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篇 第6章 腧穴與經絡美容2(2)(3 / 3)

(2)太衝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足背側,第1、2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中。

功用:清肝明目。

主治:腳部保健按摩。各種眼疾、黃褐斑、外陰瘙癢、麵肌痙攣、月經

不調。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蠡溝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麵的中央。

功用:清熱除濕。

主治:腳部保健按摩。陰部瘙癢疼痛、濕疹、痤瘡、丹毒、月經不調、子宮脫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4)期門

定位:仰臥,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功用:疏肝理氣。

主治:腳部保健按摩。麵部黃褐斑、濕疹、痛經、乳腺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十三)督脈

1.經脈循行 督脈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向後行於脊柱的內部,上達項後,進入腦內,上行巔頂,沿前額下行鼻柱,止於上牙齦。

2.本經美容特點

(1)督脈總督一身之陽,陽脈之海,故臨床上用以治療熱證、因經絡或髒腑陽虛所致的損美性改變:麵色發白,毛發稀疏,肥胖或消瘦等。

(2)本經行脊柱內至腦,上達巔頂,下循至鼻柱。可以疏通頭麵血脈,加強新陳代謝。故可以治療頭項病證、鼻部疾患及毛發病變。

3.本經常用美容穴位

(1)長強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在尾骨端下,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功用:益氣活血。

主治:陰部濕疹、痔瘡、便秘、脫肛。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斜刺,針尖向上與骶骨平等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腸,以防感染。

(2)腰俞

定位:俯臥位。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

功用:活血清熱。

主治:月經不調、內分泌紊亂、痔疾、脫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命門

定位:俯臥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益腎壯陽。

主治:麵色無華、毛發枯槁、蕁麻疹、陰部濕疹、月經不調、硬皮病、周身水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靈台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清熱散結,除瘡美膚。

主治:蕁麻疹、痤瘡、酒渣鼻、口瘡、丹毒等癰瘡癤腫病症。

刺灸法:斜刺0.5~l寸,或三棱針點刺放血。可灸。

(5)神道

定位:俯伏坐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清熱通絡。

主治:銀屑病、痤瘡、酒渣鼻、黃褐斑、心痛、神經衰弱。

刺灸法:斜刺,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6)大椎

定位:俯伏坐位。當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清熱通陽。

主治:痤瘡、黃褐斑、蕁麻疹、濕疹、銀屑病、瘙癢症、疔瘡癤腫、丹毒、發熱性疾病、紅斑狼瘡。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寸,或三棱針點刺放血。可灸。

(7)風府

定位:正坐位。在項部,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

功用:祛風清熱。

主治:脫發、風疹、瘙癢症、失聲、頭痛眩暈、中風失語、癲狂。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頭微前傾,項肌放鬆,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

0.5~1寸。針尖不可向上,避免刺入枕骨大孔,誤傷延髓。不灸。

(8)百會

定位:正坐位。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功用:安神升陽。

主治:脫發、須發早白、脫眉、耳鳴、頭痛、眩暈、震顫、神經衰弱、子宮脫垂、脫肛等髒器下垂。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治療髒器下垂多用灸法。

(9)神庭

定位:仰靠坐位。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功用:疏風通竅。

主治:脫發、酒渣鼻、麵部腫痛、須發早白、頭痛、神經衰弱、失眠。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十四)任脈

1.經脈循行 任脈始於會陰部,向上到陰毛處,行於少腹正中,上出關元穴,沿前正中線向上到達咽喉部,再向上到達下頜(承漿)、口旁,沿麵部進入目下。

2.本經美容特點

(1)任脈總任一身之陰,為陰脈之海,調治下焦髒腑陰陽,改善脾胃功能失調,可強壯補虛。減肥、豐乳健胸等多取任脈經穴。

(2)調理衝任,主生殖。可用以治療婦科經帶病,治療泌尿生殖係統疾病。

3.本經常用美容穴位

(1)中極

定位: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功用:活血除濕。

主治:陰囊濕疹、外陰瘙癢、水腫、肥胖。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2)關元

定位: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功用:培元固本。

主治:肥胖症、消瘦、早衰、麵色蒼白無華、蕁麻疹、全身衰弱、月經

不調。本穴為保健要穴之一,多用灸法。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重灸。

(3)氣海

定位: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功用:升陽益氣。

主治:肥胖症、麵部水腫、脫發、早衰、麵色無華或萎黃、月經不調、體弱乏力。本穴為保健穴要之一,多用灸法。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重灸。

(4)神闕

定位:在腹中部,臍中央。

功用:溫陽補腎。

主治:慢性蕁麻疹、皮膚瘙癢、麵色無華或萎黃、消瘦、黃褐斑、舍格倫綜合征(幹燥綜合征)、早衰、小兒消化不良。本穴為保健要穴之一。

刺灸法:禁針。多用艾條或艾炷隔鹽灸。

(5)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

功用:調理脾胃。

主治:肥胖症、消瘦、蕁麻疹、口臭、急慢性胃腸疾患。本穴為保健穴之一。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膻中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功用:調氣益氣,通絡健乳。

主治:黃褐斑、乳腺炎,也可用於健胸豐乳。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7)承漿

定位:在麵部,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功用:祛風活絡。

主治:麵癱、口瘡、流涎、麵腫。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

(十五)經外奇穴

1.四神聰

定位:在頭頂部,百會前後左右各1寸,共4穴。

功用:益智安神。

主治:脫發、斑禿、濕疹、失眠、健忘、神經衰弱。

刺灸法:向百會方向平刺0.5~0.8寸。可灸。

2.印堂

定位:正坐仰靠位或仰臥位。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功用:祛風通竅。

主治:酒渣鼻、痤瘡、額紋、麵癱、神經衰弱。

刺灸法:向下平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可灸。

3.魚腰

定位:正坐或仰臥位。在額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功用:疏經活絡。

主治:上瞼下垂、脫眉、額紋、魚尾紋、麵癱、眼瞼跳動、近視、斜視。

刺灸法:平刺0.3~0.5寸。禁灸。

4.太陽

定位:正坐或側伏坐位。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功用:疏風清熱,解痙止痛。

主治:麵癱、魚尾紋、眼瞼下垂、麵部紅腫及瘙癢、目赤腫痛、瞼腺炎

(麥粒腫)、斜視。

刺灸法:直刺0.5~0.8寸,沿皮向頰車或率穀透刺 3寸,或點刺出血。

5.耳尖

定位:正坐或側伏坐位。在耳廓的上方,當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

端處。

功用:清熱解毒,疏風明目。

主治:麵部紅腫、瘙癢、各種頭痛、目赤腫痛、瞼腺炎等急性眼病。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

6.夾脊

定位:俯伏或俯臥位。在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穴。

功用:調理髒腑,通利關節。

主治:蕁麻疹、痤瘡、半身不遂及一切慢性疾病。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用皮膚針叩刺。可灸。

7.中魁

定位:握拳,掌心向心。在中指背側近端指間關節的中點處。

功用:祛風活血。

主治:白癜風。

刺灸法: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