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眷戀鄉音黃河頌——2009年甘肅省文化館黃河豫劇團成立賀辭(1 / 1)

這是公元2009年7月的一天。

這一天,天高雲淡,陽光燦爛,大河東去啊,波湧浪翻。

這裏,分明是滔滔黃河的“北岸”,卻洋溢著“河南”鄉音的溫暖。

這裏,正在綻放一束絢麗的花瓣;這裏,正在舉行一個熱烈的慶典。

鑼鼓喧天,花枝招展,歡聲笑語,鄉音回旋……

——同鄉聚會啊,血脈相連;老鄉見麵哪,淚濕衣衫。

朋友啊你看,黃河波濤彈奏著琴弦;老鄉啊你看,巍巍白塔露出了笑顏。

在座的每一個人啊,心弦上都翻騰著熾熱的情感——豫劇!——河南!

這是我闊別多年的夢中故鄉啊,這是我血液裏沸騰的萬丈狂瀾。

我們麵前的這條大河,見證了過去的每一天,令人心弦震顫。

我們看見的這座鐵橋,銘記著過去的許多年,讓我思緒萬千。

我的爺爺告訴我:民國二十七年(那是1938年6月的“花園口”啊)驚濤裂岸洪水滔天。就在那一年,爺爺來到蘭州逃難。雖然,全部的家當隻剩下一根扁擔在肩頭震顫,夢中卻依然迷戀著河南的“老越調”和故鄉的“二夾弦”。

我的父親講述過:抗日的烽火硝煙打造了雙城門外的“中州劇院”。“咱河南來的戲班子”不屈不撓鋼筋鐵膽。河南劇團宣傳抗戰,常常令燈火通明;河南演員撫慰民眾,夜夜讓鑼鼓喧天。久違的“河南梆子”啊,曾經讓父親徹夜難眠;親切的河南鄉音啊,今天讓我淚流滿麵。於是,我看見了:常香玉、馬金鳳、陳素貞、王景雲、董有道、常香玲、張蘭芬、王佩霞、李風彩、張慶連……這些中國人的名字啊美輪美奐,這些豫劇演員啊星光燦爛。於是,我也知道了:“豫聲劇團”“新光劇團”“獅吼劇團”和“豫劇一團”“二團”……這些漢語詞彙特有的內涵,曾經使得這座城市心境安然,夢境酣甜……

昨天,我接到了一份濃墨重彩的請柬。今天,我在這裏出席這個五彩繽紛的慶典。

我看見,我的老師們依然星光璀璨;我高興啊,我的鄉親們依然親密無間。

是啊,黃河,我的故鄉遠在河南中原;是啊,豫劇,我的血脈連著中原河南。

此刻,我真的難以抑製訴說的意願;此刻,我必須寫下一首真誠的詩篇。

我們此刻親切的寒暄,不僅僅是為了幾段唱腔的經典。

我們此刻熱烈的聚會,不僅僅是為了一次同鄉的狂歡。

我的黃河豫劇團啊!你守望的是祖先的遺產,你寶貴的是華夏的燦爛。

你鑼鼓喧天神采飛揚的——絕對是中華民族已經延續了五千年的激情呐喊!

白塔山的風鈴聽得懂黃河的呼喚,黃河的呼喚已經掀起了我心中萬丈的狂瀾。

“甘肅省文化館黃河豫劇團”——你是如此的古老而又這樣的新鮮。

中州豫劇啊故鄉河南,願你和我:夢中纏綿,熾熱眷戀——長長久久直到永遠!

那麼,就讓我把這首詩篇鑄成這樣一塊金匾,讓這塊金匾在這裏長久地高懸——讓我們把酒杯斟滿!

祝賀你:我的黃河豫劇團。祝福你:我們的黃河豫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