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東方物類推動歐洲科技、工藝的發展(2 / 3)

18世紀法國生產的家具仿製了中國風漆飾,後期還運用了東方家具特有的陶瓷板鑲嵌形式。法國在18世紀30年代利用東方家具設計出一種家具裝飾工藝,即將購入的漆繪屏風或櫥櫃家具拆開,改裝成精美的漆板,重新拚裝在其他家具上。法國還曾從中國引進漆工,這對法國早期漆生產技術的掌握意義重大。18世紀中後期,法國成為第一個可以獨立生產出東方形製的家具,並對之裝飾、髹漆的西歐國家。

由東方漆器帶來的這項工藝逐漸在歐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應用,歐洲人將漆繪用在各種家具物品上,櫥櫃、屏風、箱子等等,但直到近代晚期,歐洲的漆繪工藝都帶有深刻的模仿痕跡。

四、東方物類對歐洲醫藥學的影響

古代世界存在中國、印度、阿拉伯三大草藥學體係,這代表了那個時代人類醫學的高峰。隨著西歐與亞洲和非洲的貿易不斷擴大,不僅新的草藥和香料被進口到歐洲,東方的醫術也伴隨藥材而至。

(一)豐富了歐洲的藥材種類

前工業時代的東西方世界在藥品上均倚重草藥,幅員遼闊的亞洲出產許多歐洲稀缺的藥材,在古代和中世紀,通過希臘、羅馬和中東各民族的介紹,許多藥材得以西傳並備受推崇。

草藥作為重要商品,於公元前幾個世紀就出現於歐洲和亞洲各國間的貿易中。如前文所述,入歐的藥材有許多是香料和果蔬類物品。通過阿拉伯人的擺渡,東方藥材在中世紀大量入歐。麝香、香檀木、鷹木、土茯苓、沉香等東方珍稀藥材經阿拉伯商人轉賣後成為西歐藥劑師必不可少的藥劑。13世紀西征的蒙古軍也曾帶來一些東方藥材,如麻黃,傳說成吉思汗的衛兵因怕在放哨時睡著而被砍頭,常飲含有麻黃的茶以保持警覺,後來的宗教儀式上麻黃常用來使默禱時精神更加集中和保持平靜。

古代希臘和羅馬人就曾與東方國家開展大量芳香油和油膏貿易,隨後阿拉伯人開發了蒸餾法,約在11到13世紀間傳入歐洲。中世紀晚期西歐醫學的發展使得精油需求量大增,藥劑師們偏好用來自印度的鴉片、樟腦和昂貴的樹脂膠來製藥。到1500年時西歐已使用過雪鬆木油、菖蒲油、薑油、錫蘭肉桂油、安息香油、沒藥油等多種從東方香料中提取的精油,新航路開辟後香料的充足供應更使得藥劑師們不斷開發新的品種,到1800年時已達數十種之多。

來自東方的草藥,如生薑、肉桂和丁香等藥用植物,逐步成為歐洲人最熱衷購買的藥物。很多草藥入歐後引起很大的反響,如傳統中藥材大黃,在歐洲種植始於1732年,是西方傳統草藥中至今仍使用的少數幾種之一。英國栽培大黃以供藥用的曆史於1777年始於牛津郡的班伯裏,1988年大黃被載入了英國藥典。

茶葉初入西歐時也被視為藥物。早在1589年,意大利作家吉奧瓦尼·波特羅(Giovanni Botero)就將之描述為“能擠出精致汁液的草藥,可以讓人當酒喝。它也可以使人保持健康的身體,我們過量飲酒會帶來諸多麻煩,而茶則使他們免於此杯中之禍”。事實上,來自醫學上的鼓吹在茶葉流行之初頗為關鍵。糖在開始傳入西方時也主要是作為一種藥品,普通人一般難以享用。隨著東西方貿易的擴大,糖的食用才日漸擴展。

毋庸置疑,西傳入歐的東方物類豐富了歐洲人的藥材種類。

(二)充實了歐人的藥物學知識

中世紀連接歐亞大陸兩端的阿拉伯人曾廣泛吸收印度、中國的草藥文化,並伴隨著藥材一並將之傳入歐洲。在對東方藥材的藥用性能和診治方法的認識過程中,歐洲人的藥物學知識得到了充實。

成書於11世紀的《醫典》,由阿拉伯醫藥學家阿維森納所著,書中廣泛吸收了中國、印度醫學,此書在阿拉伯世界和歐洲具有廣泛的影響,中世紀的歐洲將該書作為權威性的醫學教科書一直沿用了700餘年。13世紀西班牙醫藥學家伊本·貝塔爾曾在其《醫方彙編》中,記錄了大黃、麝香、肉桂、芒果、秋葵、薄荷以及硝石等中國藥物的性能和應用方法。

16—17世紀在傳教士大批來華,他們對東方藥學在西方的傳播居功至偉。在傳教士們寄回歐洲的信中,可以看到一些有關藥材功效和用法的介紹,如關於驢皮膠,“用於肺病患者,尤其適用於那些因為人所共知的病咳出血來的男男女女。每次取1.5或2格羅(Gros)放在熱水中,最好早晚都喝。發現病開始減輕的時候,可以繼續服用而不會有任何的妨害”。法國耶穌會士巴多明(D. Parrenin)在其信中介紹了冬蟲夏草、三七、大黃、當歸、阿膠等中藥,並寄回了樣本,詳細描述了它們的形態和功效。

此外,傳教士們還將有關東方醫學的資料典籍傳播至歐洲。1575年,西班牙傳教士拉達(Martin de Rada)奉菲律賓殖民政府派遣,前來福建沿海活動,曾購買包括草藥書籍在內的許多中國書籍,從中了解了“為治療疾病而投以草藥的方法”。比較有影響力的,要數《本草綱目》的西傳。《本草綱目》在18世紀已被翻譯為法文、德文、英文等,在歐洲產生了廣泛影響,為歐人提供了有關中草藥的大量詳實的資料。

一些入歐的中草藥在歐洲醫學界引起比較大的反響。如前文提到的法國傳教士巴多明1723年將冬蟲夏草、三七、大黃、當歸、阿膠等介紹到西方,隨後法國科學院還專門舉行了一次報告會討論這幾種中藥材。對於某些特別的東方物類之性能,歐洲人曾進行過激烈的爭論。如最初以藥品引入的茶葉,在荷蘭、英、法等國都引發了關於其利害的大辯論。就在這種討論的過程中,歐洲人的醫藥學知識逐漸得到擴展。

伴隨著藥材和醫學書籍的西傳,東方的醫術也同時傳入歐洲。在這一過程中,來華的耶穌會士、旅行家及東印度公司起了重要作用。這再一次印證了物質作為文化載體,傳播影響是大大超出其自身效用的。