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史抒情 正氣浩然——讀王景詩集《走進曆史深處》
楊維蓉
詩是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靈世界的呈現。古人雲:詩言誌。這個“誌”實際上就是詩人內心的整個思想、抱負、意願、感情。漢代詩歌專論《毛詩序》說:“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可見,情誌並重,兩相聯係,構成了詩的本質特征。縱觀古今中外的詩詞歌賦,莫不如此。近日,讀到王景詩集《走進曆史深處》,由衷感到這是一部感史吟誌、借史抒情、情史交融的佳作,貫穿、彌漫於詩集中的那種浩然正氣深深打動了我的心靈,不禁對詩人肅然起敬。
粗略一看,這是一本抒寫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詩歌集子。細細讀來,曆史不過是一個由頭,撥開曆史的浮雲,透過歲月的滄桑,把隱於曆史深處的啟迪、至理告訴世人,這才是詩人的本來目的。不管是遊覽曆史陳跡發出的感慨,還是閱讀曆史典籍的感悟,或是觀賞曆史題材影視的感歎,無一不蘊含著詩人對著名曆史人物和紛繁曆史事件的思索,詩人的愛憎、喜惡、哀樂、褒貶等諸多情感在這種思索中得以透露,淋漓酣暢地表現了詩人的心靈和胸襟。在我讀過的許多詩集中,還沒有見過這麼係統、這麼完整地借史明誌、抒情、感懷的詩集。那麼,詩人在這本詩集裏抒發了哪些情誌呢?讓我們也像詩人走進曆史深處那樣,打開這本詩集,隨著其中諸多詩篇的韻律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去觸摸、感悟那些顫動、跳躍在詩行中的動人情弦吧!
一是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縱觀這本詩集,可以發現,強烈的愛國主義是貫穿始終的一根紅線,也是詩人借史抒情的基調。無論是對帝王將相和誌士仁人地抒寫,還是對重大曆史事件地追述,字字句句皆浸潤愛國主義思想。這種愛國主義思想並非隻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諸多史跡構築鮮明意象表現出來的,涵蓋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抵禦外辱、強國之夢等許多具體實在的內容。請聽詩人跪拜黃帝陵的心聲:“這堆黃土/比三山五嶽還要高/同日月星辰一樣久/這是民族的血脈之源啊/如千秋不熄的炬焰/照亮五千年中華文明/指引著華夏前程”(《中華始祖黃帝》 );請看他在新疆的遊思:“我在新疆漫遊/感慨左公的豪氣與膽魄/一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新疆啊/當年不是左公率軍浴血奮戰/何時能重回祖國懷抱/何以談民族複興”(《有感於左宗棠收複新疆》 );又看他對鄭和的緬懷:“鄭和的船隊已經遠去/留下一道強國之夢的波紋浪跡/如今,強國之夢已從海洋起飛/深深浸入民族的骨髓和血液”(《了不起的鄭和》 );再看他的學史筆記:“不管什麼王朝/國家必須統一/豈容忍國中之國/肆意進行分裂……/蕃鎮割據/中央名存實亡/政令等於空文/還談什麼國家統一”(《藩鎮割據》 )。類似詩句在詩集中比比皆是。吟詠誦讀中,無不真切感受、觸及詩人的那顆怦然躍動的愛國之心。
二是濃鬱的反腐倡廉情愫。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清廉的偉大民族。中國曆史上曾經湧現許許多多潔身自好、廉潔奉公、剛直不阿的清官,世世代代受人敬仰。這本詩集對此作了充分反映。從詩人的筆下,我們看到靈魂高潔的屈原,看到秉公執法的包公,看到心係天下寒士的杜甫,看到清正廉潔的海瑞,看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看到張思德、雷鋒、焦裕祿……詩人對他們的謳歌,實際上是對清正廉潔的謳歌,對朗朗乾坤的向往。同時,他對中國曆史上出現的如“貞觀之治”這樣的清明盛世進行頌揚;對個別曾經一度比較清廉的帝王也不惜筆墨予以讚賞;對那些腐敗醜惡的曆史人物則進行了無情的鞭笞和痛斥。尤其給我印象深的是詩人讀郭沫若著名史論《甲申三百年祭》時,通過反問揭示了農民起義軍失敗的深刻教訓:“你不該被勝利衝昏頭腦/驕傲自滿太輕敵/你不該進了京城忘了本/意誌頹廢不思進/你不該沉湎聲色圖享樂/驕奢淫逸太癡迷/你不該放鬆起義軍管理/軍紀鬆弛喪正義”(《致闖王李自成》 )。還有詩人遊覽北京頤和園的思考:“頤和園的美景/讓世人驚歎/頤和園的曆史/讓國人心酸/……她時時告誡我們/遠離腐敗,遠離貪婪”(《晚清罪人慈禧》 );他在參觀劉公島甲午海戰紀念館後大聲疾呼:落後就要挨打/腐敗必然完蛋”(《甲午戰爭》 )。通覽這本詩集,詩人的廉政情懷既讓人感動,又使人受到教育。
三是深厚的英雄崇拜情結。中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國度,中華民族向來崇拜英雄。在這本詩集中,不管寫帝王將相,還是寫仁人誌士,或者寫重大事件,皆凝聚著崇拜英雄的情結。特別是對那些統一中國、掃蕩倭寇、抵禦外辱、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詩人頗為讚賞。“鐵騎鏘鏘勢無阻/戰刀颼颼威有聲/征伐中亞膽氣壯/蕩平西夏用兵神”,這是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抒寫;“天蒼蒼/野茫茫/縱橫馳騁/勝似虎狼/壯誌氣吞山河/神勇草原無雙”,這是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吟詠;“飛,是你的高強和力量/飛,是你的勇猛與神威”,這是對飛將軍李廣的讚譽;“你叫子龍/其實你就是一條龍/一條咆哮的龍/一條飛騰的龍”,這是對三國蜀將趙雲的謳歌;“你用文字射出的響箭/附著你愛國的魂/其殺傷作用/無人能及”,這是對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褒獎;“啊!抗日戰爭/五千年文明古國史上/一頁豪邁的詩篇/一支昂揚的壯歌”,這是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頌揚。透過那些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詩句,詩人崇拜英雄的情結躍然紙上。據我所知,詩人有過半生戎馬生涯,上過戰場,立過戰功,守過邊防,經曆過血與火的洗禮,飽嚐過邊關烽煙的熏烤。難怪他的詩浸透軍人血性,充滿陽剛之氣,洋溢威武之風,不乏豪邁之韻。而陽剛、威武、豪邁之氣質,不僅是軍人應有的特質,更是英雄必備的品格。由此看來,詩集中凝結的英雄情結自然容易理解,不過就是詩人借史抒懷時的真情流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