去和親,竟帶了女兒往娘家避了兩年時間。

這兩年時間裏,別說民間人士,連慎語的父親南塗王也不曾見過女兒,有一種說法是和妃故意帶了女兒離開皇家,欲再不歸王室。這個說話不攻自破,驃騎將軍趙沫夷領兵迎回了消失兩年的和妃與十四歲的慎語公主。

十四歲的慎語公主此時與兩年前的嬌美又不相同,身量高了不少,少了孩童時期的圓潤,麵貌愈加動人。

迎回公主的那天國宴上,慎語公主盛裝出席。

遠遠的身著淡黃色的宮裝的慎語站在和妃身側,像是突然間從滿目繁華的宮殿間劈出來一方小天地,君臣仆役與那亭台樓閣一般皆是背景,慎語的容顏讓時光悄然停止,天氣瞬間變色。

趙沫夷伏在殿前,跪拜著這位剛被自己迎回的美貌公主,抬眼前,已收不回目光,慎語公主正盈盈看著自己。

眉若細柳

一雙墨黑眸子映得眼若秋水,盈盈帶了笑意

鼻小巧而挺直,鼻尖隱有汗意,估計是宮裝繁重

雙唇不點而紅,微薄且微翹,顯得活色生香,美色無邊

麵色瑩白、雙頰微紅,一把青絲綰了個花冠便垂在了後麵,長及腳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