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摯友(1 / 2)

於是兩邊同時放人。

文怡見了蕙蘭氣極而泣自不用說。

張普生很大方地往前走了兩步,對文怡笑了笑道:“縣尊大人,今日之事咱們來了個捂手言和,我知道朱大人對張某人有些偏見,在下希望大人能拋開過去,展望未來,咱們若能化敵為友,我也對你既往不咎。為建設美好的祁山共同努力。若朱大人一味地糾纏過去,沒有一個向前的目光,我想你、我,乃至祁山人民都沒有一個好的未來。”

文怡聽微微一笑道:“張員外言重了,隻怕張員外所作所為已經弄得人心惶恐,大明的法律在你麵前不過是一張紙而已,不過張大人吧自己也看得夠高的,至於今後如何那隻有走著瞧吧。”說罷文怡帶著蕙蘭及一幫子人便走了,留下張普生愣在溝豁另一側。

數天之後,文怡接到楚圓來信,說要他去京城一趟,有要事商量,至於什麼事在信中並未言明。不久便有聖旨照他至京。

由於張普生在祁山作威作福,除了羅攻略的案子外,還犯下數宗案子,比如放火燒了牛兒其牛兒兄弟的房子,侵吞了一大批當地農戶的土地,強搶民女。在當地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一大批人不畏路途艱辛,跑到京城敲登聞鼓。一些言官紛紛上奏聖上,說祁山動蕩不安,民不聊生,所有者一切歸咎於祁山首席執行官--祁山縣令。梁寬借這個機會背後大肆宣傳,無非是說朱文怡不會治理祁山,而他似乎大材小用之嫌。

周二拐與柳青衣聽了便匆匆前來向文怡報告:“大人,聽說很多人上奏聖上說…”

“這個,我已經知道了。”文怡正在讀楚圓寄來的一封信,收起信箋,對周二拐點點頭,示意他坐下。繼續說道:“他們無非是說我沒有管理能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讓他們去說吧。”

“可有人接這個機會刻意攻擊及,汙蔑你,我就有點氣不過。”柳青衣顯得非常憤懣地說。

“你不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嗎?”文怡聽了顯得非常安然。

“機會?什麼機會?”柳青衣有些不解地問道。

蕙蘭笑盈盈地端茶進來,蕙蘭高興是有道理的,這次從張普生手裏脫險,並未受到非禮待遇,兩口子感情經過這次事情又更進了一步。

“來,先喝茶。”文怡笑盈盈地招呼二位手下。

他呷了一口茶說道:“你們不用擔心,他們說得越厲害,對我來說越有利。”

“這是為何?”柳青衣放下茶杯。

“咱們機會來了,你們在外麵還聽了什麼消息?”文怡若有所思地問道。

“外麵有一群人已經鬧到京城去了,說什麼去敲登聞鼓去了,還有許多人正圍在縣衙要求你為他們討回公道。”

“他們矛盾所指應該是張普生了吧?”文怡悠悠地問了。

“沒錯。”

“這是咋們打倒張普生的絕佳機會,明日我就要帶幾個人上京。”

“估計張普生難逃一劫了。”

他們幾個人出了門對在縣衙維權的群眾安撫了一番。正欲打算返回,卻見一群人在縣衙門吵吵鬧鬧地。走到前去一看,是幾個年輕人。文怡一眼便認出其中二位年輕人,一位正是王睿聰,另一位是兵部都尉蔡琰。另外兩個年輕人文怡不是很熟,不過好像在哪裏也見過一麵。一人人正是楊一清之侄子楊誌河。

蔡琰是受聖上之命前來調查祁山匪患的。聽說祁山一段時間匪患非常猖獗,永州衛指揮使趙翼的軍營被襲擊了數次,差點將趙翼捉了去。聖上聽了龍顏大怒,便派了蔡琰前來幫助趙翼剿匪。蔡琰果然不負眾望,不出一月便平息了匪患,捉拿高猛子等上百人。

王睿聰與楊誌河是蔡琰摯友,他們又是文怡的摯友,跟著蔡琰下到湘南,一方麵是為了領略湘江一帶風土人情,在湘江邊順便祭拜一下他們心中的最為崇敬的一位人物屈原。

另一個原因便是來拜訪文怡。近來一段時間,由於匪患已經平息,蔡琰有餘暇,今日才來祁山看望文怡。

文怡欣喜地接待了他們,大夥聊了一些別後重逢之事。

他們在祁山玩了兩日便要返京。文怡恰巧接到楚圓要他入京的信件,於是幾人便一同返京。

他們一行走了數日,到了離京城很近的唐山縣地方停了下來。時值正午,大夥都有些疲倦與饑餓。入得城來倒還熱鬧,下來牽馬步行,一邊逛一邊找吃的地方。因為離京城比較近,王睿聰為了好好招待大夥走在最前麵,在縣衙不遠處突然看見一幢樓房,裝修極為精致,門前還挑著一麵繡了個“酒”字的布幡。

王睿聰忙叫道:“你們過來,看這樓的樣子,估計是本城最好的酒肆了,大夥去坐坐吧。”

這個建議並未有人異議,五人一起來至樓前,定晴一看,不由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