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常用中藥(2 / 3)

【用法用量】煎服,4.5~9g。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血虛發痙、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

8.黃 柏

為芸香科落葉喬木黃檗(關黃柏)和黃皮樹(川黃柏)的幹燥樹皮。

【性味歸經】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

【功效主治】①清熱燥濕。本品苦寒沉降,清熱燥濕,長於清瀉下焦濕熱。用於濕熱帶下,熱淋腳氣,瀉痢黃疸。②解毒療瘡。本品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瀉火解毒。用於瘡瘍腫痛,濕疹濕瘡。

【用法用量】煎服,3~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清熱燥濕解毒多生用;瀉火除蒸退熱多鹽水炙用;止血多炒炭用。本品苦寒,容易損傷胃氣,故脾胃虛寒者忌用。

9.牡 丹 皮

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幹燥根皮。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主治】①清熱涼血。本品微寒,能清營分、血分實熱,有涼血止血之功。用於斑疹吐衄。又本品辛寒,善於清透陰分伏熱。是治療無汗骨蒸之要藥,用於溫邪傷陰,陰虛發熱。常與鱉甲、生地黃、知母等藥配伍。②活血祛瘀。本品辛性苦泄,有活血行瘀之功。適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癥瘕,跌打損傷。③散瘀消癰。本品苦寒,清熱涼血之中,又善於散瘀消癰,用於癰瘍腫毒,腸癰腹痛。如:配伍大黃、桃仁、芒硝等藥治療腸癰初起。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項】清熱涼血生用,活血散瘀酒炒用,止血炒炭用。血虛有寒、月經過多及孕婦不宜用。

10.丹 參

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

【功效主治】①祛瘀止痛。本品為活血化瘀之要藥,善通行血脈,祛瘀止痛,廣泛用於各種瘀血證。用治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跌打損傷、癥瘕積聚及風濕痹痛等。如治血脈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等同用。如用治跌打損傷、肢體瘀血作痛,常與當歸、乳香、沒藥等配伍使用。②涼血消癰。本品性寒涼血,又能活血,有清瘀熱以消癰腫之功。用治瘡瘍癰腫。常配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注意事項】反藜蘆。

11.紅 花

為菊科植物紅花的筒狀花冠。

【性味歸經】辛,溫。歸心、肝經。

【功效主治】祛瘀止痛。本品善於通暢血脈,消腫止痛。為治跌打損傷,瘀滯腫痛之要藥。用治跌打損傷,常與木香、蘇木、乳香、沒藥等配伍同用。其較好的活血祛瘀止痛效力,亦善治心腹脅肋諸痛,如血府逐瘀湯中配伍桃仁、川芎、牛膝等治療瘀滯腹痛等。本品常配伍三棱、莪術、香附等以祛瘀消癥,用於治療症瘕積聚。另外,取本品活血化斑之功,用於斑疹色暗,熱鬱血瘀者,以番紅花為優,因其性涼有涼血解毒之功。常配當歸、紫草、大青葉等以活血涼血泄熱解毒。如《麻科活人書》當歸紅花飲。近代有以紅花注射液肌注,治多形性紅斑者。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有出血傾向者不宜多用。

12.黃 芩

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幹燥根。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

【功效主治】①清熱燥濕。本品苦寒,清熱燥濕,能清肺胃膽及大腸經之濕熱,尤善清中上焦濕熱。用於濕溫暑濕,濕熱痞悶,黃疸瀉痢。②瀉火解毒。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實熱;用於肺熱咳嗽,熱病煩渴及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之證;又本品兼入少陽膽經。亦可用治癰腫瘡毒,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事項】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熱多酒炒用。本品又分枯芩即生長年久的宿根,善清肺火;條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善清大腸之火,瀉下焦濕熱。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13.蛇 床 子

為傘形科植物蛇床的幹燥成熟果實。

【性味歸經】辛、苦,溫。有小毒。歸腎經。

【功效主治】①殺蟲止癢,燥濕。用於陰部濕癢,濕疹,疥癬等。蛇床子性味辛苦溫,能燥濕殺蟲止癢。②溫腎壯陽。本品內服有溫腎壯陽作用。適用於腎陽衰微,下焦虛寒所致的男子陽痿、女子宮冷不孕之證,常與熟地黃、菟絲子、五味子、肉桂等同用,以溫腎益精。此外,本品又有散寒祛風燥濕作用,亦可用於寒濕帶下、濕痹腰痛等證。

【用法用量】外用15~30g,煎湯外洗;或適量研末外摻;或製成油膏、軟膏、栓劑外用。煎服,3~9g。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或下焦有濕熱者不宜內服。

14.黃 芪

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主治】①補氣升陽。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用治脾胃氣虛及中氣下陷諸證。脾氣虛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術等藥配伍。本品長於升陽舉陷,用治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髒下垂。常與人參、升麻、柴胡等配伍。②益衛固表。黃芪能補肺氣、益衛氣,以固表止汗。用治肺氣虛及表虛自汗,氣虛外感諸證。用治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配伍。用治表虛自汗,常與牡蠣、麻黃根配伍。用治體虛易感風邪者,常與白術、防風等配伍。③托毒生肌。黃芪能補氣托毒,排膿生肌。用治氣血不足,瘡瘍內陷的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常與人參、當歸、升麻、白芷等配伍。此外,痹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配伍活血藥以補氣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