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輝煌臨澤交響詩——五集電視藝術片。文學策劃文本(2 / 3)

臨澤,確實有著“塞上小江南”的美譽。

這位今天的縣委書記為之奮鬥著的理想境界,與古代詩人心中向往的秀色美景、期盼的萬年平安,一脈相承,不謀而合。

現在,讓我們從遙遠的曆史走向今日的臨澤,去看看秀色獨具的“臨澤新八景”吧。

【七彩丹霞】

臨澤縣最為雄奇的自然景觀,無疑是地處縣城南邊不到二十公裏的“七彩丹霞”地貌為首的,臨澤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氣勢磅礴、場麵壯觀、造型奇特、色彩豔麗,堪稱“七彩神仙台”。彙聚著雄奇、險峻、幽深、富麗與堂皇的地理麵貌,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獨特美景將色彩的絢麗和地貌的壯美融彙於一體,置身其中,令人頓生“仰望日月色斑斕,俯瞰宇宙別有天”的奇妙思緒。“高峰壁立老龍蟠,削出芙蓉作畫看。”美得讓人眩暈,神奇令人驚歎。

隨著日月天色的陰晴圓缺,丹霞奇觀不斷地變換著形態意境。一年四季,晝夜寒暑,不論你何時來到這裏,你都會得到獨特的感受。

那是屬於你的精彩,那是屬於你的經驗,那是屬於你的獨有的美的享受。

這綿延起伏的五彩丘陵,這“眾僧拜佛”的宏大場麵,這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的“芭蕉洞”……倘若你能登上這高處的觀景台,那麼,這奔騰咆哮卻凝固著的色彩繽紛的大河浪濤,一定會令你震撼、驚歎,感慨,好似天外來客,恍若神仙境界,已經沒有語言足以表達你此刻的心情了。

【黑河煙林】

在臨澤,山的雄奇險峻與水的溫情和纏綿是相映成趣的。

當我們還沒有從丹霞奇觀的眩暈當中回過神來,黑河的青青柳色和蘆葦蕩,卻將我們帶入了另一種寧靜的溫馨。

黑河,是流經臨澤縣北麵的一條大河。據傳說,當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的將士們用頭盔煮飯,餐後便在河水中刷洗被煙火熏黑的頭盔,結果把河水都染黑了,所以,這條河就被少年將軍叫做“黑河”,而這樣的傳說,也真是妙趣橫生的。

“黑河如帶向西來,河上邊城自漢開”——明代詩人郭登為黑河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而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條條江河向東流,奔騰萬裏赴東海”這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但黑河,卻是由東向西北方向緩緩流淌著的。

黑河,還有不少的俗稱和別名,比如“通天河”就會令我們想起《西遊記》裏的故事;比如“烏江”,就會讓我們稍稍思索一下,它和楚霸王項羽是否有什麼關係。而“弱水”則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彙了。曹雪芹通過林黛玉的表白說,“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則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了。

【沙河春望】

黑河,由東向西流淌著,而大沙河,卻是由東南向西北方向流經了臨澤。河湖港汊,水網密布,是臨澤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臨澤,得到了水的眷顧,臨澤,得到了河的青睞。臨澤人明確地意識到:水,是臨澤生態的核心要素。河,是臨澤的安全屏障。

2009年,縣委縣政府確立了“堅持生態立縣,做足做活水文章,培育水係特色產業帶”的發展思路。新任縣委書記王潔嵐經常思考的首要問題,就是突出治水、節水、活水,做足水的文章。因此,臨澤的水更清澈,人,更精神了。這一年,縣委縣政府做出了綜合治理大沙河的總體規劃,吹響了整治大沙河的號角。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成為生態立縣和為民眾辦實事的首選之舉。這項壯舉使得原來處於“髒亂差”狀態的大沙河河道和兩岸環境徹底改變了麵貌。流經城區的2、6公裏河道水域得到徹底清理整治。水域景觀、路橋配套、汙水處理、綠化亮化和房地產建設開發項目迅速起步。堤岸得到整修美化,水麵得到清潔,大綠地、大水麵、大景觀托起了大沙河風情線新的壯麗景色。

縣委書記認為,臨澤的生產要素彙聚在水係,地理優勢聚集在水係,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特色也將在水係得到進一步彰顯,那麼,培育水係產業帶就應該而且已經成為臨澤經濟社會發展的首選之舉。

漫步大沙河堤岸,蕩舟天鵝湖中,你真的恍若夢境。

在巴丹吉林沙漠南沿,在戈壁與沙漠環抱的這片綠洲,臨澤人,居然是以“水”為主題的,是以“水”為關鍵詞的,這真的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卻又如夢方醒,明明白白。

春望沙河,水波瀲灩,讓人流連忘返,香古寺的晨鍾卻又在將你召喚。

【香古晨鍾】

香古寺的鍾聲已經響徹了兩千年的時空。

從西漢初年起,這座古刹的晨鍾就在這裏回旋蕩漾。

跨過寺廟的門檻,瞻仰這座“鳩摩羅什佛牙舍利塔”,一切解說似乎都顯得有些多餘了。

鳩摩羅什,印度高僧,公元386年,他經過臨澤去了涼州——也就是今天的武威市。

在河西這片土地上,鳩摩羅什講經說法十七年之後,又去了長安,成為與玄奘即唐三藏齊名的佛學典籍翻譯家。

在這段時間裏,樂尊和尚正在敦煌三危山的岩壁上,開鑿出了莫高窟的第一個洞窟。

鳩摩羅什即將圓寂的時候,吩咐徒弟們,自己的舌頭舍利子要安葬在涼州,一顆牙齒舍利子則要留給臨澤。據說,他的一顆牙齒就被安放在這座佛塔當中。

今天,在此修行已經十幾年的寺院方丈“理空”法師,虔誠地守護著先師的舍利子珍寶。

始建於西漢初年的臨澤香古寺,雖然也曆經了兩千年來的榮辱興衰,但是,這裏今天卻有著大小殿堂29座,僧舍160多間,彩塑佛像100餘尊,寺院占地麵積200餘畝。

隻需要了解了這些故事和數據,僧俗民眾,都會油然而生景仰之情。

僧俗民眾在這裏頂禮膜拜的,其實是他們心中對於幸福美好富足安康生活的期盼和理想。

【雙泉映月】

臨澤,湖泊眾多。“雙泉湖”之所以被列為臨澤新八景之一,一定有它的魅力獨具之處。

如果不是受到數字的限製,臨澤的每一處湖泊都是能夠入選的。

讓我們一一瀏覽一下這些“水立方”吧:

【字幕畫麵:鸚鴿嘴水庫、平川水庫、天鵝湖、馬郡灘水庫、鎖龍潭、蓼泉、五眼泉、九眼泉……

【峽穀奇觀】

臨澤,得山獨厚,得水獨秀。這條被命名為“峽穀奇觀”的臨澤新八景之一,其地形地貌的神奇境界,與美洲西部科羅拉多大峽穀相比較,也毫不遜色。

不少電影導演,都在這裏為自己的影片選擇外景,從而為影片增加了動人的氛圍。

【昭武神韻】

在西漢年間,臨澤被稱為昭武縣,昭彰著漢武帝開疆拓土的赫赫武功,這不僅有文字的曆史記載,而且有著考古學實地遺址的見證。

早在1941年,我國考古學家衛聚賢和甘肅學者馮國瑞就在昭武村發現了刻有文字和圖案的漢代殘磚。昭武遺址是(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研究河西開發史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在這裏出土的文物,往往被認定為國家級文物。

【祁連豐碑】

臨澤,不僅僅有著眾多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古代遺址遺存,紅色革命曆史文物遺存也保存完好,令我們可以如數家珍,這是西路軍革命先輩留給臨澤的珍貴曆史遺產,臨澤人為之珍重。

1936年的冬天,紅軍西路軍為促成抗日救國的大局麵,為實現救國救民的大理想,曾經在臨澤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壯詩篇。

臨澤人民將這詩篇銘刻在心裏,將這座豐碑擁抱在懷中,成為這片土地的驕傲與自豪。

每一位來到臨澤的客人,都會來到這裏瞻仰這座豐碑。或者,獻上一束鮮花,或者,默默駐足瞻仰,從而生出無限的敬仰之情。

臨澤,從曆史中走來,臨澤,將向未來奔去。

敬請關注本片第三集《紅色沃土豐碑吟》

【第二集結束】

第三集 紅色沃土豐碑吟

【臨澤烈士陵園、西路軍紀念碑,縣委大樓】

當第一縷朝霞輝映矗立在大沙河邊的這座高聳入雲的豐碑時,臨澤縣委書記王潔嵐已經走進了這座不設圍牆的縣委縣政府大樓。

今天,他的工作日程當中,有一個項目是聽取有關部門關於舉辦臨澤縣首屆藝術節並邀請中央電視台舉辦“激情廣場”文藝晚會的工作彙報。

激情廣場設在何處,是今天下屬請示他的問題之一。

對此,這位曾經擔任過張掖市文化局長,做過大量文化事業建設工作的縣委書記早已經胸有成竹。

如何發展臨澤縣的文化事業,如何用軟實力支撐硬件建設,如何用精神文明建設支撐物質文明建設,如何用文化的發展帶動各項社會事業的進步,是他經常在思考的問題。

【大沙河邊、陵園前廣場】

坐落在大沙河岸邊的這座烈士陵園,已經成為今天這座城市規劃布局的中心點了。

實際上,早在75年前,經過這裏的那支被稱為西路紅軍的隊伍,已經點燃了今天臨澤所燃燒的激情火種。

長眠在這裏的西路軍烈士們,曾經為今日大沙河的壯麗秀色浴血奮戰,今天,他們終於看到了大沙河舊貌換新顏的嶄新天地。

【縣委會議】

在這片方圓2727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縣委書記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帶領著全縣16萬民眾,正在為建設一個“一方美景萬年安”的新時代的新臨澤縣而努力奮鬥著。

【《激情廣場》演出實況或者場景氣氛圖】

熱戀著這片土地的,不僅僅是這片熱土上生活、勞作、繁衍生息著的民眾和被他們稱作“書記、縣長、鄉長、村長”的勤勞致富的帶頭人。

【陵園徐向前、李先念塑像】

這位共和國元帥和這位國家主席也將這裏選擇為自己的永遠安息之地。

【徐向前、李先念,骨灰播撒儀式的影像、圖片資料】

公元1990年,遵照這位共和國開國元勳留下的遺言,徐向前元帥的骨灰播撒在了這片土地上。

兩年之後,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任國家主席李先念的骨灰,也播撒在了這片莽莽蒼蒼的山川和綠茵盎然的大地之間。

他們,終生都眷戀著這片曾經戰鬥過的紅色沃土。

【西路軍曆史圖片、戰場遺址、文物、紀念碑】

時間的距離,距今天卻並不遙遠。臨澤人不會忘記:七十五年前,1936年的那個滴水成冰的深冬季節,一支穿著土灰色軍裝卻被稱作“紅軍”的隊伍曾來到這裏。

【西路軍留下的標語】

當紅軍在這裏書寫出抗日救國的大幅標語時,淳樸善良的當地百姓第一次親眼看見了一支為人民謀利益的軍隊。老百姓曾熱情地捧出臨澤紅棗款待他們。

【蓼泉,蘇維埃政府遺址】

1937年1月2日,中華蘇維埃臨澤縣政府在這裏誕生,這,也許是河西走廊最早產生的紅色政權。雖然,它僅僅存在了二十餘天,卻播下了革命的火種,點燃了革命的火焰,喚醒了河西走廊的萬千民眾。

臨澤民眾,曾經為這支高舉抗日救國旗幟的紅色隊伍籌集了一百萬餘斤糧食給養、奉獻了數十萬銀元和五十餘萬丈布匹。

西路軍的每一位戰士,都曾得到臨澤民眾的恩惠。

【如有健在的西路軍老戰士的講述最好,或者采集圖書照片等資料……】

烈士的鮮血,曾經浸潤著這片土地。

紅色的基因,滋養著這片塞上綠洲。

1936年的冬天,未來的共和國元帥和國家主席也和普通士兵一樣打著綁腿,穿著草鞋。

然而他們卻清楚地知道,曆史的腳步將向著那個燦爛的黎明邁進,從而實現明代詩人所期盼的這“一方美景萬年安”的美好心願。

【倪家營遺址、汪家墩遺址……】

當他們在這裏與封建軍閥浴血奮戰了70多個晝夜之後,這裏的老百姓們便永遠記住了一個光榮而悲壯的曆史名詞——“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

臨澤,經曆了革命的血與火的洗禮。

臨澤民眾,以自己的善良和淳樸,選擇了紅軍為之奮鬥的理念和發展道路。

【梨園口遺址、戰壕……】

當年的紅軍戰士用雙手挖出的這些戰壕,為共和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9年,人民解放軍揮師西進。

9月22日,臨澤民眾打開城門,迎接解放大軍進入了縣城。

臨澤,以和平解放的方式,迎來了新生。

【展覽館、遺址,林佳楣題詞、徐向前子女瞻仰紀念碑影像圖片資料,丹霞地貌】

許多年之後,當國家主席夫人和元帥的子女前來憑吊這片親人和父輩曾經浴血奮戰的土地的時候,一些地名被更加鮮明地銘刻在了中國革命的史冊中:

【疊印字幕,畫麵:蓼泉、倪家營子、梨園口、南柳河、劉家墩子、汪家墩子……】

【以上列舉的紀念地遺址、革命遺物……參觀展覽、憑吊遺址的中外旅遊者】

在這裏,人們依然可以觸摸到遠去的曆史。

“轉戰臨澤、激戰高台、血戰倪家營子”——這些遠去的詞彙,已經凝練為固定的漢語詞組和曆史概念。

當年的烽火硝煙已經融入了血色黃昏,西路紅軍悲壯的曆程化作高聳入雲的曆史豐碑,為這片土地留下了一份值得珍貴的革命曆史遺產,豐碑托起了一個個燦爛的黎明,輝映著一片片燦爛的朝霞。

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複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縣委縣政府大樓,機關公務員們在忙碌著,書記縣長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生產……】

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臨澤縣廣大幹部群眾,在這片土地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臨澤,繼承著西路軍頑強不屈的奮鬥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正在走向又一個燦爛的明天。

敬請關注本片第四集《百般紅紫鬥芳菲》

【第三集結束】

第四集 百般紅紫鬥芳菲

鋪展開中國地圖,甘肅版圖的形狀很像是中國人喜愛的一件器物,這就是“如意”。這,也許是天意,倘若你伸手拿起這柄“如意”,你的手握住的地方,常常是它的中段。

甘肅省臨澤縣,恰巧就坐落在這柄“如意”的中心位置。

你難以想象的是,在巴丹吉林沙漠的邊緣,在巍巍祁連山北側,居然掩映這樣一片地肥水美五穀香的塞上綠洲。它的景色,她的富饒,完全顛覆了許多人關於西部戈壁、關於祁連山與大沙漠的思維定勢。

你更難以想象的是,在全國1636個縣當中,甘肅省臨澤縣所獲得的國家級和省級榮譽桂冠是如此地眾多,多到你數都數不過來。我們稍稍篩選了一下,就將1987年以來,臨澤縣獲得的國家級榮譽歸納為“十項殊榮”。這每一項榮譽,都包含著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十項殊榮,幾乎囊括了一個社會結構所能夠具有的全部單元因素。

【迅速閃過以下十項榮譽的獎牌鏡頭和場景,電腦打字效果疊印以下字幕】

【1987年4月,臨澤縣獲得國家體委頒發的“全國體育先進縣”榮譽稱號。

1988年9月,臨澤縣獲得國家農業部頒發的“全國一熟製地區糧食單產冠軍縣”榮譽稱號、

1989年9月,臨澤縣獲得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夏季糧油高產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1989年9月,臨澤縣獲得國家林業部頒發的“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榮譽稱號、

1991年10月,臨澤縣獲得國家土地局頒發的“全國土地開發先進縣”榮譽稱號

1996年3月,臨澤縣獲得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幼兒教育先進縣”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