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篇第9章 拔罐療法(1 / 2)

方法篇第9章 拔罐療法

拔罐法又名“火罐”“吸筒療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產生溫熱刺激並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療法。火罐療法,是中醫學遺產之一,在我國民間使用很久了。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結核、風濕等內科疾病。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範圍,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療法。

一、罐的種類

罐的種類,常用的有下麵幾種。

1.竹筒火罐 取堅實成熟的竹筒,一頭開口,一頭留節作底。口徑大的,用於麵積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徑小的,用於四肢關節部位。至於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過於幹燥,容易透進空氣。臨用前,可用溫水浸泡幾分鍾,使竹罐質地緊密不漏空氣然後再用。南方產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 使用陶土,做成口圓肚大,再塗上黑釉或黃釉,經窯裏燒製的稱陶瓷火罐。陶瓷罐,裏外光滑,吸拔力大,經濟實用。北方農村多用。

3.玻璃火罐 玻璃火罐,是用耐熱硬質玻璃燒製的。形似笆鬥,肚大口小,罐口邊緣略突向外,清晰透明,便於觀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們廣泛地使用。

4.抽氣罐 用青、鏈黴素藥瓶或類似的小藥瓶,將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須光潔,瓶口的橡皮塞須保留完整,便於抽氣時應用。現有用透明塑料製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於抽氣。

二、拔罐方法和臨床應用

(一)吸拔的方法

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火罐法 利用燃燒時的火焰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著在皮膚上。有下列幾種方法。

(1)投火法:將薄紙卷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

罐裏,將火罐迅速扣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1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裏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此法適於側麵橫拔,否則會因燃物下落而燒傷皮膚。

(2)閃火法:使用前,用鑷子或止血鉗挾住棉球,稍蘸95%乙醇,用酒精燈或蠟燭燃著,將帶有火焰的乙醇棒一頭,在火罐內壁中段繞一圈後,迅速退出,然後將罐罩在施術部位,此時罐內已成負壓即可吸住。此法較安全,不受體位限製,節約棉球。閃火法的優點是當閃動乙醇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於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4)貼棉法:扯取大約0.5 cm見方的脫脂棉一小塊,薄蘸酒精,緊貼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著,馬上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準備一個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 cm,放在應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塊酒精棉球,將棉球燃著,馬上將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產生較強的吸力。

2.水罐法 一般應用竹罐。先將罐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使用時將罐子傾倒

用鑷子夾出,甩去水液,或用折疊的毛巾緊捫罐口,乘熱按在皮膚上,即能吸住。

3.抽氣法 先將青、鏈黴素等廢瓶磨成的抽氣罐緊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使產生負壓,即能吸住。或用抽氣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將空氣抽出,即能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