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熱證患者的臨床表現還可見到神昏譫語,腹脹滿痛拒按,大便秘結,尿少色黃,舌紅苔黃燥,脈洪、滑、數、實等。
分析其機理:在熱邪、陽邪的作用下,機體陽氣偏盛,產熱過剩,因而有惡熱或發熱、尿黃、舌紅苔黃、脈數等熱象。陽盛則機體的機能亢奮,所以有煩躁不安、神昏譫語等症。有熱必傷其陰液,陰傷則失於滋潤,所以有口渴、尿少、便幹之症。
辨證要點
①主要病機:外邪入裏化熱,或熱邪直接侵入髒腑以致裏熱熾盛。
②辨證依據:熱象、傷陰、熱擾心神的臨床表現。
此種辨證方法適應於五髒、六腑之實熱性疾病的辨證。
(七)虛寒證
虛寒證,是指體內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
馬某,女,72歲。就診時表現:精神不振,少氣懶言,麵色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白,脈沉遲無力。
患者因年邁體虛致髒腑陽氣不足,產熱功能減退,就會有畏寒肢冷,脈沉遲無力等症。陽虛則功能下降,興奮性降低,故有精神不振、少氣懶言等虛性表現。故此患者應辨為虛寒證。方劑宜選理中湯。
辨證要點
①主要病機:陽氣虛衰,寒從內生,機能衰退。
②辨證依據:畏寒肢冷、腹痛喜暖喜按、便溏尿清的虛寒之象和機能衰退的精神不振、少氣懶言等症共見。
此外,陽虛所致的虛寒證是虛而有寒,但以虛的特征為主,外感寒邪所致的實性寒證是以寒象特征為主,辨證時一定要加以區別。
(八)實寒證
實寒證,是指陰寒之邪侵襲人體,陽氣被遏所表現出的證候。
李某,男,36歲。就診時表現:惡寒喜暖,麵色蒼白,四肢欠溫,腹冷痛拒按。查其舌脈,舌淡苔白,脈遲有力。
患者惡寒喜暖,麵色蒼白,四肢欠溫,腹冷痛拒按是一派寒象。因其脈遲有力,故可辨為實寒證。方劑宜選附子理中湯。
實寒證除惡寒喜暖,麵色蒼白,四肢欠溫,腹冷痛拒按諸證外,還可見到大便溏瀉或冷秘,或咳喘痰鳴,口淡多涎,小便清長,脈遲有力或沉緊。
分析其機理:外寒傷人,傷及內髒就可產生實性寒證,由於寒為陰邪,遏傷陽氣,所以症見惡寒、四肢欠溫等寒象。此時陽氣受到鬱遏而不能發揮其溫煦作用,故有麵色蒼白、冷痛等特點。寒證津液不傷,所以有口不渴、小便清長之症。
辨證要點
①主要病機:寒邪直中髒腑,陽氣被遏。
②辨證依據:突出的寒象,痛處冷痛拒按、脈遲有力或沉緊。
此外,實寒證具有病程短、發病急的特征。
小 結
本講重點討論了虛證和實證的辨證方法,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綱領,即虛與實主要是反映病變過程中人體正氣的強弱和致病邪氣的盛衰。同時對虛證實證的錯雜、轉化、真假等相關內容也進行了討論。由於邪正鬥爭是疾病過程中的根本矛盾,陰陽盛衰及其所形成的寒熱證候,亦存在著虛實之分,所以分析疾病中邪正的虛實關係,是辨證的基本要求,因而有“百病之生,皆有虛實”之說。通過虛實辨證,可以了解病體的邪正盛衰,為治療提供依據。實證宜攻邪,即去其有餘,虛證宜補正,即益其不足,虛實辨證準確,攻補方能適宜,才能免犯實實虛虛之誤。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素問?通評虛實論》),這是最早,也是最為經典的“虛”“實”概念定義。所謂實證,是指邪氣盛為病機的證候。所謂虛證,是指以正氣不足為主要病機的證候。後世乃至本講所敘述的虛證實證相關內容,就是以此為據討論的。學習本講時,重點要掌握虛證、實證含義,虛證實證鑒別要點。熟悉虛證實證的關係,以及虛寒證、虛熱證、表虛證、表實證的辨證要點及其意義。了解其中介紹的相關內容及相關證候產生的機理。
(張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