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戚繼光《拳經》到陳王庭的太極拳
——太極拳武術屬性研究之一
蔣家駿
我國武術,曆史悠久,門派繁多,有拳興於齊國之說。“齊人隆技擊”這句話出於《荀子》一書。荀子是戰國時期人,長期生活在齊國。他親眼目睹到當時齊國興盛技擊之類拳術的活動,所以把“齊人隆技擊”記載下來了。自春秋以來,齊國就是東部的一個大國。齊桓公(公元前685年)即位以後,又任命了善於理國的管仲為相。管仲為了幫助齊桓公建立霸業,努力進行社會改革,並且提出了“寓兵於農,兵民合一”的政策,把軍事組織和行政組織統一起來。這種辦法,可使百姓平時為農,戰時為兵,既不增加國家負擔,又擴大了兵源。
為了加強軍事力量,各下級單位,都要向上級推舉人才,否則就要論罪。管仲提出:“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股是指大腿,肱是指胳膊),筋骨秀出於眾者,有則以告。”(《管子,小匡》)。拳勇和筋骨秀出於眾者,一是指身強力壯,二是指懂得用力的技巧。經管仲這一提倡,拳術活動在齊國有了很快的發展。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集《詩經》,也有一些記載。如“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指出如果沒有武力和勇氣,那就成了混亂的根源。
《詩經》《管子》《荀子》的記載,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了,可見拳術早有發端。此後,由於拳術便於近戰,練習起來又極簡便,所以在我國各地和各民族中間,有了很大的發展,並逐漸形成了南拳、北腿、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拳、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又有以柔為主的綿張短打和至剛為用的呂紅八下。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等類別——各有所長,也各有所偏。發展到明代,名將戚繼光為了訓練士卒活動身手,提高技藝,從民間古今著名的十六種拳法中,擇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勢編成拳套,稱作《拳經》三十二勢,作為士兵練習技藝和刀、槍、劍、棍等兵器的“武藝之源”。他所吸收的拳種遠及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的三十二勢長拳。長拳短打,用剛用柔,剛柔相濟,兼收並蓄,去蕪存精。技擊方法包括有踢、打、拿、跌,其拳法“勢勢相承,遇敵製勝,變化無窮,微妙莫測”。有力矯正了當時流行的“滿片花草”,供人觀賞的華而不實的花法套路的弊害,成為一種從群眾中來經過實踐驗證的切合時代需要的新的武術學派。
就現有的武術史料來看,戚繼光是研究和整理民間武術的傑出人物,其目的是為了當時的政治服務,訓練士卒掌握“臨陣實用”的武藝,成為勁旅,南平倭寇,北固邊塞,保衛國家。他的武術為軍事服務,軍事又為政治服務的主張,和當時另外兩位抗倭名將俞大猷和唐順之的抱負相同。戚繼光不僅虛心學習“臨陣實用”的武藝,而且學習研究各家拳法,經過實踐驗證,去蕪存精,創編拳經三十二勢。從中不難看出戚繼光拳學方麵的造詣也是十分高超的。
戚繼光在拳學方麵研究和實踐不斷地進取和學習,他還向俞大猷學習過棍法,向唐順之學習過槍法。他這種銳意進取,不拘泥於古人成法和大膽革新的精神,對後世繼承、研究和整理武術技擊、套路起了很大的作用。
探索太極拳的武術屬性,不能不從整理研究明代民間武術的戚繼光說起。
根據我掌握的大量資料的分析研究,後於戚繼光研究整理當時各家拳法就有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庭(1600—1680),又名奏庭。據《陳氏家譜》記載:“在山東稱名手,掃蕩群匪千餘人——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之人也”。
在陳王庭的遺詞中有:“歎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匪,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隻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據《陳氏拳械譜》陳王庭所造拳套,有太極拳(又名十三勢),五套捶(五路),長拳一百零八勢,炮捶一路。單是從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勢,就被吸取了二十九勢之多,《拳經》歌訣理論均被采用。
陳氏後人於康熙58年(1719年)為陳王庭立墓碑而無碑文,根據《陳氏家譜》所記載陳王庭“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顯係在改朝換代後不敢提及陳王庭在明抗清為官事跡,飾詞為“清初文庠生”以免禍及後輩。
陳王庭是戚繼光以後整理民間武術的傑出人物,他和戚繼光出身同是行武,接觸的武師較多,有利於彙合眾長,加以繼承和創新。陳王庭在整理武術技擊上,也顯然受到戚繼光的影響很大。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勢是結合古今十六家拳法、去粗取精、精心構思,擇三十二個勢子編成拳套,作為士卒訓練武藝提高技擊的“武藝之源”。陳王庭從中吸取了有二十九勢之多,編入太極拳套路。(注一)《拳經》三十二勢以“懶紮衣”(注二)為起勢,陳王庭所造拳套七路,也都以“懶紮衣”為起勢,所編製拳譜(即拳式名稱)和《拳經總歌》,也擷取戚繼光《拳經》文辭。因此說太極拳的編造,武術的屬性,是以《拳經》三十二勢為基礎的。至於從其他拳種吸取了哪些,雖然無法考查,但從七套拳的勢名之多,可以推想所采的拳種是相當多的。從雙人打手(今名推手)和雙人的粘劍、粘槍的方法,在俞大猷、戚繼光、唐順之、程衝鬥、何良臣、茅元儀等武術著作中,都未有記載;在當時現存的各家拳種也沒有這種訓練方法,這是陳王庭獨創性的訓練的競技方法,解決了不用護具也可以練習徒手搏擊技巧和提高擊劍、刺槍技術問題,這也是在我國武術史上一項創造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