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說:“可惜,當時沒提及這段英雄蒙冤落難的日子。幾十年了,我始終忘不了曹海林的那句話,‘當娘的有時也會錯怪自己的兒子’。何等寬廣的胸懷。一位在舊軍隊中浪跡多年後投身革命,又遭冤屈的共產黨人能說出這樣的話,有這樣坦蕩的心境。我們自愧不如啊。”

在曹海林去世之前,阿裏地區黨史辦和雲南民族工作部的三位同誌去阿克蘇看望曹海林,客人們深為他一生屢受委屈,身心受到嚴重摧殘而鳴不平,表示替他上書黨中央。曹海林當即謝絕了他們的好意,並說:“不能再為這件事麻煩中央領導同誌了。1954年全國人民慰問解放軍時,組織上就給我們平了反,盡管1958年反右和‘文革’中,又有人翻騰出來,可那不是黨的本意,隻要自己清清白白,問心無愧,管他別人怎麼折騰呢,隻要心裏覺得對得起黨就行了。”

1987年,雲南民族工作部的兩位同誌在曹海林去世後,正式向中央申訴了“叛國集團”案給當年的英雄們一生所帶來的數度冤屈。兩同誌在申訴材料的抬頭上莊重地寫下了當時中央六位領導人的名字: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勳、胡啟立同誌:

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王震同誌: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同誌: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誌同誌: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餘秋裏同誌:

……

黨沒有忘記受冤的兒子,昆侖高原沒有忘記蒙難的英雄,雪山也記得那段沒有了黑白,沒有了忠奸的日子。那是曆史留下的創傷,那是不負責任的人歪曲了的曆史。

1952年元旦前後,在第二個苦難季節中飽受高寒、缺氧和饑餓之苦的英雄連的64名官兵,勇敢地擔當起阿裏高原第一代戍邊軍人的光榮任務後,以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之心、熱血之軀,堵住了上百公裏帝國主義勢力隨意進出的通道。然而,被阻擋在國門之外的所謂“探險隊”、“朝山拜海團”、“商隊”、“考察團”等旨在破壞我實現《十七條協議》的帝國主義勢力,決不會甘心於自己的失敗,利用英雄連電台故障之機,先是造謠英雄連“非法越境”、“侵略鄰國領土”,但在我上級機關兩度派人調查,證實純屬誣蔑後,又采取了更為險惡的陰謀。英、美、印等國電台紛紛造謠說什麼“中共軍隊駐藏北一部,因不堪忍受中共之壓迫,近日多次派員與某國駐軍接觸”,“有請求受降之意”等等。

而此時,國內正值“三反”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時期。有人開始第二次懷疑這支“起義不久組建的連隊”了,更多的人則是出於關心這支英雄連隊,過問他們的下落、麵臨的處境。不久,一個由中聯部和西藏聯絡部聯合派出的工作組進駐英雄連。可惜聯絡官員帶著一心想“打大老虎”、“抓三反典型”的錯誤指導思想,利用個別同誌所謂的不滿言論和外國電台提供的“證據”在英雄連提出了一個“打馬(馬占山)攻曹(曹海林)”的錯誤口號。他們用搞逼供信、行車輪戰、連夜突審等手段,使一位戰士在嚴刑之下,屈打成招。信口編造了一個所謂“以曹海林為司令。馬占山為副司令,烏買爾為後勤部長,並經常開會派人和國外聯係”的“叛國集團”。

然而,幾位不負責的聯絡員,竟以此為證據,認定了曹海林等人的“叛國罪”,下令緊急集合,繳了英雄連全體官兵之械,武裝看押了曹海林、楊富成、韓宗保、烏買爾、周奎琪等30餘人。

一夜間,英雄蒙難,豐碑坍塌,千裏昆侖,駝鈴哀怨,悲歌縈繞。就這樣,曹海林等幾十位所謂“叛國集團分子”被嚴格看押了(失職的、不負責任的聯絡官員,卻因製造了“打虎”冤案有功,被記功一次,直到1954年冤案平反時,西藏軍區才撤銷他們的所謂“功績”)。根據聯絡官員提供的調查材料和所謂“證據”,西藏有關部門隨即確認案情屬實,建議中央批準“就地正法曹海林等七至八個人”。幸虧新疆軍區王震、左齊等將軍,懷疑此案有假,經再三交涉,上級決定將“叛國集團”押解回新疆再行調查處理,曹海林和他的戰友們才被綁上駝背,押回了新疆。從此蒙冤的英雄,才沒有被“就地正法”。

幾千公裏的押解路上,“囚犯”們在經曆著一次特殊的考驗。許多人的心裏滴淌著鮮血,臉上掛著淚水。沿途不斷有人想以死洗清不白之冤,以絕食抗爭強加的委屈。兩個多月的囚道生活,當他們被押解到葉城時,由於長期被捆綁在駝峰馬背上,許多人雙腿都被磨爛生了蛆,多數已不能站立了。

彭清雲得知這一消息時,他離開先遣連已經兩個多月了。1952年元旦之後,這位當年在壺梯山戰鬥中榮冠全軍的特級戰鬥英雄,以新疆部隊和進軍西藏部隊雙重代表身份,奉命去北京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全國代表大會。那天,他告別了先遣連生死與共的63名戰友,一人三騎,馱著半麻袋戰友們為他準備的野牛肉幹(當時先遣連已斷糧)上了路。臨行前,曹海林拿出7條哈達,請他代表英雄連獻給毛主席、朱總司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曹海林說:“如果能見到毛主席。請告訴他老人家放心,再苦再難我們也要堅持到最後的勝利。一句話,先遣英雄連就是剩最後一個人也要堅持到底,保證讓五星紅旗永遠飄揚在阿裏高原上。這7條哈達是剿匪時,革吉、改則、三科兒的群眾請我們轉獻給黨中央和毛主席的。”

5月初,當彭清雲輾轉千裏,經拉薩到達了昌都。當天李覺將軍就召見彭清雲。幾番寒暄之後。將軍告訴彭清雲:“你那個連隊出事了,要集體叛逃。已被繳械看押了。”

彭清雲一愣馬上說:“絕對不可能,我的連隊絕對幹不出對不起黨的事來。如果這樣,我要馬上返回阿裏,請組織上向上級彙報。我不去北京了。”

李覺說:“你要相信組織,不要感情用事。你回去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他們現在早被解除武裝。正在押解回新疆的途中。”

彭清雲就這樣在西藏和西南軍區幾位領導同誌的勸說下,來到了北京。但是他不相信他的戰友們會在經曆了大苦大難之後,叛離祖國。他了解那63名生死與共的戰友。會議期間,他找到當時的總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將軍、李貞將軍等人,反映了先遣連的冤屈,談了自己的看法。有一天,李貞將軍找到彭清雲說:“小彭,老甘讓我告訴你,晚上去家裏吃頓飯,不管你的連隊怎樣,你還是咱們西北的英雄嘛,老甘有話跟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