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夢敦煌》十年頌——2010年慶祝活動散文體文本(1 / 3)

讓我們回顧這個精彩而難忘的日子!

讓我們銘記中國舞蹈史上這個極為重要的藝術事件——公元2000年4月23日,蘭州歌舞劇院原創排演的舞劇《大夢敦煌》在北京中國劇院舉行了第一次對外彩排;4月24日舉行了首場公演。這部舞劇精彩誕生、橫空出世,為中國舞壇增添了一部精彩絕倫的藝術珍品,立即轟動了首都舞蹈界。從此,隴上甘肅、金城蘭州也有了一張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今天,我們欣喜地迎來了這部舞劇創演十周年的生日“華誕”。

十年來,經過不斷打磨,《大夢敦煌》無疑形成了祖國西部舞劇特有的藝術品格,已經演變為中國舞台藝術精品,成為中國舞劇的世紀經典,堪稱20世紀的藝術絕唱,堪稱中華民族文化寶藏的一件藝術瑰寶。毫無疑問,這部舞劇的創造曆程已經載入新中國舞劇藝術發展史。

十年來,蘭州歌舞劇院不斷發展,不斷壯大,為中國舞劇事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嶄新道路,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新世紀輝煌。劇院也因此而譜寫出了一部登峰造極、壯麗輝煌的華彩樂章,令人浮想聯翩,心潮激蕩。遙想當年,成立於1970年的蘭州市歌舞團僅僅是一個地處祖國西部的市級文藝團體,的確是一個“小團”。但是,聚集在這裏的一批熱愛舞蹈藝術事業的人們,卻如同這部舞劇的主人公“莫高”一樣,心懷著對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神聖敬仰之情,發誓要創作一篇“大文章”,做出一些大事情來。那麼,今天回頭再看,他們的確具備著震古爍今的大胸懷、大膽識、大氣魄。四十年來,“蘭歌人”鍥而不舍地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探索著、登攀著、前進著。他們纏纏綿綿地追求著“月牙”要追求的親情、友情、愛情和真情。西部大漠、蘭州天空燦爛的彎彎明月,用她那清澈無瑕、大氣磅礴的光輝,輝映著劇團刻苦磨礪的進步曆程,令我們魂牽夢縈,翱翔著一個跨世紀之夢。經過數十年不懈追求,在20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劇團終於找到了獨具特色的藝術創作道路,明確了適合自己的藝術創作方向。他們,舞動著古絲綢之路的羽翼霓裳,舞蹈著敦煌壁畫飛天仙子的婀娜舞姿。《大夢敦煌》這部舞劇的成功排演,使得劇院終於實現了浴火騰飛的鳳凰涅槃。回想這幾十年來,劇團走過的道路和曆經的艱辛,不禁令人心潮激蕩,熱淚盈眶。

《大夢敦煌》這部舞劇由趙大鳴先生和蘇孝林先生編劇構思,由趙大鳴先生執筆撰寫文學劇本,他們二位珠聯璧合、濃墨重彩地演繹出了一個感天動地的西部愛情故事,為舞劇的成功創編奠定了精湛、準確、極為雄厚的文學基礎。在蘭州市文化局分管藝術團體的副局長趙中東先生全力以赴的協調配合下,劇團力排眾議,特別邀請了中國著名舞劇藝術家陳維亞先生擔任舞劇總編導,采用了“強強聯合”、或者說強“弱”聯合的嶄新合作模式,為中華東方的舞劇藝術事業創造出一個魅力無比的西部夢想。作曲家張千一先生則激情澎湃地為舞劇譜寫了104分鍾的音樂。在萬千音樂旋律中,他以奇妙的構思,撥動神奇的琴弦,創造出優美燦爛、七彩繽紛、壯麗輝煌的舞劇音樂,令我們體會到故事所表達情感的真誠,感悟到曆史的滄桑,觸摸到震撼人心的劇場效果。張千一先生為這部舞劇所創作的音樂,的確是輝煌壯麗無比優美的,完全可以采用“登峰造極”“無以倫比”這樣的語彙來讚美。我們知道,一部舞劇的成功與否,其故事情節的創意構思、音樂旋律的渲染描繪、舞台美術的烘托展示、舞蹈語彙的編導創造和演員的藝術表現等等元素,缺一不可。而舞美設計高廣健先生,燈光設計沙曉嵐先生,服裝化妝設計韓春啟、任燕燕女士,總編導助理沈晨先生,以及編導劉穎正、蘆家駒、萬長征、杜曉梅,執行作曲張宏光、張小平、朱嘉禾,道具設計高繼明,劇組統籌孫曉玲、李微義、位波、方建華、淩玉明、劉和平等藝術家都為舞劇的成功排演貢獻才智、嘔心瀝血、立了大功——讓我們向他們致以真誠而崇高的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