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出世(1)(1 / 2)

時逢北宋,元奉八年間。金陵城郊的鍾山之上,一個年逾花甲的老人,正望著這南朝古都連連興歎。他頭發花白,麵容憔悴,一身布衣,右手拄著一根樹枝,左手中拿著一張羊皮古卷。

歎息之人正是變法失敗之後辭官歸隱的當朝大宰相王安石。隻聽他曼聲吟道:“

六代豪華空處所,金陵王氣黯然收。

煙濃草遠望不盡,物換星移度幾秋。

至竟江山誰是主,卻因歌舞破除休。

我來不見當時事,上盡重城更上樓。”

一首詩吟罷,就見同行的隨從急急忙忙自山下趕上來,見了王安石納頭便拜。王安石連忙問道:“可是有了消息?”那隨從長跪不起,哭道:“啟稟老爺,聖上征討西夏大敗而歸,急火攻心已經駕崩了。”王安石倒退兩步,滿目淒涼,眼望北方喃喃說道:“變法已然失敗,聖上都已西去,我卻還不能解開這圖中玄機。就算將來下去了,又叫我如何麵對聖上?”那隨從道:“老爺不必自責。老爺一生憂國憂民,鞠躬盡瘁。變法失敗隻是恰逢天災,又遭小人彈劾,聖上泉下有知也會想的明白。”王安石淒然一笑道:“憂國是真,憂民便談不上。我這一生總念著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現在想來確實給天下的黎民百姓添了不少苦難。本想能解開這南唐藏寶圖,可以為朝廷分憂為百姓解難,偏偏天不隨人願。可歎啊可歎!”隨從道:“老爺不必著急,慢慢琢磨便是。”王安石把眼一瞪斥道:“遼國鐵騎、西夏異族,無時無刻不惦記著我大宋的錦繡江山,你叫我如何不急?難道等他們打到汴梁城下,咱們能用這寶藏求和麼?”說著一把丟掉手中的羊皮卷道:“我還留它何用!”隨從心道:老爺還是這般的急性子。慌忙拾起藏寶圖交到王安石手中。王安石茫然接過,卻隻是望著金陵城出神。

神宗駕崩之後,由年幼的趙煦接掌帝位史稱“哲宗”。趙煦九歲登基,其實大權都在太皇太後高氏手中,同年王安石也病死故鄉江寧。

金陵城的正南方接近山東地界處有一座山名曰——雲台。雲台山東南橫著一條河,當地人稱之為灌河,灌河生生不息向東蜿蜒入海。在這條水路經過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村子,村中楊姓居多,故此村名曰“楊家集”。村中有一富戶姓楊名天佑,楊家家境殷實,隻是香火不旺。楊老爺整日裏求神拜佛為楊家續添香火,終於一日東方紫光大盛,楊夫人懷胎十月後產下一子。楊老爺大喜過望,給愛子取了天神的名諱,單名一個戩字,平日裏疼愛有加,一家人倒也平安喜樂。

忽忽數年間,楊戩長到八歲,到了讀私塾的年紀,可這小小村子之中哪有私塾可念。說來也巧,楊老爺正自愁眉不展之際,村中忽然來了一個邋遢秀才,據說是江北逃難而來流落此地。楊老爺見他一介書生,頗有些文采,於是收留他在此教楊戩讀些詩書。

楊戩天資聰穎,數年間已是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到得十五歲上,以秀才的本事便已經無書可教,當即要向楊老爺請辭。楊老爺聞聽大喜道:“先生過謙了,小兒雖有些聰明,這幾年也是多虧了先生的諄諄教誨。先生本無家業,還是留在寒舍方便些。”那秀才哈哈一笑說道:“楊老爺是要辛某留下做食客?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小可倒另有一請求?”楊老爺道:“先生但說無妨。”兩人正說話間,楊戩自外麵回來,還沒進門就高聲叫道:“辛老師,你看我今天捕的大魚。”

話音落地,一個高大英俊的少年,左手拿著魚叉,右手提著一條七八斤重的大魚進了院子。辛秀才連忙和楊老爺出了花廳。楊老爺見到愛子英氣勃勃,心底暗暗歡喜,麵上卻把臉一沉道:“混賬,書都念好了麼?怎麼又去河裏廝耍?”楊戩正色道:“父親,辛老師連日來未留功課,二郎才去河裏捕些魚來,本是要請老師下酒的。”辛秀才大笑說道:“好,好,少爺好水性。在下正要向老爺求一條漁船好出海。”楊戩奇道:“怎麼,辛老師不教書要做漁民不成?”辛秀才點頭道:“正是。辛某學著打魚自食其力。”楊戩聽了隻當他說笑,於是道:“也好,我再請父親幫你置一處宅子住下,也好有個照應。”辛秀才一躬到地說道:“如此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