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藝術作品也不斷推出,諸如舞蹈詩《西出陽關》、舞劇《大夢敦煌》等作品都贏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和美譽。
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戲劇等各個門類都湧現出一批優秀作者和作品。
在文學方麵,八十年代以前,能夠出版個人作品集的作家如鳳毛麟角。
現在,幾乎每年都出版幾十部個人文學專著,體裁囊括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影視劇本、戲劇劇本等各種文學體裁。
在藝術事業方麵,我市各門類藝術家致力於西部特色的挖掘,屢有建樹,多次獲得全國藝術展覽演出評獎活動的各類獎項。
僅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所屬各協會而言,已經形成了擁有2400多名市級各協會會員、400餘位省級會員,100餘位國家級會員的文藝家隊伍。
每年創作的各類文學藝術作品更是難以計數。
其主題之豐富多彩,體裁之異彩紛呈,風格之鮮明奪目,都是前所未有的。充分體現出黨所提倡的“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文藝創作方針的巨大影響力,從而形成了蘭州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麵。
本文筆者長期在蘭州文藝界工作,從業時間已將近四十年,親身經曆並見證了從“文革”開始到改革開放以來蘭州主體文藝事業發展的曆程。雖不敢自詡為曆史見證人,卻也有著難得的切身體會。
筆者曾以京劇演員的身份在《南天柱》中扮演角色並隨劇組進京演出;曾以文化行政幹部的身份參與了《熱血》的創作排練組織協調工作並隨劇組進京;曾以市委宣傳部文藝處長的身份參與了《魂係太陽河》的創作組織協調指導工作並隨劇組進京;親自策劃和參與策劃組織實施了本文所提到的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各項文藝創作活動。
隨著觀察分析問題所處位置以及視點的不斷增高,對黨與文藝事業的關係感觸亦愈來愈深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文藝事業首先是黨的事業,隻有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文藝工作者才能夠肩負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崇高曆史使命,才能夠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也才能夠實現個人在文藝創作方麵的價值和理想。
五、 新世紀的文化使命和先進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揚
曆史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曆史使命不可推卸地已經落在這一代人的身上。毫不動搖地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是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曆史責任。
怎樣完成這個曆史使命,是一個宏大的工程和任務。
黨的組織應該明確自己在文藝界的責任和使命,絕不可削弱或者放棄黨對文藝工作的堅強領導。
在當前“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文藝界確實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諸多問題。
諸如否定馬克思主義對文藝創作的指導地位,否定黨的領導,模糊文藝的意識形態屬性,鼓吹消極的腐朽的人生觀價值觀,惟西方馬首是瞻等等不良傾向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優秀的作家藝術家曾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曾經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聲譽。現在,墮落者卻比比皆是。
因此,必須旗幟鮮明地強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發展先進文化事業。
那種將文藝事業僅僅當作個人的事業,追求“自由化”的“身體寫作”,“拒絕崇高”“鄙視英雄”的“寶貝”們生產的“文化垃圾”不但敗壞了文學和藝術原本崇高的聲譽,而且也對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起著阻礙作用。
當然,采用極端、激進的方式對待一些“文化垃圾”是錯誤的。但是,放任自流,任其泛濫成災,也是極端不負責任,極其有害的。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所謂“全球化”浪潮下,文學藝術作品的商品屬性被極端化之後,這種危害就決不可低估。
雖然蘭州地區的絕大多數作家藝術家都鍥而不舍地堅守著文學藝術的高尚品質,“低俗化寫作”和“庸俗化藝術”現象並不十分突出,但我們也不能不提高警覺,未雨綢繆。
我們當然要堅決反對把文藝變成“單純的政治觀念的傳聲筒”,我們同時也要堅決地反對把文藝變成“低級庸俗的感觀刺激的傳聲筒”和“西方價值觀的傳聲筒”。當我們看到動機高尚的“三下鄉”活動演變為“三點式下鄉”的情景時,我們就會知道,筆者的這一判斷就絕不是危言聳聽。
江澤民同誌曾經指出:“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全黨同誌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這個民族精神。麵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這一論斷表明文藝工作依然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黨八十多年來形成的文藝思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有著新的發展,卻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決不是改弦更張,另起爐灶,重開鑼鼓。
因此,認真總結八十多年來,黨領導下的文藝事業發展曆程,思考和借鑒曆史經驗與教訓,就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曆史任務的新形勢下,如何保持文藝工作切實遵循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圍繞先進文化的核心展開工作,大力弘揚時代精神,更是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胡錦濤同誌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全麵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則和任務,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標誌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文藝活動和文藝創作同樣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事業的曆史進程中,文化藝術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因此,不斷適應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環境的重大變化和國內新形勢的要求,認真研究並大力加強蘭州文化藝術事業建設,不斷提高文藝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文藝工作者的個體素質,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框架中努力工作,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創作活動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為鞏固和加強黨的執政地位服務,真正做到“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而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做出應有的貢獻,無疑是文藝界黨組織以及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文藝家應該認真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